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与思考

2016-03-03 09:01陈闽旭陈念研
新课程(中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素质考试作文

陈闽旭 陈念研 王 巧

(福州外国语学校)

新形势下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与思考

陈闽旭 陈念研 王 巧

(福州外国语学校)

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已实施十多年,从全面开花到现在的渐入沉寂,如何将其纳入高考体系成为近几年的焦点话题。实施十多年,有经验积累,有弊端显现。显然,仅将它作为高考的“录取参考”已不够,现在到了要变革前行的关口,只有将其直接纳入高考,才能调协各方积极性参与其中,才能改变单一的考试评价制度,提升素质教育的质量。在改革中,可参考“综合素质评价+高考成绩”的混合录取、“差额投递”“推荐自荐”等方法。实现直接纳入高考体系需要专家团队顶层设计魄力,需要完善监督体制和违规的重典罚则,还需要信息化平台的运用。

高中综合素质评价;高考;直接纳入

近来,有关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如何纳入高考体系的说法甚嚣尘上。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十多年以来,从最早的遍地开花到如今的渐入沉寂,它已到了需变革前行的时候了。2016年5月福建省颁布闽政〔2016〕20号《福建省关于印发福建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指出“2016年秋季,在部分普通高中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试点;2017年秋季,全省普通高中新生开始全面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笔者认为,将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招生的直接依据之一,是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一个突破点,要做且必须做好。

一、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在各地已迅猛开展

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十多年以来,经验很多,但疲态已显,弊端已现。究其原因是它的结论仅供高考“录取参考”,大大制约了评价实施和创新积极性,已到了非变革不可的时候了。国务院在国发〔2014〕35号《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2014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福建省教育厅相应的在2016年6月确定福州、厦门、泉州、三明市为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实验区,实验工作自2016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实施,周期三年。可以说,现在全国各地自上而下,均在探索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办法。

二、“直接纳入”高考的概念辨析

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直接纳入”高考就是使综合素质评价像高考成绩一样,作为高校招生的直接依据,实现与高考分数同样的地位,实质性地影响学生的升学,而不是“录取参考”。至于是以折算成分数或是以等级加评语的形式由各省市和高校依实际情况制定。

三、现行办法实施中存在的弊端

1.意见模糊,导致实施两难陷入

在现行各级文件中,均以“录取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说法,实际上对高考中如何使用评价结果持模糊态度,操作性不强。如果纳入,评价的结果可能缺乏信度,最终大家评价都是好,无实际价值;如果不纳入,评价走过场,形同虚设,素质教育的美好愿景又会落空。

2.可操作性不足

综合素质评价的观测点的赋值标准难以确定,赋值困难,评价结果合成也存在困难,这些均导致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不足,如何将定量和定性的观测点公平操作,这是一个难点。

3.可信度不高

因涉及高考,对每个考生而言均是高利害关系。家长与学生本人均是评价的主体,如何保证对自身评价的公平公正?

4.区分度较差

现在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有两种:等级和评语。评语无区分度可言;等级呈现的区分度稍好,但也是较差,区域、校际无统一标准。这直接导致大家都是好,几乎没有区分度,录取时高校几乎不看,这是自身存在问题造成的。

5.反作用

现在的评价实施中,存在突击整理材料、走过场、弄虚作假等不良现象,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消极应付,对学生起到很消极的反作用。

四、将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直接纳入高考体系的建议

1.加快专业研究,加强顶层设计

华中师范大学罗祖兵教授撰文指出:“在过去十年中,没有提出过任何具有原创性的综合素质评价理论。”十余年无大进展,缺乏专业研究和顶层设计是重要因素。因高考关系千家万户、地域差别大,只有高瞻远瞩的专业研究才能兼顾全局,只有顶层设计才能确保公平。

2.优势素质呈现和个性化呈现

综合素质有别于学科,具有整体性和个体性等特点,必须采取综合性的评价思路,其内容应具有优势素质和个性化呈现。较好的操作程序应是先由学生书面陈述除学科成绩外还有哪些优势突出的素质展现给高校并提供证据,然后由高校录取人员依据自己所得信息和证据材料进行认定,得出结论。

3.差额投递法

将综合素质直接纳入高考,关键在于找到具有可操作性的办法,否则,再好的设想都会夭折。差额投递法就是采取基于综合素质评价的差额录取的办法,即在高招投档时按照高校实际录取人数的一定比例(如,110%、120%等)设定,然后由录取高校根据自己的特色需求选择综合素质上达到自己需求的学生。

4.混合排名录取法

实行“综合素质+高考成绩”混排的录取方法,

二、自评自改法

到了初三上学期,大多数学生通过多次小组合作批改训练后,基本上明确了一篇优秀作文应该达到的标准,也掌握了作文批改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巧,这时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尝试批改自己的文章,通过自评自改的方式达到自我发现、自我调整、自我完善的目的。自评自改法最好与小组合作法交叉进行。

1.强化自评自改意识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托尔斯泰说:“不要讨厌修改,而要把同一篇东西改写十遍,二十遍。”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写成文学巨著《红楼梦》。教师可以通过探求名家作文成功经验等活动,激发学生自评自改的积极性,让他们明白自评自改的好处,强化自主评改的意识。

2.培养自评自改习惯

好习惯还在于养成。培养学生自评自改的习惯,首先,教师应敢于“放权”。即教师要能够把“打分权”真正放心地交还给学生本人,让他们在一次次给自己作文“打分”的过程中,静心审视、反思自己的文章,逐渐形成“我要写好作文”的强烈心理暗示,产生自我评判作文的“权力欲”,从而使得自评自改由教师布置的任务型作业转变为学生乐于完成的自主型功课,成为学生心理需求与行为习惯。其次,教师应善于引导激励。当学生完成一篇作文后,指导他们用规范的修改符号改正错别字、错用的标点符号、错用的词语、有毛病的句子、不衔接的语段,使之文从字顺、言简意赅。同时在精彩的词句、文段下面画上横线,略作点评,增加分数,加以鼓励,以此增强信心。有教师的方法引路、真诚激励和学生个人的多次批改尝试,自评自改不难内化外显为学生作文的一个良好习惯。

3.提高自评自改能力

决定文章成败的关键取决于思想内容。如审题是否正确、中心是否明确、材料是否典型、内容详略是否得当、形象是否丰满、情感是否真实等。学生如果能够静下心来,在以上方面深入品评,举一反三,就可以将自己的写作水平提高一个层次,并能从作文评改中找到乐趣。

总之,作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作文批改的方法不胜枚举,不同的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在课改背景下,我们更加鼓励小组合作法和自评自改法。这两种方法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为学生所接受和喜爱,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和写作水平,值得我们尝试运用。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素质考试作文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