颜思思
“罗衣何飘摇,轻裾随风还。流水落花冬雪夏雨,长相伴。”这段写在Renli Su标签上的诗句,文艺而朴实,却在字里行间透着设计师苏仁莉对人与衣关系的感知。服装不仅是人的内在表达,也记载了某一段生活的形态。泛黄的面料,磨损的边缘,稀疏的针脚……无一不在记录时光沉淀下人与衣的关联。
前不久颁布的“Y.E.S环保时尚大奖”,苏仁莉是中国大陆地区唯一入围的设计师。我曾在多个场合见过她的作品:用传统夏布制做而成的苎麻衣,为栋梁与Airbnb “设计师时装之家”打造的卧室空间……没有花里胡哨的设计,素朴而不矫饰。事实上,只需看她的服装大致就能在脑海里勾勒出她的模样。人如设计,清澈、明净、自然。以至于见面时,竟心生几分相熟的感觉。
寻找自我认知
对于服装设计,苏仁莉曾经并没有一见钟情,或者非它不选的信誓旦旦。从小喜爱画画的她,一度以成为一名艺术家作为人生的梦想。像千千万万名艺术高考生一样,苏仁莉辗转于各个考场,最终中央美术学院的一纸入学通知书,开启了她四年的求学生活。央美设计学院第一年并不分专业,而是以基础科目为重。经过几轮权衡后,她决定主修时装设计。
央美的服装教学更为偏向艺术性,将时装设计视作表达自我艺术概念的一种方式。设计课题往往较为宽泛,给予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作品多以静态展的方式呈现,锻炼学生布展的经验。经过三年专业时装设计训练,苏仁莉依然深觉对于成衣市场了解不足,于是决定申请就读伦敦时装学院研究生课程,期望获得更多服装商业市场的信息。
“国外教学方式意在凸显个性,大家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身份认知。”伦敦时装学院的训练让苏仁莉完成了对自我的认知,逐步清晰该如何运用服装的语言表达自我,也让她回归对人与衣服最初状态的关注。从第一个设计课题开始,苏仁莉就表现出对纯天然面料以及手工制作的偏爱。最初,苏仁莉只是尝试在服装细节上添加一些手工制作的元素,但导师鼓励她应该用手工完成整个系列,将这一个人风格发挥到极致,如此才能找回早期服装制作的手工感以及粗燥感。
对于面料与制作工艺的研究贯穿了苏仁莉的研究生课程中。她曾反复试验如何通过破坏性处理面料的方式达到理想的效果,比如尝试使用抽丝的方式,在面料上勾勒出隐约的人体形态,也试着多次水洗棉麻面料,让其更为接近游牧民族大袍的自然感。“游牧民族没有条件清洗衣服,所以他们的服装从新到旧,每个时期都有各自的美感。”苏仁莉解释道。
时间与记忆的概念始终贯穿在苏仁莉的设计中。她的研究生毕业设“The inability of humans to stay still”依然关注岁月里人衣之间的关联。整个系列同样都以手工缝制完成,作品上的图案也都来自苏仁莉的手工制作,没有任何机器处理的痕迹,她还保留了布料边缘的自然效果。
一针一线的古着味
苏仁莉喜欢古着,尤其偏爱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为此,她翻查了许多历史文献,也常常流连于vintage集市中,寻访维多利亚时期的古董衣。借助探究整个文化背景、社会形态、穿衣方式、制衣材料等方方面面,苏仁莉试图了解更多那一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
毕业后的第一个系列,苏仁莉的灵感很自然地落在了维多利亚时期的工人阶层身上。这一季延续了苏仁莉逐渐形成的风格:天然面料、素净的颜色、对于时间与记忆的表达。在她的眼中,一件衣服存在的时间可能比人的生命更长。设计师将灵感转化为服装那一刻,就赋予了服装以生命,让它成为记录当下时间与记忆的载体。而当这件服装被买下的那瞬起,它就进入了另一个人的生命记忆中。这个系列最终入选了伦敦Fashion Scout的Ones to watch,一个发掘并且展示新人的秀场,也开启了Renli Su品牌的打造。
2014年秋冬系列,苏仁莉的灵感思路飘向了艺术与人文。巴西女艺术家Mira Schendel的作品让她产生了强烈的共鸣。Schendel擅长于探讨物与空间,以及点线面之间的关系,作品纯粹而简单,与苏仁莉的审美不约而同的一致。她尝试将Mira Schendel的艺术作品转化为服装的表达。苏仁莉尝试将树脂与墨水涂抹与面料的表层,以此做出图形。这一季用色较少,以白与灰为主,呈现一种Mira Schendel式的纯净与清新。
2014年10月,苏仁莉带着“小妇人”系列首次亮相上海时装周“栋梁一日”。一次长途旅行,苏仁莉偶尔看到了1933年版本的《小妇人》电影,凯瑟琳·赫本的服装深深吸引了她。随后,她找来伊丽莎白·泰勒以及薇诺娜·瑞德的电影版本,小妇人的形象在苏仁莉的脑海里越来越鲜活,于是她设计了这个以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服饰作为创作原点的系列。经过几个系列的创作,苏仁莉逐渐清晰了Renli Su的形象。“不会有太多的角色扮演,我设定了一个旅行中的情节,Renli Su会是旅行时需要穿着的衣服。”
面料是设计的载体
苏仁莉一直坚持并且执着于天然面料的寻访,她对全世界舒适、自然的面料和传统手工艺有着异常的兴奋。每一季她都会花大量的时间、精力以及成本去开发新的天然面料。“面料与衣物的关系特别重要,设计和做工固然缺一不可,但都需要一块好的面料承载。”苏仁莉说。
她曾寻访了一种被称为Khadi的印度土布。这种手工制造的布匹工序繁琐,通常1 公斤的棉花需要一个人花费 15 天来纺纱,再手工织成土布,继而用手工印染,染料也以姜黄、乳酪、香蕉叶、藏红花、向日葵等天然材料为主。2015春夏系列,苏仁莉还使用了中国传统的夏布。其中一款是用从湖南浏阳的一家停产十多年的老厂淘回的优质苎麻线手工织造而成,另一款则使用来自云南的天然染料,经过15次印染,最终面料呈现出特殊的肌理。印度土布、爱尔兰高地的麻与羊毛混纺、湖南浏阳夏布、西藏牦牛绒……如今,苏仁莉寻访的天然面料单已经越来越长。
闲时,苏仁莉喜欢慢节奏的旅行,登山,或者呆在某个小村庄,每天散步放空,享受岁月的静好。她也喜欢看社会学哲学范畴的纪录片,比如有关生命与解剖。对于未来,她有着清晰且美好的画面:一家属于自己的店铺,连着工作室;当了解更多刺绣、手工织布、环保材料等内容后,有一天能够开堂授课。
“定一定神,我们才知道其实真正简单的干净是何等的美好。”欧阳应霁多年前的感慨此刻显得格外贴切。简单的干净,让人记住了这位清澈的女孩以及她的Renli Su。(编辑: 九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