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提问的艺术性策略

2016-03-03 09:01邹龙飞
新课程(中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艺术性思维语文

邹龙飞

(重庆市长寿川维中学校)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提问的艺术性策略

邹龙飞

(重庆市长寿川维中学校)

课堂提问是语言训练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方法,更是提高教学质量、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因而提问的艺术性就尤为重要。一堂高效的课,问,要问得有的放矢;答,要答得切中关键。在一问一答中,既能掌握知识,又能训练能力,还能培养高效的思维习惯。针对语文学科的特殊性,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应成为每位中学语文教师必备的技能,既要知道提问的误区,也要掌握提问的艺术性策略。

提问;艺术性;语文教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由此可见“问”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课堂提问是组织教学的重要环节,艺术性的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融洽学习氛围。所以,我们在设计教学提问时,要有的放矢。在教学过程中,要问随境转。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更有效,才更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构建高效课堂。

一、提问的误区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部分教师没有抓住提问的最佳契机,或者不懂提问的艺术,出现了不少提问的误区。比如,提问过于简单,毫无价值;提出的问题难度较大,学生根本答不上来;提问过于空泛,学生摸不着头脑;提问没有新意,每篇课文都是如此,初始新鲜,久了学生就厌倦了;提问对象不能兼顾,只关注优生忽视学困生,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些做法都是不科学的,不可取的,不仅达不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慢慢地放弃语文的学习。

二、提问的艺术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教学和教育过程有三个源泉:科学、技巧和艺术。谁要领导好教育和教学过程,谁就要精通教育和教学的科学、技巧和艺术。”由此可知,一堂课的成功与教学过程的艺术性是密不可分的。而教学过程的艺术性更多的体现在提问上。要想组织好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就要精通提问的科学、技巧和艺术。教师随随便便信口乱问,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可能会起副作用。问题太简单,学生提不起兴趣,课堂达不到有效性;问题太难,学生思考半天仍然没有结果,就会失去对这门学科学习的积极性,这对学生的学习反而不好。因此,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的提问设计必须有艺术性。

1.备课之初,要以学生为中心

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答不上来,又不能让学生不动脑筋就能轻易答出。所以,备课时就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设计的问题要有针对性、目的性和艺术性,让学生以文章为依托,经过思考能够回答,做到难易适度,适合学生。比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这样一句“江州司马青衫湿”。我们可以围绕这句话设置一个统领全文的问:江州司马是谁?为什么诗人要说“青衫湿”?学生根据课文注释①能够找出江州司马就是白居易,而根据诗歌内容,学生也能很容易就找出白居易哭泣的原因:“同是天涯沦落人”“浔阳江头夜送客”。教师在此基础上,再点拨一下,引申一下,学生自然就能理解诗人哭泣的深层缘由了。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发挥,思维也活跃了起来,课堂氛围自然就好,该掌握的知识点,学生在逐步思考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掌握住了。同时也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提问的策略和艺术

(1)抓住核心,设置有层次的问题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提问时要善于创设条理清晰、合乎逻辑的、有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一步一步地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问题的设置就如登山一样,要逐级而上,才能登上顶峰。这就需要教师全面把握全文,根据自己的教学所需,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层次地设计提问,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思维能力的训练,做到逐步深入,起到循序渐进之效。

如教白居易《长恨歌》一文时,就抓住它的“文眼”做文章,围绕“谁长恨?——长恨什么?——导致如此长恨的原因?——作者写这种长恨目的何在?”逐层设问引导学生,其文章的主旨也就一目了然了。如此,既学习了课文,也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动脑的过程中锻炼了思维,提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2)侧面设问,引导学生深入分析

侧面设问就是不按习惯思维从正面设问,而从问题的侧面入手,引导学生从小角度出发思考问题。这既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又能让学生思维不易定势。如,在教学徐志摩《再别康桥》一文时,“柳树”这个意象从传统意义上理解,“柳”谐音是“留”,表示的是别离,加上古人早就有了折柳送别以表依依不舍和万分牵挂的习俗。所以,如果从这个角度入手,那么徐志摩选柳树这个事物入诗,其实表达的就是他对康桥的依依不舍。但是如果我们从色彩这个角度入手,获得的理解可能就不止于此了。试想一下,夕阳下的湖畔,柳枝镀上了一层灿烂的金黄色,美丽动人,舒展的枝条随风轻舞,这不就像一位婀娜多姿的新娘子伸展着自己柔美修长的双臂,面向波光粼粼的湖面,在无奈地与自己的丈夫作别吗。此情此景浮现在我们的头脑中,怎不叫人心酸!读到这里,我们感受到的就不单单只是离别,更多的就是徐志摩内心中的痛苦和不舍。

(3)根据具体情况提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教学进行到了什么阶段,针对相应的知识,应该提什么问题,教师心里要有一个衡量。顺序的确定和时机的把握根据教学情况,使学生开动脑筋,通过学习能够获取知识,既要防止学生思维惰性的固化,又能培养学生善动脑筋的习惯。在教学《荷塘月色》时,因为课文语言优美,带有诗意,部分学生很不感兴趣,注意力慢慢地就转移了。针对这种情况,我及时采取了措施,抓住荷塘美景,让学生一起讨论这个景色到底是怎样的,让学习美术的同学用画纸画下来。然后问大家,“面对这样的景色,你们有什么感想?”进一步引出朱自清面对美景有什么感想,从而导出作者“这几天颇不宁静”的心绪,再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学生结合写作背景去思考,“不宁静”的问题自然就理解了。所以根据具体情况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无趣的课堂也就变成有趣的乐园了。

(4)多种提问形式的综合运用

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地走老路,随着教育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其课堂之上仅靠教师唱独角戏的满堂灌教学理念,早已不合新时代教育发展的主旋律,尤其是在提倡新课程改革的当下,所以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改变提问的方式方法。其可以是教师问,学生思考回答;也可以是学生提问,师生共同回答;更可以是学生问学生答,教师归纳总结。多种提问方式的综合运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己的思维感官,善于发现问题,学会解决问题,养成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不同方式的灵活运用,让教师更能体察学生认识问题的过程,从而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密切师生关系,使学生爱学、乐学、向学,让他们处在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学习氛围中。正如教育大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善于教学的人,一定是一个善于提问的人。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就是要不断探索课堂提问的规律,掌握课堂提问的艺术。课堂提问的方式不一样,学生的反映不一样,所获得的教学成果也是不一样的。所以,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应该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尤其是处在新课程改革下的我们这一代青年教师更应该努力锤炼自己的提“问”技巧,提高课堂提“问”水平,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10.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编辑 薄跃华

猜你喜欢
艺术性思维语文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论电视新闻的艺术性
把握电视编辑的艺术性
论人造皮草设计中几何图案的文化艺术性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