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波,刘楠
(1华侨大学,福建 泉州 362021;2吉林建筑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1)
大学生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刘文波1,刘楠2
(1华侨大学,福建 泉州 362021;2吉林建筑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1)
[摘要]文章从现实生活中残害生命的现象着手,以国家相关政策和规定为依据,提出了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必要性。从生命的有限性、生命价值、生命态度和生命和谐四个方面阐述了生命教育的内容,提出当前大学生生命教育过程中存在着缺乏意识、缺少内容和活动有限等问题,并从强化生命教育的价值、加强情商教育、构建校园环境、建立教育系统及加强网络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教育生命态度情商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6.03.010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大学生残害自己和残害他人生命的悲剧时有发生,生命之花来不及绽放就黯然凋零,让人痛心疾首、扼腕叹息。为了避免这类悲剧的发生,大学生生命教育问题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成为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大学生生命教育作为生命教育的一部分,既具有普通生命教育的共性,也有特殊性。大学生生命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通过合理有效的教育路径,传递教育理念与思想,并付诸实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重视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指出,“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2005年,为了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精神,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文),明确指出要帮助大学生传授心理调适方法,帮助大学生消除心理困惑,增强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珍爱生命,关心集体,悦纳自己,善待他人。这些文件的出台表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生命观等所带来的困惑,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各级政府和学校也已经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生命成长的问题。我国的大学生生命教育,是为了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而展开的。因此,帮助大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生命,提升对生命意义的认识,学会尊重生命,对他们进行生命价值、生命态度和生命和谐教育,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二、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
生命教育这个概念是由美国学者杰·唐纳·化特士于1968年在《生命教育》一书中首次作为预防青少年自杀的权宜之计而提出的。生命教育就是指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人的价值、人的生命,理解生命与生活的真正意义的教育。生命教育的本质在于尊重生命以及生命的价值,其目的就是通过教育使大学生感悟到生命的有限性及生命的价值,培养对待生命的正确态度,达到生命的和谐。具体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生命有限性的教育
人的生命有限性对于有理性的人来说是自明的。生命有限性主要有三层含义:第一,人的寿命有限度,这是最大的、不能根本控制的有限,没有人能改变这一客观现象。第二,人生际遇不可控制,各种自然与人为的灾难或者疾病,都可能使得个体生命变得更加有限。第三,人生经历具有不可逆性,人的生命过程只有一次,没有彩排,也不能重复,更不可能从头再来。生命有限性,是对人的最大束缚。在这个自然法则面前,人应该积极的去适应和应对。千百年来,人类从不同的角度汇总出许多具体的或抽象的,深刻的或浅显的应对策略。这些策略都与教育密切相关,教育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
(二)生命价值教育
生命价值教育, 是指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式, 引导受教育者充分认识生命的价值及其意义, 从而敬畏、尊重、珍惜和发展生命的一种实践活动。生命价值教育以生命为对象, 以人文关怀为着力点, 以和谐发展为终极目标。生命价值教育包括四个层面的内容: 一是自我身心关系, 引导人真正认识自我, 保证人的生理和心理能够协调发展; 二是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培养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互助、平等、宽容等精神, 进而形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互动; 三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维持个人与社会的对立统一; 四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尊重自然的规律性和生物的多样性,协调好个体生命与自然环境中其他生命的价值冲突。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由个体到整体、由内在到外在,共同构成了环环相扣、逐步递进的生命教育价值体系。通过实施生命价值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提高生命认识的水平, 理解生命的真谛,促使大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三)生命态度教育
生命态度是个体对生命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蕴含着个体的主观评价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倾向性。生命的态度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积极态度是个体对待自身、他人或事物的正向、稳定的心理倾向,它是一种良性的、建设性的心理准备状态。常常表现为在面对工作、问题、困难、挫折、挑战和责任时,从正面去想,从积极的一面去想,从可能成功的一面去想,积极采取行动,努力去做。所谓消极态度是指个体因受自身或外在因素影响,而不满意于自身条件或能力,进而造成信心的缺失,而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又进而对人的社会生活产生反面影响的心理状态。积极态度与消极态度是相对而言的,面对生活的压力与历练,若积极态度战胜了消极态度即会促进人的进步,激发人性的优点;若消极态度战胜了积极态度则会阻碍人的进步,激发人性的缺点。生命教育的核心是培育积极的生命态度,使受教育者对生命有充分的认知,肯定生命的价值、掌握生命的技巧,产生正确的行为意向。
