尕知玛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第二民族寄宿制小学)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方案研究
尕知玛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第二民族寄宿制小学)
数学知识对个体未来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从小学阶段开始,注重小学数学的学习和培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水平是顺应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基本要求。因此,探讨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从数学思维入手,分析了小学数学的教学特点,并提出了改革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基本对策。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小学数学学习与数学思维的发展具有密切的联系。首先,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思维的层次与水平,另外,数学学习和培养又可以促进数学思维的进步。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思维水平是在不断提高和进步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中具体和抽象的部分都在不断改变,这就是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学生主要以具体形象的思维来思考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应当尽量使用一些直观的工具和手段帮助学生理解问题,例如,在学习图形的时候,可以使用一些实物模型,让学生对图形形成自己的直观感受,这样才能达到低年级学生了解知识的目的。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已经发生了变化,要求学生掌握这些图形的更多内容和知识,因此,教师教学不应该停留在表面,而是要让学生学会用抽象思维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的改革需要联系地、历史地、辩证地来看待。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是教学方法论的重要内容和环节。小学教学方法是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实际应用,但是需要在教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下进行发挥,同时小学教学应当不同于其他科目,具有一定的特点。在充分考虑了小学数学的思维特点、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科的特点后,才能确定科学合理的改革方案。
按照数学教学方法论的要求,教学方法应当与教学对象的特点、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教学的目标进行联系,运用恰当的手段和组织方式。在进行改革小学教学方法的同时,应当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恰当地使用小学教学的手段,才能取得好的结果。
1.在教学方法上应当进行方法的多元化,配合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研究中,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固定的统一模式,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研究方法的革新,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并不存在绝对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同时更没有针对所有学生都适用的方法,因此,现代教学理论表明,小学数学方法应当将多种教学方法配合在一起,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来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2.采用多种教学组织方式,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恰当的教育
当前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学习制,特点是整齐划一,优点是教师可以快速教学,同时可以教授更多的学生。但是事实证明,学生具有不同的思维水平,特点也不一样,班级学习制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培养。因此,实践结果表明,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应当将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完成数学作业和讨论的过程中,使用分组讨论和分组学习,让每个同学都能得到更好的教育。
3.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教学的效率和效果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应当注重提高教学的效率。一是要明确学习的目的,把教学的重点进行突出,在有限的时间里将重要的内容一一讲授。二是充分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学习,节约时间,做好预习和复习。三是根据内容的难易程度让学生恰当地进行各类练习。四是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检查和反馈,了解学生对哪些教学方式和教学速度具有更好的接受能力。五是如何根据所教的课题和学生从不同教案的比较中选择最佳教案,避免教学中搬用参考资料上的教案等。
4.强调学生的作用,确保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充分结合
在小学教育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探索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但是,也仍有一些教师对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认识不够。应当注意:一是教师应当标明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二是努力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主动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三是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感和实践的机会,有计划地组织一些活动,放手让学生去观察、组织、操作、练习等。
总之,越来越多的实践表明,要想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必须相应地改革教学方法。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必须学习,要以辩证唯物论作为基本的指导思想,不断试验和总结经验,这样才能较快地把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工作推向前进。
[1]金成梁.小学数学教学概论[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赵荣芳.探秘数学思维.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3]刘晓玫.小学数学教学研究[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宋宇.数学思维与生活智慧[M].中国和平出版社,2006.
[5]王建军.小学数学教学导论[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6]张天孝.新思维数学教学研究[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