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思维训练,让作文闪耀思辨光芒

2016-03-03 09:01:30杜青霞
新课程(中学) 2016年10期

杜青霞

(肇庆市端州中学)

加强思维训练,让作文闪耀思辨光芒

杜青霞

(肇庆市端州中学)

通过结合教学内容巧设问题,开展语文活动多角度思维训练,精心设置写作训练培养分析说理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广阔性、逆向性和深刻性,增强学生作文的思辨性。

思辨能力;苏格拉底式对话;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思辨能力,指的是思考辨析的能力。它是从理性的角度看问题,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并且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包括分析能力、辩证看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深刻认识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高中生正处于身体发育与思维发展的“高峰期”。《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未来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可见,培养高中学生的思辨能力很有必要。只有高中生的思辨能力提高了,才有可能写出有思想、合逻辑的好文章。

笔者认为,提高高中生的思辨能力,可以结合课堂教学、语文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思维训练,重点培养高中生思维的“四性”——逻辑性、广阔性、深刻性和逆向性,从而使高中生的作文闪耀思辨的光芒。

一、结合教学内容巧设问题,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1.结合教材内容设置苏格拉底式对话,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喜欢用“对话”(提问)来进行教育活动。他用讨论问题的方式跟人交谈,但先不把结论直接教给对方,而是指出问题所在,并一步步启发、引导对方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种方法被后人称之为“苏格拉底方法”或称“产婆术”。

在教学《烛之武退秦师》时,可以设置如下问题与学生共同探讨:首先是主问题,“烛之武在怎样的情况下见秦伯的?他怎样以三寸不烂之舌劝秦伯退师?劝说的结果怎样?”这样设问,可以带动学生对“烛之武退秦师”整个事件的阅读、思考,而且把阅读和思考的重点放在赏析烛之武的说理艺术上。

进而进一步设问:“为退秦师,烛之武用了哪几招说服秦伯?”引导学生搞清楚烛之武是从“以退为进”“利益诱惑”“挑拨离间”等几个方面瓦解秦晋联盟,使秦王心悦诚服地退兵。这样设问,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赏析烛之武高超的说理艺术;二是学生在主问题的指引下,积极思考,参与讨论,从而不受小问题束缚,使思维更开阔,注意力更集中,思路更清晰。

最后让学生总结烛之武在劝说过程中顾及到的方面: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反映对方的感受;申明利害,晓之以理,逼迫对方做出选择;摆出典型有力的论据,易于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由此可见,烛之武能退秦师,绝非偶然,确实他聪明,善施计谋所致,可见,思维能力好能办好事情。

2.结合国学经典文化教育,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归纳,提炼观点

结合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思维训练。如,《中庸》第四章《谁能食而知其味》。原文: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翻译后师生共同探讨:

师问:这里还是谈论过与不及的问题,到底谈论中庸哪方面问题?

生答:中庸之道。

师问:这里用生活中人们吃喝的例子想说明什么?怎么理解这个例子?

生答:人们在生活中每天都吃喝,习以为常,毫不在意,很少有人会主动自觉地品味食物。这说明生活中不管是什么人,都欠缺自觉性。

师问:说得好!请大家结合全文段领悟,孔子说中庸之道不能实行的原因是什么?

生答:孔子说是因为这些人欠缺对“道”的自觉性。

师问:由此看来,要达到中庸或者说,要推行中庸,什么是关键?请你因此提炼出观点。

生答:要推行中庸,自觉性是关键,所以,这个文段可以提炼出这样的观点:提高自觉性,是推行中庸之道的关键。

这样一步步引导,设问,最后得出结论。

二、开展语文活动,多角度思维训练,提高思维的广阔性和逆向性

1.把握课前三分钟进行“新闻报道”,培养发散思维,提高思维的广阔性

利用课前三分钟进行“新闻报道”:每天语文课前按照顺序安排一名学生到讲台报道一则新闻。步骤是:先讲述报道这则新闻的理由,再讲述新闻的具体内容,最后概述自己的看法或感悟。教师会结合实际作适当的补充或分析,甚至引发大家展开评论。这主要是指涉及重大的或涉及面较广的新闻,有时会马上展开热议,探讨提炼更多方面的观点。

2.开展辩论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重点培养思维的逆向性

辩论赛不但可以训练、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和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训练和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具体做法是:

(1)教给辩论的方法、步骤和规程。教给学生一些辩论的战术和方法,诸如移花接木法、借力打力法、釜底抽薪法、顺水推舟法等等,放视频给学生学习,掌握一些术语,学习一些战术和技巧。

(2)具体训练。在高二上、下学期开展辩论赛。高二上学期以自愿原则,自由报名组成一支队进行比赛。第一次辩论赛后,根据出现的问题,进行思维训练和相关学习。在高二下学期的期末,全班学生参与,作为对这大半年思维训练的检测和反思。全班学生分工不同,由班干部按学号顺序分组,每两组组成一支队,由队内协商分好正反方,再由组内成员协商分出四辩。还是由各队自主选定论题,但老师提示:所选论题最好有更深广的探讨空间,平时又有积累的素材。比赛前特别提示辩论目标:注意变换思维方式,多渠道、多角度提出问题,换位思考,质疑对方,令对方无言以对,从而辩倒对方。

