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娟莉
(咸阳师范学院 文学与传播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乐府杂录》著者段安节生平考略
亓娟莉
(咸阳师范学院 文学与传播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乐府杂录》是现存唐代音乐文献,其撰者段安节表字大仪,生年约在文宗大和末、开成初,即大约公元836年前后,卒年约与唐亡时间相同。段安节娶温庭筠之女为妻,长期生活于唐长安,历仕国子司业、吏部郎中、沂王傅等职。
段安节;生卒;表字;仕履
唐代段安节所撰《乐府杂录》是研究唐代音乐文化及乐府建制的重要文献。史籍中关于段安节的资料非常有限,《新唐书·段成式传》末提及段安节,仅寥寥数语,其云:“(成式)子安节,乾宁中,为国子司业。善乐律,能自度曲云。”[1]3764《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乐府杂录》时有:“段安节《乐府杂录》一卷(文昌孙)。”[1]1436这是两唐书有关段安节生平事迹的全部资料。今存文献中未见唐宋人所撰相关传状碑志,翻检学人研究成果,亦无有关段安节生平的研究论文或专著。
关于段安节的籍贯问题,目前学界大致有五说:(1)临淄。如《酉阳杂俎》各本均署临淄段成式。(2)西河。见姜亮夫《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2]219(3)南郡。《旧唐书·李商隐传》:“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3]5078(4)河南。《全唐诗》段成式小传:“段成式,字柯古。河南人。”[4]6766(5)东牟。《酉阳杂俎》续集之《寺塔记》小序作“东牟人段成式柯古”。以上五说中,以临淄说最为通行。[5]
有关段氏家世的资料主要见载于《元和姓纂》及两唐书。《元和姓纂》卷九“段”姓中称:“段,郑武公子共叔段之后,以王父字为氏。……文帝时,段卬为北地都尉……后魏晋兴太守,五代孙偃师,唐太子家令,今贯河南。偃师生志元(玄),左骁卫大将军。……(段文昌)长庆大和中书侍郎,西川、淮南、京东三节度,生成式……”[6]1287《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与此大致相同。
段氏是否源出郑公叔段,因史籍散缺,实难查证,但顾炎武在《日知录·氏族相传之讹》“段氏”中斥曰:“古人无以祖父名为氏者。凡若此类,皆不通之
说。”并以为“段氏当出自段干”。[7]1287就文献记载看,段氏所出推本于西汉北地都尉段卬或较可信。又五世而至段偃师,偃师曾仕隋为太原司法书佐,隋太子家令。子段志玄“资质伟岸”,曾以千人从唐高祖征战,秦王即位,封樊国公,后改封褒国公。[1]3763段志玄三子:瓒、瓘、珪。段瓘生怀皎、怀晏、怀昶。怀皎生子谔,段谔之子为文昌。文昌子段成式,成式子段安节。段安节祖父段文昌、父段成式皆有名于当时。
段文昌(773—835),字墨卿,一字景初,段志玄三世孙,段安节祖父。据两《唐书》载,文昌少家贫,曾入寺乞食。贞元十五年(799)入蜀,依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表为校书郎,李吉甫赏识其才,用为学士,历监察御史、左补阙,后转祠部郎中。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朝历任中书舍人、中书侍郎平章事、剑南西川节度使、刑部及兵部尚书、检校尚书右仆射等要职。文昌为元和宰相武元衡子婿,文宗时封邹平郡公。大和九年(835)卒,赠太尉。《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段文昌集》三十卷,已佚。