(四)生命和谐教育
生命和谐是指人的生命在运行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平衡与协调的特点。生命和谐是实现人自身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只有实现人与自身的和谐,才能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是整体的和谐,它包含生命的和谐,即人的知、情、意、行的和谐,生命的和谐是人与自身和谐的基础,只有实现了生命的和谐,才能实现知、情、意、行的和谐,只有实现人与自身的和谐,才能实现人与人的和谐,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生命和谐与和谐社会构建是相联系的,是内在统一的。生命和谐教育,在于以人的生命为本,更在于以人的生命和谐为本。因此,生命和谐教育是生命教育的基点。只有不断地加强对大学生生命和谐意识的教育,加强对大学生生命力的培养,教育才可以引导学生追求有创造力的生命和完美的生命。
三、大学生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尚未树立较强的生命教育意识
通过教育,应该培养出生命健康、人格健全、心智发达的受教育者,实现“育人”和“成人”这个教育的首要目的。而受应试教育影响,我国高等教育中生命教育意识和理念严重匮乏,一直追求的是以“成材”为先,而非以“成人”和“育人”为先。高校坚持以传授知识、学业和成绩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过多强调专业素质和社会竞争能力,忽视了大学生生存观教育的形成和个体意志、性格、情感的多样性,没有实现“育人”的目标。由于没有树立较强的生命教育意识,导致教育过程中扼杀了人的本体性价值,培养出的不是自由的、完全的人,而是没有生命、没有个性的知识“容器”或教育的客体,是社会的工具和附庸。
(二) 缺少优化的生命教育内容
假手术组动物心肌匀浆 Na+‐K+‐ATP 酶、Ca2+‐Mg2+‐ATP酶活性分别为6.49、7.85 mmol/g,模型组动物心肌匀浆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分别降低为4.67、5.91 mmol/g,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与模型组比较,丹酚酸B预处理可不同程度的影响ATP酶活性,低、高剂量组心肌匀浆 Ca2+‐Mg2+‐ATP 酶活性显著增高为 6.73、6.69 mmol/g(P<0.05),低、高剂量组心肌匀浆Na+‐K+‐ATP酶活性显著增高为5.56、5.82 mmol/g(P<0.05、0.01)。见图3。
高等学府不只是培养专才的地方,更是培养和谐人格、健全精神的场所。在教育过程中,实现大学生生命教育目的的有效途径就是课程教育。美国在上个世纪60年代开设生命教育课程,而我国大多数高校,由于追求成材教育理念而非“成人”和“育人”的教育理念,开设生命教育类课程的高校少之又少。生命教育课程的专业和学科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建设、师资配备和活动场所等一系列内容尚未形成科学的体系,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此外,生命教育内容被严重地边缘化和弱化,很多高校仅仅将生命教育的相关内容安排在哲学、思想政治教育或者心理教育等课程之中的某些学时之中。正是由于生命教育的缺失,导致教师对学生缺乏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从而使得一些大学生在情感上表现出冷漠和孤僻,精神上无聊空虚,抹杀了生命的价值。近年来屡屡出现大学生伤害自己和伤害他人的事件,而在学习生活中浪费生命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
(三)开展数量较少的生命教育活动
人的生命是自然过程和社会过程的统一,生命教育离不开具体的体验活动。可以说,生命教育是一种实践体验。生命教育如果不同具体的体验、实践活动相结合,就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然而,当前的高校生命教育背离了实践的土壤,失去了存在的根基。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本应是生命教育课程的有效载体,校园文化一般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三个方面。但总体而言,校园文化仍然漠视生命的存在。一直以来,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实践活动极少突出生命教育主题,活动的过程往往被简化为思想道德教育和服从管理规范的过程,活动的广度和深度有限,生命教育处于游离状态。
四、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对策
(一)强化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价值
在大学生中间开展生命教育,使他们感悟生命的有限性,认知生命的价值,并以积极的态度实现生命价值。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价值有三层含义:一是珍惜生命,既要珍惜自我生命,又要珍惜他人生命。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使他们认知到自己生命的珍贵的同时由己及彼,认识到他人生命的珍贵。只有这样,才能在尊重自我生命的同时,懂得换位思考,也珍惜和尊重他人生命。二是丰富、发展生命的内涵。做到生存价值与生活意义相统一、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相平衡,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引导大学生追求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有机协调,这样才能真正把握生命的本质、意义和价值。三是升华生命的境界,追求人生的真谛。要教育大学生追求真理,追求道德和伦理,并以审美的态度去实践人生、实现生命的最高价值。
(二)加强情商教育
在自我认知方面,大学生相当渴望获得如何全面了解自我、理解并管理自己内心世界的信息。但是却有可能带来自我意识过强和自卑两种极端的情况。因此,大学生要有效调控自己的情感,并将其调整到最佳状态。自我认知是情商教育的核心,大学生应该做到真正认识自己。在情绪控制方面,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激烈、社会期望高以及学习负担重的影响,造成许多大学生心理矛盾、困惑,急功近利,遇事易陷入焦虑、冲动的负面情绪中。对于这些负面情绪,要做到合理宣泄、控制与调节。同时要积极培养正面的情绪和态度,尽快说服自己,改变情绪。在自我激励方面,要开展挫折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挫折,准确进行自我定位,正确进行自我评价。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崇高的理想。要建立挫折教育的长效工作机制,把学生的挫折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贯彻于教学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优化育人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重视人文教育,使他们拥有健康的人格,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提高心理素质,更好地面对困难和挫折。
