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重复训练的困境
——基于超循环理论下初中体育教学创造性培养

2016-03-03 09:01郭海应
新课程(中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创造性理论体系

郭海应

(江苏省淮安市复兴中学)

走出重复训练的困境
——基于超循环理论下初中体育教学创造性培养

郭海应

(江苏省淮安市复兴中学)

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体育教学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发挥强化学生体质的作用,更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因此基于超循环理论,就体育教学中重复训练中如何实现创造性培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重复训练;体育教学;超循环

创造性是人类不断发展的根源,而所谓创造性是指人们在面对问题过程中寻找新颖的解决方法,从而产生新的社会价值的活动过程。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创造性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只有不断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才能保证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而体育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在创造性培养方面却相对滞后,因此国家出台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等,从而致力于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提升其创造性。不过从结果来看,体育教学课堂中采用传统重复教学方式的情况依然非常明显,学生在既定的轨迹上重复了相同的体育运动项目,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一、超循环理论与体育教学

1.超循环理论

超循环理论是由德国著名生物学者艾根提出,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探索复杂系统中组织演化的规律。艾根指出,循环也就是指事物按照规律进行周而复始的行为,比如说体育教学中的重复训练就是一张循环,而单纯的循环并不会产生创造性。而基于循环之上更高层次的则是反应循环,在这一循环过程中,循环环节长的某一点可以会受到外部催化剂的作用,从而不断产生新的事物,比如说人体的内分泌循环,就是一种反应循环,这就保证了自身每一次循环都与上一次有所差异,即产生了新的事物。

2.体育教学中的超循环

从超循环理论来看,传统体育教学中的重复训练虽然也是一种循环,但是只能是一种低端的循环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并没有新的事物出现。教师、学生、器材等虽然是这个循环中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受到自身因素、组织活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和教师往往是基于某一固定任务目标来进行锻炼,而忽略了个体化发展,自然也就无法实现创造性培养。因此,实现体育教学重复训练从循环向反应循环方向发展,是当前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培养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体育教学的本质所在和根本目标。

二、基于超循环理论提升体育教学创造性

1.持续反思强化个体创造性培养

传统体育教学中,学生在重复训练中需要不断地联系、记忆,最终实现新技术和新知识的掌握,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则需要不断地重复、示范,而这样的情况目前在大多数体育课堂中依然很常见,要改变这样的情况就必须要进行创新。传统体育教学中往往注重讲解和训练,而持续反思则几乎没有,如果说以促进持续反思作为重要的手段,那么这样建立的超循环体系将与传统体育教学发生根本的变化。持续反思是学生个人进行的自我内在交流,通过自我发现从而寻找自己存在的不足,而在这里需要反思的不仅仅是原有的训练图式,还包括创新体系的重构等等,通过发现长处、改变缺点,从而提升自己的创新性。另外,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归纳性反思进行引导,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各个训练项目的内在规律和目的、原理等,从而让学生重新认识循环训练的目的,进而由传统循环重复训练上升到超循环训练。

2.构建超循环体育课堂体系

要保证体育课堂体系的超循环,首先需要教育者从思想上正确认识学生、教师之前的关系,从而构建全新的、平等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体育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不再是一成不变的死规律、硬知识,而是通过师生之间的共同合作,从而探究体育活动中的内在规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既是引导者,同时也是合作者,继而为超循环课堂体系的构建打下扎实的基础。其次在教学方法和练习方法的选择上,应当在课堂之前进行有效的控制,并在教学中进行及时的调整,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及时的变化。给予学生自由的发挥空间,从而不断地自由思考和反思,最终构建具有创造性的超循环课堂教学体系。

综上所述,创新性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而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应当将创造性培养深入每一个环节中,当然也包括体育教学过程。超循环体系的构建,是体育教学摆脱传统重复训练,从而提升学生创造性的重要理论基础,在当前新课程标准背景下,通过强化学生体育训练中的反思能力,并积极构建平等有效的超循环体育课堂,最终才能够实现学生创新性培养。

[1]邵桂华,张瑞林.混沌与体育教学中的创造性[J].体育文化导刊,2006:62-65.

[2]卢辉炬.混沌—理解教育的新视野[J].西师范大学学报(析学社会科学版),2000(2).

[3]周浩波.教育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65.

[4]邵桂华.对我国体育教学目的论的梳理与评判:自组织体育教学目的论的构建[J].体育科学,2005,25(7):72-78.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创造性理论体系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