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倡导”对当代公民精神气质的影响分析

2016-03-03 22:21安素霞司岩峰
邢台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核心价值体系公民

安素霞,司岩峰

(邢台学院,河北邢台 054001)



“三个倡导”对当代公民精神气质的影响分析

安素霞,司岩峰

(邢台学院,河北邢台054001)

摘要:公民的精神气质是其内在的价值结构和心态秩序的反应。具有历史的传承性、时代的发展性,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可塑性。所以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引领,努力践行“三个倡导”,在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共同塑造公民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而影响公民的精神气质。使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公民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成为其心态秩序的核心要素,成为自决奉行的理想信念。

关键词:“三个倡导”;公民;精神气质;核心价值体系

公民的精神气质是其内在的价值结构和心态秩序的反应。具有历史的传承性、时代的发展性,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可塑性。我国当代公民的精神气质既传承了数千年积淀下来的优秀民族文化精神,又凝聚了当下社会经济发展的精神诉求。在社会经济转型变迁的过程中,公民内在的价值取向必然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价值追求有多样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应该占据引领的地位,努力践行“三个倡导”,在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共同塑造公民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而影响公民的精神气质,使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公民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成为其心态秩序的核心要素,成为自决奉行的理想信念。

一、现代公民精神气质的影响因素

(一)公民精神气质的涵义

精神气质是一种贯穿于历史上每一个人类形态变化之中的价值结构和秩序[1],是人们内在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的外显。精神气质有一定的稳定性,也会随时代的变迁发生变化,反映了一定时期人们普遍遵循的价值秩序体系。公民的精神气质客观地存在于公民的观念和行动中,也存在于隐性的各种规则中,同时这种精神气质规定着公民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

人的心态秩序把什么价值放在时代的中心,把什么价值放置在边缘,是决定人的精神气质的核心因素。这种心态秩序决定了人们的价值取舍以及社会行动的优先次序。也决定了人们的是非、对错的价值判断。心态秩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也会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所以公民的精神气质具有动态性、发展性、具有承继历史传统的连续性,更是时代发展的表征。我国现代社会公民的精神气质即承继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又反映了时代发展的特点。

(二)影响公民精神气质的因素

社会转型过程中我国公民的精神气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具理性的追求;也受数千年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也有全球化背景下外来文化及外来思潮的影响;当然也有特定时期、特殊现象的影响,其中不乏负面的影响。

市场经济条件下工具理性的追求,正如韦伯所言:“伴随着工业化、市场化和世俗化运动,个人主义和工具理性已经渗透进现代生活的各个方面”[2]。市场经济追求的是效率和效益,是在理性原则指导下的经济行动。注重的是市场的效率、是投入产出比的提高、是公平条件下的互惠的义务和责任。

文化的积淀培植了深厚的精神土壤。比如:仁、义、礼、智、信的渗透,儒学精神的影响等。

全球化背景下各种社会思潮更加即时、顺畅,所以影响就更加广泛。社会思潮具有价值倾向性,总是对某个阶级或阶层产生有利的客观性后果,表现出一定的社会价值倾向或一定的方法论倾向。对于公民精神气质既有正面的效果,也必然有负面的影响。

社会转型中的很多矛盾和问题对公民的精神气质也会产生影响。比如腐败问题的多发、贫富分化的加剧、社会阶级阶层固化、收入分配的不合理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公民精神气质的形成。现代社会对个人自由的追求以及私利化的追求,也使得公民的价值追求发生变化。

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价值追求呈现多样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应该占据引领的地位,“三个倡导”使得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更加具体和明确,有了可供操作的依据。正是由于公民精神气质的自身特点,我国公民的精神气质能够、也必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在“三个倡导”的践行中培育和发展。

二、公民精神气质的表现方式

(一)现代化背景下的理性诉求

理性是对现代社会特征的概括。现代社会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主导力量,公民的行为受理性契约的支配,表现出一种工具理性的诉求。在目的合理性的价值诉求下,人们寄希望于付出和回报正相关,希望获得自由、公正的待遇。

市场经济条件下市民精神给予新时代的经济生活以秩序:精确的计算和冷静而确切的目的,对时间的合理安排、对金钱的珍惜以及对于诚信的要求等。

市场经济条件下,起关键作用的是理性思维支配下的企业家:“他们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同时既精打细算又敢作敢为,尤其是冷静、坚定、精明、全心全意地献身于他们的事业”[2]P40。具有不知疲倦的精神、勤奋的努力,以获取资本最大限度的利润。这样一种背景下的公民,在他的心态秩序中会期盼收入分配和付出成正比,也必然要求自身自由和社会的公正,以及个人价值的实现等。

在这种目的合理性的引导下,当然也会产生负面的效果:过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不关注过程的正当性。

