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燕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军埠口综合项目区中学)
有爱才有教育,微笑产生奇效
李素燕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军埠口综合项目区中学)
音乐教育是塑造人类灵魂的有力手段。音乐能启发智力,能激发创造力,能陶冶情操,能促进身心健康。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对人的教育,即,培养人的健康人格、高尚情操、审美能力,而不是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音乐家。特别是一些特殊的学生,更渴望得到音乐的熏陶。
特殊学生;耐心;关爱;微笑
在我们的音乐教育中,一直存在着这样一个困惑:老师辛辛苦苦地教学生一遍又一遍唱谱、打节奏、听音程……又叹息孩子的悟性是如何差,教了好几遍,还是似懂非懂。我们是否想过其他原因呢?
案例一:
2014年的初一新生中有个叫于××的男生,一看就是那种特别调皮捣蛋的孩子,上课经常捣乱,逗逗这个,逗逗那个,时不时地还大声扯上一句,弄得哄堂大笑,有时真的让人很讨厌,说过他之后老实不了两分钟,又照旧。我有一段时间不太去理会他,把他放在一边,随他去,直到有一天……
那天我正在教一首新歌,学生都在投入地唱着、跳着,表现很好,于××一个人趴在桌上玩,毫无表情,很难得的安静。我上前去笑着温柔地对他说:“你这么乖,老师送你一样东西玩。”于是,我就顺手拿了一个小铃(一件打击乐器)给他,告诉他怎么敲,并示范了一下。他拿到小铃后开心得不得了,两眼发光,马上敲了起来。一开始,他是乱敲的,可当我弹起歌曲时,他居然能和着音乐敲击起来,而且敲得很不错,能准确地打出拍子的强弱规律。我和同学们都感到很意外。我带头鼓了掌,同学们也跟着鼓掌,夸他聪明。一见这阵势,他反而红了脸,继而又露出了笑容,显出很兴奋的样子,因为像他这样的孩子,是很难得到称赞的。老师和同学真诚的笑容给他带来了快乐,同样也给我自己带来了快乐,这堂课他上得特别开心。
从此以后,于××就特别爱上音乐课,每次音乐课上都表现得非常积极,再也不去捣乱了,有时发现别的同学捣乱,还帮我维持秩序呢,所以每次音乐课上,我都尽量去表扬他,让他找到自我价值感。
半年之后,有一次课间在楼道碰见他,他突然叫我,当时把我叫愣了,事后想想,他这是把我当亲人了。所以,以后每次碰到他,无论上学、放学路上,还是校园里,他都会亲切地叫我,然后满心欢喜地走开。
案例二:
2015年的初一新生中,招进了一个随班就读的男生李××,是属于智力残疾三级的孩子,所以他的言行举止可想而知。每次上音乐课,他都是最后一个慢腾腾地走进音乐教室,然后再慢腾腾地走到最后一排,找个角落坐下来,独自一张桌,也没有同桌。音乐课上其他同学都随着音乐又唱又跳的,唯独他一人孤零零地坐在角落里,一声不吭。有几次我发现他那种跃跃欲试的劲头,但只是一闪而过。有一次,我在教一首歌曲时,要求学生边唱边打拍子,我突然发现李××也跟着手动了起来,只不过跟别人的动作相差甚远。我上前微笑着看着他,然后轻轻地对他说:“来,我教你。”于是,我就拿了一个双响筒(一件强弱分明的打击乐器)给他,手把手地教他。
对于别人来说,这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乐器,示范一遍马上就会。可他不一样,一时半会儿是合不上音乐的,他自己也有些着急,越急越手忙脚乱。我就鼓励他说:“不着急,你可以拿回家去练。”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这件乐器还真成了他的宝贝,每次上课都不离手,只要一说打拍子,他就马上拿起来敲,还有模有样的。看到他上课时兴奋的样子,我感到了一丝欣慰:他再也不是那个一上课就被遗忘在角落里的孤独者了。
现在,这个学生一见到我,老远就喊着:“音乐老师!音乐老师!”他虽然表达不出什么,但我却似能体会到他所要表达的话语。
反思:
孩子是无辜的,他们需要的是音乐的源泉,而非枯燥的乐理、技术;他们需要音乐给予的欢乐,而非畏惧;他们需要活泼开朗、自信的性格,而非怯懦、紧张。
所以,在课堂上学生需要老师的微笑。教师的眼神,真实自然,有一种特有的神韵美。而教师眼神中所传送出的微笑应是教师内心预约情感的真实流露。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有学生胆子较小,他们愿意当旁观者与聆听着,而不愿意当表演者,他们把掌声给了别人,自己非但得不到掌声,也失去了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而老师的微笑可使学生靠近你,亲近你,让胆子小的、自信心不足的孩子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感受到集体对他们的关心和友爱,从心理上感到满足。学生取得的哪怕是一丁点的进步,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赏。这时,微笑是最美好的语言,也是对学生的最高奖赏。就像于××和李××,有了这次的经历后,他们会在老师赞许的目光中感受音乐。在课堂上,他们会和别的同学一样找到快乐,他们会唱,会奏,会表现,还会告诉你谁好谁不好,也会坐在我的身边看着我弹琴,不再吵闹了。微笑能最有效地让在学习上遇到挫折的学生找回信心。微笑能让像他们那样的特殊学生感悟到音乐带来的美,有爱才有教育,微笑能产生奇效。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