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意象,品诗情
——李清照词二首比较阅读

2016-03-03 10:56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年14期
关键词:诗情梧桐大雁

李 春

(太原市实验中学 山西太原 030012)

解意象,品诗情
——李清照词二首比较阅读

李 春

(太原市实验中学 山西太原 030012)

通过解意象,品诗情,从而明言志,进一步加深对诗词的深层次理解。

解意象 品诗情 李清照

诗歌是抒情色彩很浓的文学样式,通常情况下,把握住诗歌的思想感情,也就抓住了诗歌最核心的内容。可是大多数学生在阅读诗歌时,常常发出这样的感慨:“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我无法把你看得清楚。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感觉进入了层层迷雾。”如何能将你的柔情“我不懂”,变成你的柔情“我都懂”呢?今天,我们就以李清照的两首词为例,用“解意象,品诗情”的方法,来解读诗歌的情感密码。[1]

所谓“解意象,品诗情”是指通过分析诗歌中主要意象的特点,来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那么,如何解意象,品诗情呢?[2]

第一步,找意象。

我们一起来找找,李清照的这首《声声慢》用了哪些意象:

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

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意象:淡酒、急风、大雁、黄花、梧桐和细雨。

第二步:解意象。

中国古代诗词中有一些常见意象,它们往往被赋予特定的含义。所以,我们可以借用过去学过的古诗词,来帮助我们理解这首词中的意象。我们来逐个分析:

一、淡酒

李白有诗“举杯消愁愁更愁”,曹操也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可见酒与愁是分不开的。所以,在古诗词中,酒常是愁的象征。

二、急风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风是秋风。在古诗词中,秋风常伴随着秋天的萧瑟与衰败。

三、大雁

古有鸿雁传书之说,因此大雁可表相思之情;又因为大雁是候鸟,会随季节南北迁徙,这又会让众多背井离乡的游子生出无限的思乡之情。所以,大雁常有思乡怀人之意。

四、黄花

黄花即菊花,是秋天的代表事物,常用来渲染秋景的萧瑟和离别的孤寂,也可象征人高洁的品质。

五、梧桐

时至初秋,梧桐落叶最早,因此,诗人常有梧桐叶落而天下知秋的感慨;梧桐也经常和秋雨、秋声一起表达凄凉和哀伤。

六、细雨

在送别诗中总少不了雨的身影,在孤独寂寞之时又常有雨的陪伴。所以,雨在古诗词中常常表达离别和孤独。

第三步:品诗情。

在每个意象都分析清楚之后,我们还要分析这些意象所共同构成的意境的特点。在这首词中,所有的意象都是凄凉的、哀伤的。他们共同指向一个字——愁。再联系本词的写作背景,我们知道,本词写于南渡之后,此时的李清照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财散,她将自己的丧夫之痛、孀居之悲、亡国之恨、颠沛之苦、故国之思全部融入这首词中,而此时李清照的心情,又怎是一个愁字能说得尽的呢!

这样我们就完成了解意象,品诗情。

然而,是不是在所有的古诗词中意象的含义都一样呢?也不尽然。我们来看李清照的另外一首词《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在这首词中,也用到了酒、黄花、西风等意象,但它们所表达的情感与《声声慢》中大不相同。《醉花阴》中的酒是重阳节助兴之酒,此时菊花开得正盛,诗人自己也风华正茂。虽说“人比黄花瘦”,但也不失孤芳自赏的情调。西风吹动珠帘,凸显的是诗人“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动人形象。这种“闲愁”,比起《声声慢》中的浓重哀愁要浅得多。

知识小结:

意象有两个特点,一是固定性。也就是说,每个意象都有自己固定的含义。所以,在平常学习中,要注意多多积累常见意象,并且要善于联想,借助学过的古诗词来理解意象的含义。

意象的第二个特点是多解性。在不同作家笔下,在不同作品中,意象的含义可能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在确定意象含义时,除分析意象本身外,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创作背景等综合考量、谨慎判断,这样,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

小试牛刀:

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首诗通过“片云”、“孤月”、“落日”、“秋风”这几个意象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参考答案:

“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

“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教师点拨]颔联诗人表面上是在写远浮天边的片云、永夜孤悬的明月,实际也是在写自己,仿佛自己与云、月共远、同孤一般。这样就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为一体:虽远在天边,但对国家的一片忠心却像孤月一般的皎洁。

上联已经写到“永夜”“孤月”,所以颈联的“落日”绝不是实景,而是用作比喻。清黄生指出“落日乃借喻暮齿”,所以,“落日”句是在说“暮年心犹壮”。这和三国曹操的诗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意思一致。“秋风”句应是写实,说诗人漂流江汉,面对飒飒秋风,不仅没有悲秋之感,反而觉得“病欲苏”,表现出诗人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而这种情感与我们一般认为的“落日”即暮年,“秋风”即萧瑟衰败,是不同的。这也是分析意象时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创作背景等综合考量、谨慎判断的原因。

[1]张广祥.古代诗词意象的内蕴[J].语文世界(高中版).2003(04).

[2]王长顺.李清照词意象美嬗变论析[J].文艺评论.2012年02期.

李春 1986年4月出生,女,汉族,山西省太原市人,学历本科,太原实验中学高中语文教师,中教二级,主要从事高中语文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诗情梧桐大雁
梧桐
大雁
那些诗情,那些画意
大雁
梧桐树下
冬至一阳生 塞上畅诗情
大雁曲
凤栖梧桐
大雁飞过
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