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高新区第二中学 姜志娟
做自己的主人翁
——探讨积极教育在课堂的运用
苏州高新区第二中学 姜志娟
我在长期的教学观察中发现:拥有积极心态的孩子总是能依靠自己克服困境走向人生的彼岸;而拥有消极心态的孩子总是怨天尤人、作茧自缚。但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提出,儿童天生就是非常积极的探索者,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不知疲倦地探索周围的环境事物。这种好奇心作为一种力量,是求知力的重要源泉。但今天家庭、社会乃至孩子自己都会对他们提出要求,而这些或多或少地给了他们压力。如果目标没有达成他们很容易轻易否定自己进而走向消极。本文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际教学中的实例探讨如何引导学生学会积极主动,做自己的“主人翁”。
积极 自省 主人翁
无论做什么事情,人们只有在感觉良好时才会做得好而不是感觉不好时!积极像磁铁,我们只会被积极吸引,被消极推开。积极主动这个词(pro-active)最早是由著名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推介给大众的。消极被动的人总是在等待命运安排或贵人相助。对一件事情,他们总认为是事情找上他们,而自己无法主导或推动事情的进展。积极主动的人对自己总有一份责任感,认为命运操纵在自己的手里,自己可以主导事情的发生和发展。本文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际教学中的实例探讨如何引导学生学会积极主动,做自己的“主人翁”。
每年开学,老师都会对所教的学生约法三章,其中有一条是这样的:当出现问题时(如:书没带、作业没交),请做好危机公关(你可以选择在我来上课前自己解决;或是主动找老师坦白,与老师一起解决问题)。注意:当遇到问题时,不要让问题找上门!结果完全不同!
每每与你有关的事都应该是因你的决定而改变的,而不应该是因为你无所作为而成就的。不要忘了,被动就是弃权,不做决定也是一种决定。
主动面对问题,勇于承认错误,主动接受批评是谦逊的表现,是自省的开始,是一种积极的姿态。其实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只要认真反省就是下次不再犯的开始。这个道理简单至极,可还是有许多人不愿意自我反省、自我提高。
其实,之所以有很多人拒绝反省,就是因为他们害怕别人因此而看轻自己。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大部分情况下首先会被别人发现,而且在别人看来,问题会更加客观和透彻。在这种情况下,坚持只会给人留下顽固守旧、夜郎自大、固步自封的糟糕印象,这不但会伤害自己,甚至会中伤你的朋友。
当然我们最应该做的是避免错误的发生,而不是在错误发生后的竭力遮掩。
在课堂上,老师会不时地提醒:我们坐在这里是干什么的?当课堂的问题抛出去时,习惯性的给学生一分钟的时间换位思考“问自己”:“假如是我面对同样的问题,我该怎么办?”
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必须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和需要什么,而不能随波逐流。许多同学有很强的“从众”心态,自己有想法不表达,时间久了甚至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想法。他们总会习惯性的先问别人:“这个问题你怎么看?”而不是先问自己“我怎么看?”