通过此次活动,发现第二队正反方辩论较为激烈,表现较为精彩,有辩论,有反驳,有质疑,总体还是扣题的;都注意到礼貌,会运用一些专业术语进行辩论;知识积累较前次比赛多了、厚了,懂得旁征博引,采取一点技术、技巧;辩论中,有一些逻辑推理,有一点就例说理的论证分析。平时腼腆的女生,居然也有凌厉的言辞;分别有五位学生获得优秀辩手、优秀口才、优秀应变、优秀风度奖,获奖者分散,也不是第一次辩论赛的参赛者(第一次辩论赛多项奖集于一身的学生这次没有获奖),这足以说明,获奖者不是靠经验帮助,而是经过训练真正提升了思维能力。

三、精心设置写作训练,培养分析、说理能力,提高思维的深刻性

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分析、说理的表达能力。从片段作文开始,到整篇作文训练:就例说理片段训练——就例说理的论证方法训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1.针对学生存在问题设置片段训练——说理文段组合训练

学生刚从写作记叙文转到写作议论文时,他们只会提观点和摆材料,全篇作文没有个人的意见和看法,篇幅不够,就多举些例子凑够数。这类学生往往缺乏对事物的认知和辨析能力。作文的失败之处就在于以叙代议,把观点+材料=议论文。所以,要教学生,在举例子之后要对该事例进行分析说理,使论点和论据有机地结合起来,因为举例只是议论的手段,说理才是议论的目的。议论说理文段的模式训练,可以概括为“说理文段五句组合法”:(1)写观点句:段的首句设置本段的分论点;(2)写阐释句:从理论上对分论点进行论证解说(理论论证);(3)写材料句:列举典型事例,古今中外,正反事例均可;(4)写分析句:分析说理;(5)写结论句。众所周知,一篇文章由句和段组成,指导学生进行此片段训练,其实就是训练学生分析说理由最小的单位做起,以训练出严密的议论语言。

2.进行就例说理的分析方法训练

用事例证明论点,好比用砖垒墙,事例是“砖”,而分析论证则是砖与砖之间的“泥”,离开这些“泥”,“墙”就不牢固。因此,告知学生作文的训练重点是学习和掌握如何说理分析这些“泥”浆紧事的“砖”。论证时,要挖掘事实论据所蕴含的道理,让材料与论点产生内在的联系,变单纯举例为就例说理。

议论文就例说理的分析方法有许多,下面列举“假言因果分析法”循序渐进的训练模式:一例一论—一例两论—一例三论。

(1)假言因果分析法之一例一论:假言因果分析法就是用假设性的语言,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讲出来,使人信服。“一例一论”就是针对一个事例,设置一个假言论证的方法,论证分析时,紧扣话题或观点,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分析论证。基本方法:进行假设性分析,如果举正面的例子,那么就从反面进行假设分析;如果举反面的例子,就从正面来进行假设。即:正面例子→反面假设;反面例子→正面假设。

关键词语:假如(假设、设若、如果)……那么(就)

就例说理步骤:分析材料,找出材料述说的对象、情况(过程)、结果,议论说理(设置假言论证)。

(2)在学生掌握了“一例一论”的基础上进行“一例两论”训练。即针对一个有过程的事例,斩开两层意思,对应设置两个假言论证的句子。它的步骤:分析材料,找出材料中两个渐进的内容,在它们中间斩开,进行讨论说理,设置两个假言论证。组合成段时,紧扣观点,在段首加一个总起句得出论断,在段尾加小结句,使文段说理更完整。

(3)在以上训练基础上进行“一例三论”训练。即针对一个有过程或有阶段的详细事例,斩开三层或以上的意思,紧扣话题或观点,按一定的顺序对应设置三个或多个假言论证的句子。

小结启发:如何能做到说理深刻?在就例说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学校进行相应介绍,如教师、同学、学校的设备等,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初中英语教学变得更加生活化。

2.教学方法的生活化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要想实现教学的生活化,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将课堂设置成相应的情境,使学生扮演一定的角色,完成教材中的要求,从而达到初中英语的教学目的。通过这种教学方法的使用,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的使用能力,而且利用一定的教学情境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5 If you go to the party,you will have a great time!教学时,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个party的情境,让学生有真实的感受,这样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会更容易掌握,就连之前不爱用英语交流的学生也会情不自禁地说起英语,从而使英语课程变得十分轻松和生活化。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更好地刺激学生感官,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真实的教学情境,从而提高初中英语课程的教学效率。

3.课后作业设计生活化

课后作业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不仅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常规的听、说、读、写方面的知识练习,还能让学生对现实生活进行观察,在生活中实现英语知识的学习。比如,讲解完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4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之后总结一下可以乘坐什么工具去学校,最好按照使用频率的高低排列出来,第二天在课堂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进行讲解。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将初中英语课程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实现初中英语教学的生活化。

综上所述,生活化的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将语言引进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英语知识的学习,充分掌握相关的英语内容,进而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效率。

[1]黄爱珍.关于初中英语教学生活化的思考[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3(4):161-162.

[2]诸云华.新课标下初中英语生活化教学的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2(7):93-94.

[3]郭焕娥.对初中英语教学生活化的思考[J].神州,2012(20):21.

[4]姜腾云.初中英语教学生活化探究[J].文理导航(上旬),2014(5):36.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