(二)文化传承中的精神气质

人类历史发展的文化积淀,使得每一个民族都有自身独特的精神气质。这种气质决定了他们的价值追求和行为选择。其中自有正面的效果,也有负面的影响。构成儒学基本精神的仁、义、礼、智、信,是中华各民族所推崇的理想人格追求。另外,“天人合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表述的不仅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且传递出了一种“天人合德”的精神。这些文化传承对于公民的精神气质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尊崇孝道,注重教化,讲求礼义廉耻,讲求“中庸”,这些是带有一种基础质地的精神元素。

费孝通描述的中国传统社会的景象——是以“己”为中心的差序格局。“在差序格局里,公和私是相对而言的,站在任何一圈里,向内看也可以说是公的。当他牺牲国家为他小团体谋利益、争权利时,他也是为公,为了小团体的公”[3]P30。这样一种内在的精神气质在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必然会滋生腐败,并且还会为自己找到众多开脱的理由。他的贪腐似乎也是为了“公”——圈子内的“公”,而得到周围人的容忍和谅解。所以贪腐的根治还在于持续的从制度上规范和约束当权者的行为,以便形成一种理性的精神气质。

(三)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价值取向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民族文化有渗透和融合的趋势,我们也会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以使本民族文化更加扬长避短、发扬光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营主体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必然会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也就会有价值多元化的取向。

价值多元化和主流价值观的存在并不矛盾。价值多元是一个社会进步的体现,是充分给予个人自由和个性张扬的空间。多元的价值观并不必然导致人心的分崩离析,不过需要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引领,通过精神文化整合、调适等方式引导和把握我国意识形态发展的主流方向,构筑共同的精神家园,培育良好的精神气质。

(四)现实社会的价值导向

现实社会永远存在各种矛盾的的交织。是否妥善、科学处理这些矛盾同样对公民的精神气质产生深远影响。

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各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居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也凸显了一些问题,比如居民收入分化严重、贫富差距扩大、贪腐现象普遍存在、社会阶层固化等引发了人们对于当权者的不满和怨气。这些都会影响人们的精神气质。

自十八大以来的政府倡导和实施的各种政策,在逐步改变人们的看法。特别是惩治贪腐方面取得的成果,更是让人们对政府充满信心,看到了希望。

三、“三个倡导”对公民精神气质的影响

“三个倡导”凝炼着我国各个层面的价值共识,凝聚了当代中国的价值公约数。这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相辅相成、密切相联,形成一个整体。每一个方面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都是不可或缺的。国家和社会层面是指引和方向,为个人层面的价值培育构筑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个人层面的价值培育为国家和社会层面提供基础支撑。“三个倡导”共同引领和影响着公民的精神气质。

(一)国家层面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表达的是国家的意志,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理想。

1.富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高,2014年人均GDP已达6747美元,排在第84名,GDP总量更是跃居世界第二。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府又提出了一系列旨在提升经济实力和潜力的改革举措,并逐项推进落实。比如一带一路、自贸区的发展、互联网+、国有企业改革等政策。提出“让‘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都要用好”,“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4]P116-119等核心理念。目的是为了经济持续、平稳、快速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经济保障。

2.民主。民主就如国之经络,具有疏通国家肌体、协调政治的机能。社会主义中国所说的民主是真实的民主、广泛的民主、高效的民主、丰富的民主。每个人都能享有平等的权利,充分反映协调各方面的意愿和利益、尽快解决实际问题。不仅有选举民主,还有协商民主和基层民主。这样多层面、多维度的民主可以使政治昌明、社会和谐。

3.文明。薪火相传的华夏文明,孕育了泱泱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文明凝结着民族的追求,也必然铸就国家的强盛。新中国以来,我们选择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文明,包含着道路的选择、理论的指引以及制度的建构。是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支持下的五位一体的文明,是兼容并蓄、开放包容的文明。

4.和谐。和谐指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我们践行的和谐,是民主与法治相统一、公平与效率相统一、活力与秩序相统一、人与自然相统一的社会主义的和谐。

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度,能为她的居民创造一个安全、温馨的生活家园,使他们乐居其中,为实现自身梦想乃至民族梦想而奋斗。

(二)社会层面

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表达的是社会秩序和制度规范,是人们对现实社会的价值诉求和期待,承载着国家的价值目标,又规范着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5]。

1.自由。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其他社会形态的本质属性。我们倡导的自由,是绝大多数人的、实质上的、真实的自由;是受到法律和规范制约、权利和义务对等的自由;社会主义的自由,不只是追求物质生活的改善,更重要的是保证人民充分享有发展自我、实现自我的机会,使每个人都能人生出彩、梦想成真。

