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运波
(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云南曲靖 655011)
如何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感情
欧运波
(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云南曲靖 655011)
语文情感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条件。由此看来,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情感就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情感,语文教师需苦练内功、转变观念、鼓励评价、包容学生。另外,从课堂的方面来讲,还要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没有疲劳感,并且在语文课堂上能获得成就感。
语文素养 转变观念 鼓励评价 节奏 成就感
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语文情感、语文习惯、语文积累、语文技能、语文知识等内容。如果要对语文素养的内容进行排序的话,排在第一的应该是语文情感,学生喜欢不喜欢语文,热爱不热爱语文,痴迷不痴迷语文,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高低的首要标志。语文情感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条件。学生对语文有感情了,就会积极地进行语文积累,主动地去建构语文知识,进而形成良好的语文习惯,掌握应有的语文技能。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感情是学生语文习惯、语文积累、语文技能、语文知识的基础,是学生语文学习成功的重要条件,有利于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呢?笔者认为有以下三条途径:
孟子的学生乐克正在《乐记》中说:“夫然,唯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也不返也。”意思是说只有这样才能安心学习,亲近师长,乐于与同学交朋友,并深信所学之道,尽管离开师长的辅导也不会违背所学的道理。这里提出一个重要的教育原则: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对老师是亲近的是有感情的,才会相信老师所传授的道,学生喜欢那位老师,就会特别喜欢他所教的学科,这种爱屋及乌的心理在学生中是普遍存在的,喜欢某位教师,不仅喜欢教师所教的学科而且教师的批评学生也乐意接受。要培养学生对语文教师的感情,语文教师首先要苦练内功,广泛阅读教育理论和学科的专业知识。语文教师最后拼的就是底蕴,而底蕴是书堆出来的。底蕴是语文教师的安身立命之本,也是获取学生认同进而产生感情的前提条件。其次要更新理念,使自己的课堂弥漫民主、自由的空气。让学生在一种轻松、舒畅的氛围中学习,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赞可夫就认为,要努力使课堂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师生在课堂上能自由呼吸,民主自由课堂的核心是心灵的自由,这是真正的自由。具有了这种自由。学生在课堂上就不会怕什么,不会顾及不当言论的后果,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自由地展开讨论争鸣,真正使语文课堂成为放飞心灵的场所。第三,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以鼓励评价为主,善于包容学生的错误,新课标明确强调:“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日常表现,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1]赞美之于人心犹如阳光之于万物,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学会倾听,善于倾听,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这样学生会获得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另外,语文教师应该有博大的胸怀,海纳百川,有容为大,包容那些富有个性的学生,包容那些曾经伤害过教师的学生,尊重学生的多元解读,包容与你不相同的观点,包容学生的错误,日本有句名言:学校是什么,学校就是学生犯错的地方。做到这些,学生才会打心眼里认可教师,才会对教师产生感情。
要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情感,就要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随时体验到成就感。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成就感体验多了,就会增强学生的语文自我效能感,班杜拉认为,个体从事某项活动的动机,在很大程度上与个体对自己从事该项活动胜任与否的判断有关,他把这种个体对自己是否能胜任某种任务的判断和知觉称为“自我能效感”。[2]语文的自我效能感增强,就会极大的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就需要语文教师根据学情来设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太高,学生多次跳起来都达不到,必将挫伤学生的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挫败感;目标定得过低,学生不用跳就能达到,也会挫伤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学生会感到语文学习太简单,因而产生无所谓的感情,不愿参加到语文教学的活动中,或者在课堂上表现为不愿听、不想做,因为学生认为已经懂了,没有再听的必要。这种方式也不利于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正确的做法是利用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来确定教学目标。维果斯基认为,学生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现有水平,一种是即将达到的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就是最近发展区域,所以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在学生现有水平的基础上确定,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最好的状态是通过一定的努力就达到;就像摘苹果一样,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
另外,要让学生体会到语文课堂的成就感,语文教师在问题的设置上,一定要有层次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解决适合自己的问题,进而都获得成就感。某位教师在《小石潭记》教学设计中,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描写了景物的什么特点?渗透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这样的问题设计有浅有深,有难有易,照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都能获得成就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理,它可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世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的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又叫随意注意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有目的的,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集中的时间不会超过20分钟。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产生的注意。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都有很大的作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理论指导下的课堂节奏应该是按照“松——紧——松——紧”的节奏进行的,刚开始教学时应以无意注意引入,引入后要以有意注意进行教学,但有意注意集中的时间不会超过20分钟,20分钟皮后学生就会感到疲劳,这时就需要无意注意的调剂,调剂的目的是让学生放松,放松后又需有意注意的参与,这种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交叉进行,有利于优化课堂节奏,使学生不致疲劳,只有学生在课堂上不感觉疲劳,才会有兴趣学语文,有语文学习的兴趣,才会对语文产生感情。
总之,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感情,从语文教师的方面来讲,需困练内功、转变观念、鼓励评价、包容学生。另外,从课堂的方面来讲,还要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没有疲劳感,并且在语文课堂上能获得成就感。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梅 陈明立.中学教育心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