要改掉这个习惯,就要下决心,在每一件小事上都要表达出自己的意见。例如,中午吃什么、明天穿什么、周末怎么过等等。当我们习惯于“别人怎样我就怎样”,当我们开始将“无所谓”作为生活的主打歌时,记得提醒自己,一定要把自己的选择展现出来。甚至在自己不是很在乎或不是很确定时,也要正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在碰到一些在本学科相对弱势的学生时,他们总习惯说:“老师!我不行!我学不好的。”甚至有学生坦白跟我讲:“老师!算了!不要在我身上浪费时间了!”这些学生有失意的过去,灰心的家长……理由千千万,但同样的是他们想放弃自己。
面对这些学生老师总会习惯性地说:“现在不同了:第一,现在你已经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古人云:‘知不足,而后能改。’第二,现在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至少还有我。第三,现在我们的目标由你来定而不是我,我只是来帮你完成的人(你来定一天背三个、一天背一个都行)”。学生作沉思状,不回答。这时老师会讲:“那咱们试试?给自己一个机会!”“嗯!”其实没有一个孩子的内心是不想学好的。
觉得自己做得到和做不到,其实只在一念之间。遇到困难时,不要找借口,要多想想,有没有别的解决方案?能不能将问题分解开来,步步为营?或者能否根据需要首先提高自己某方面的能力,然后再回头来面对这个难题?不要因为没有时间而选择逃避——没有人真正缺少时间,只不过每个人选择支配时间的方式有所不同。
当每次临考前,老师都会跟学生们提醒复习的重要性,大部分学生接受并掌握主动结果自然不同;而也有一些学生考前不注意复习整理,考后开始找理由。(如:身体不好、晚上没休息好、粗心大意)
海明威曾说过:“每个人都是一个孤岛,只有成为最坚强的孤岛才能成为大陆的一部分。”这与中国古代“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不谋而合!我们每个人只有首先做对自己负责的人,才能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积极主动”的含义不仅仅局限于主动努力推动事情的进展,还意味着必须为自己负责。责任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积极主动的人,不会把自己的问题归咎于环境或者他人。他们在处理问题时,会根据自身的原则或价值观,做有意识的、负责任的决定,而非完全屈从于外界环境的压力。
是大山就会有高度和坡度,是江河就会有宽度和深度;是人就存在不足和错误。面对错误逃避不是办法。对自己负责的人会勇敢面对人生。不要把不确定的或困难的事情一味长期搁置起来,要知道不解决也是一种解决,不决定也是一种决定,消极处理将使你面临的机会丧失殆尽,总有一天你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如果想做一个积极主动的、对自己负责的人,就从现在开始微笑面对一切人和事,少说多做吧!
同学们在学习中也难免会遭遇困难、挫折乃至失败;是选择一味的意志消沉直至沉沦,还是选择汲取教训从头再来,是决定你最终能否成功的关键。
在我们一生中可能会遭受千百次的失败,可能会在尝试中发现许多活动都不适合你,但是千万不能因此放弃了你的勇气。肯德基爷爷在成功前遭遇无数次失败,但他从没放弃,直至老年创办肯德基才成功;莱特兄弟在经历过数百次失败的实验之后才驾驶着人类第一架动力飞机翱翔蓝天——所以说,不要惧怕失败,只要冷静地分析失败的原因,说不定下一次就有成功来敲门。
卡内基说:“人要懂得从失败中培养成功,因为障碍与失败就是通往成功的两块最稳固的踏脚石。”
大多数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绝大多数的成功者都会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前次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前人说“失败乃成功之母”。而今天的我们只有学会在失败中学习和提高,才可能取得成功。如果说失败是成功之前的必经阶段,那么。学习就是将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内在动力了。
我们在失败中自省,自省的最终目的是自我提升,是追求进步。所以自满是最大的敌人。我经常在考试后问同学“感觉怎样”答“还可以”,结果“还可以”,然后下一次继续停留于“还可以”!
如果凡事认为“还可以”就可以了,那样的话你很难继续前进,而优秀和卓越也将离你远去。所以同学们“还可以”是不够的,凡事问问自己“怎样才能做得更好”。记得一句广告用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永远积极追求进步可以为成功提供持久的动力。
有人说:“活着你就要积极面对生活给你的一切,当然你也可以选择死亡!”这句话难免偏激,但这从侧面强调积极面对人生的重要。你必须那样理由很简单:没有人比你更在乎你自己的将来。
低头走路的人只看到了大地的厚重,却忽略了高空的高远;抬头走路的人,只看到了高空的广阔,却忽略了脚下的艰辛与险峻。一位圣人在谈到自己的成功时说道:所有的人只看到萤火虫的光亮,又有谁注意到它背后拼命扑闪的翅膀。让我们的翅膀扑闪起来吧,因为那是翱翔蓝天的第一步。
[1]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积极情绪的力量
[2]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
[3]马文·马歇尔.不奖不打管孩子
[4]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