2.平等。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它标注了调整社会关系的基本尺度。社会主义的平等,是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平等,不是绝对的平均主义,是实实在在的平等。不是落在法律字面上的“形式上的平等”,是要让人人都能公平行使社会权利、履行社会义务、分享社会成果的平等。政府对边穷地区的倾斜政策,对弱势群体的关注等,就是践行平等的有力证明。

3.公正。公正是捍卫权利的天平,它是衡量社会发展的价值准绳。社会主义正是在资本主义不公正的废墟上诞生的,公正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要求,集中体现着社会主义的制度优越性和道义感召力。

公正,不只是强调机会平等和程序正义的公正,而是兼顾结果正义的公正,体现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公正。社会主义社会的各项制度安排,是要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有力的反腐举措,有力的体现了公正的力量。收入分配的调整体现着对劳动的尊重的和社会公正。

4.法治。是社会保障之盾,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只有当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自由、平等、公正才会有安全的避风港。

社会主义法治,是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体现人民意志、保护人民权益,让法治成为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的坚强柱石。呼格案的重申体现了社会对司法公正的重新审视和践行。纾解了长期压抑在人们心中对司法不公的疑虑。

习主席的报告中提出:“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任何组织或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要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等[4]P145,都彰显了政府“依法治国”的决心和为民谋福祉的信心。“依法治国”将营造一个更加民主、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保障人民的安居乐业。

从舆论对强力反腐的一致点赞,到三个国家纪念日的全民参与,国家的价值导航更加明确;从对暴恐活动同仇敌忾的打击,到对呼格案全面深刻的思考,社会的共识引领更加有力;从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定位,到名牌高校降分特招农村生源,深化改革的各项举措,给予梦想更大的空间,也让个人的信仰驱动更加强劲。新的社会气质正在涵养,新的时代精神正在呈现。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制度环境,带给居民的是约束更是身心愉悦的自由,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可以尽情释放自己的能力,使得一个民族尽显活力和生命力。

(三)个人层面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表达的是社会成员的道德自律,是对社会成员的道德约束。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孕育在国家和社会价值之中,融入在国家和社会价值之中。

1.爱国。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它建立起公民与祖国最牢固的情感纽带。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是每一个公民的起码道德,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文化基因。爱国,就是把个人价值的实现同推动国家的繁荣发展对接,把人生意义的提升同增进最广大人民的福祉相连,不断加深对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认同,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2.敬业。敬业是职业道德的灵魂,是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石。作为一个合格的的员工,就是要具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崇高的职业理想、积极进取的奋斗热情、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就是要让敬业成为实现梦想的动力之源,以那么一股子干劲、拼劲、闯劲,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开创美好未来。敬业是实现目的合理性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个人价值的根本途径。

3.诚信。是公民道德的基石,既是做人做事的道德底线,也是社会运行的基本条件。市场经济不仅是法治经济,更应是信用经济。失去诚信,个人就会失去立身之本,社会就会偏离运行之轨。

我们倡导的诚信是激发真诚的人格力量,以个人的遵信守诺,构建言行一致、诚信有序的社会;激活宝贵的无形资产,以良好的信用关系,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风尚,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4.友善。是公民德行的阳光,它为人际关系提供润滑剂,为社会和谐注入正能量。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显著区别,就是人与人的交往突破了血缘地域的限制,构建起一个“陌生人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就要突破“差序格局”的限制,突破“自我中心”的藩篱,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亲善、互助、友爱互动理念。善待亲人以构建和谐家庭关系,善待他人以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善待万物以形成和谐自然生态。

公民的精神气质是国家意识和社会制度规约下的一种社会普遍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基质的公民,必然会对自己的祖国满怀一腔热情,以尽职尽责的态度对待自己从事的事业、以真诚达信的态度对待处理事务,以友善的态度对待所处遇的人。

参考文献:

[1]樊改霞,王嘉毅.从价值颠覆到价值改造[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9):152-157.

[2]马克斯·韦伯.斯蒂芬·卡尔伯格英译.苏国勋等中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8.

[3]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5.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0.

[5]任仲平.凝聚当代中国的价值公约数——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5-04-20.

[作者简介]安素霞(1965-),女,教授;研究方向:社会学理论、老龄化.

[基金项目]2014年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名称: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学生时代精神培养研究.编号:SD145023;2014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名称:基于“三个倡导”的公民现代精神气质培育研究.编号:HB14MK004

[收稿日期]2016-02-09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658(2016)02-0047-04

猜你喜欢
核心价值体系公民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组织公民行为的阴暗面:组织公民行为引发的工作家庭冲突
论公民美育
对构建民主党派核心价值体系的反思
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现路径
十二公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媒介素养教育
鄢烈山:“公民写作”的践行者
公民选举权的平等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