(三)构建校园环境
校园生命教育环境是一个环境的综合体,构建校园环境主要包括文化环境构建、心理辅导环境构建、过渡环境构建三个部分。校园文化是高校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大学生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校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文化环境构建是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形成理论指导框架,是大学生生命教育环境构建的理论基础,其具体内容包括高校管理文化、教师文化素质、活动文化及网络论坛文化等。心理辅导环境建设是为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和困惑、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相关环境。大学生生命教育环境建设过程,包括家庭环境到校园环境的过渡和校园环境到社会环境的过渡。两个过渡过程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生命教育的完整过程。因此,虽然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承担了生命教育的部分责任,但是家庭教育所起的作用更加重要。每一次过渡,大学生都要深刻的反省已有的生命价值观的正确性,自觉进行生命价值观的改进。通过上述三部分环境的构建,使校园环境为大学生生命教育提供更加雄厚的基础和保障。
(四)构建生命教育系统
第一,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开设生命教育课程是大学实施生命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第二,加强生命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生命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就是教师,教师在完成“教书”活动后,实现“育人”的目的。第三,在相关课程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第四,建设多彩的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的生命情感。第五,重视生命教育类影视和视频资料,影视文化教育是关注学生个体的生命质量与提升学生生命意义的教育,在影视文化教育过程中,引导和帮助学生认识和领悟生命的价值、悦纳自己、热爱生活、尊重他人,保持宽容与友善之心,形成和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通过优秀影片的播放,可以让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提升生命与生活的质量、探讨死亡的意义效果,这样比单纯的德育的说教更有亲和力和感染力。
(五)建设网络教育基地
在构建完整的生命教育综合体系过程中,建设网络教育基地,开拓生命教育载体,是最能让大学生接受的方式。这是因为,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网络中关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宣传能够引发大学生对生命观的共鸣,引起对自身生命的思考。另外,网络的虚拟性能够支持大学生生命教育网络互动和互助。在网络教育基地的建设过程中,构建专业的大学生生命教育网站,将与生命有关的书籍、调查结果、经典案例、研究报告等资料公布于网站,并及时地更新。要运用多媒体技术、网络讨论甚至游戏等多种形式,加强生命教育网络互助途径的开发,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大学生将知识吸收和内化。要加大力度进行校园网站的建设,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进行生命教育的培训和辅导工作。要用鲜明的事例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生命态度,加强网络生命教育管理机制,使校园网络真正成为学生乐于使用的生命教育第二课堂,成为辅导员工作的第二平台。
参考文献:
[1]王小珍,邓庆平.生命教育的核心在于生命态度的培育[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39-41.
[2]徐园媛.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有效路径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9):160-162.
(责任编辑:向欣)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llege Students’ Life Education
LIU Wenbo1, LIU Nan2
(1HuaqiaoUniversity,Quanzhou,Fujian, 362021,China;
2JilinArchitectureUniversity,Changchun,Jilin130111,China)
Abstract:Taking the relevant national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as the basis, this paper insists the necessity of life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phenomenon about cruelty of life, elaborates the contents of life education from four aspects of the finiteness of life, the life value, the life attitude and the life harmonious and puts forward some problems of awareness’s lack, content’s lack and finiteness of activity, so strengthening the value of life education and EQ education, constructing campus environment, establishing the education system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are necessary.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life education; life attitude; emotional quotient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6)03-0042-04
[作者简介]刘文波(1979-),女,山东莱阳人,法学博士,华侨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刘楠(1980-),女,山东安丘人,企业管理硕士,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3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思想政治课研究专项)A类课题(JA13609S)。
[收稿日期]2015-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