段成式(803?—863),字柯古,段安节之父。据今人方南生考证,约生于德宗贞元十九年(803)或稍后。初以父荫入仕,任职集贤院。会昌中为秘书省秘书郎、集贤学士,迁尚书郎。大中初,出为吉州刺史,大中九年(855)为处州刺史,后罢任,寓居襄阳,以闲放自适。咸通初,又任江州刺史,官终太常少卿。段成式家多书史,自少时即精研苦读,又兼曾任秘书郎等,故博学精敏,文章冠于一时,尤长于骈文,与李商隐、温庭筠等齐名,时人号“三十六体”。著《酉阳杂俎》行于世。《四库提要》谓其书:“自唐以来,推为小说之翘楚,莫或废也。”[8]1214此外尚有《庐陵官下记》二卷,已佚,仅《类说》及宛委山堂本《说郛》曾录其若干则。《汉上题襟集》十卷,亦佚。《全唐诗》存其诗一卷,《全唐文》存其文十八篇。
除段安节祖父段文昌、父段成式外,还有一个人与段安节关系密切,那就是撰写《北户录》的段公路。段公路两唐书无传,仅《新唐书·艺文志》云:“段公路《北户杂录》三卷(文昌孙)。”[1]1507《四库提要》中对段公路有一个大致的勾画:“《北户录》三卷,唐段公路撰。《学海类编》作‘公璐’,盖字之讹。《新唐书·艺文志》称为宰相文昌之孙,则当为临淄人。《学海类编》作东牟人,亦未详所本。其历仕始末不可考,惟据书首结衔,知官京兆万年县尉。据书中称‘咸通十年’,知为懿宗时人而已。”[8]623另外,《北户录》有唐人陆希声为该书所撰序文,其云:“东牟段君公路,邹平公之孙也。自未能把笔,爱以指画地如文字。……予尝观图于书府,君状貌一似邹平公,而又能以文学世其家,于乎邹平公为有后矣。”[9]30
从序文中仅可知道段安节与段公路为同辈,同为段文昌孙。令人略为不解的是,陆希声序文中三次提及段公路祖父段文昌,而于段公路父亲只字未提。按段文昌虽官至宰相,但于文章并无甚建树,而段成式以博学和文章冠于一时,若段公路亦为段成式子,则序文末称赞段公路“以文学世其家”时,似以段成式而非段文昌为参照更合情理。综合两唐书及其他文献资料,笔者推测段公路应该不是段成式的儿子,换言之,段公路可能是段安节的堂兄弟。
南唐尉迟偓撰有《中朝故事》一书,书中主要记载晚唐宣、懿、昭、哀四朝旧事。其中载及段安节云:
安节又云:“长安多凶宅,无人敢居。街东有宅,堂中有一青面。如靛色,双目若火,其面满五间堂,居中(原注:疑此处有脱误),人呼为大青面。街西有宅,龟头厅中亦有青面,可以一间屋中,人呼为小青面。安节少年,因冷节与侪类数人筑气毬,落于此宅中。斟酌不远,于壁隙见在细草内,安节与众穿壁入去取毬。数步间,试窥厅中,果见其面满屋下,泛眼视,诸人乃一时奔出,莫敢取其毬也。”[10]46
《中朝故事》载段安节自叙少时在长安生活事,虽语涉鬼怪,但既云“安节少年”“长安多凶宅”等,则段安节少时曾在长安生活必是无疑。据方南生先生研究,段成式20岁至50岁之间曾有两段在长安生活的经历。一是穆宗长庆四年(824)至敬宗宝历二年(826),此时段成式约22到24岁;二是文宗大和九年(835)至武宗会昌三年(843),此时段成式约33至41岁。段安节乾宁(894—898)中尚任国子司业,因此不可能在长庆至宝历间已是少年,而以文宗大和、开成间较为符合事理。段成式从开成元年(836)至武宗会昌(841—846)末“职于京落”,这期间一直在长安,分别任职集贤院、秘书省等。笔者以为,《中朝故事》所载“安节少年”在长安生活事,当即在此期间,即文宗开成元年至武宗会昌末约十年间,正处于少年时期的段安节随父在长安生活。以此推之,段安节生年最早在文宗大和(827—835)末或开成(836—840)初。
书中又载:“文昌孙安节为人厚重,言未尝虚发。
每云:‘天复中避乱出京,至商山中逆旅……’”[10]46这是文献所见关于段安节活动的最晚记录。昭宗天复元年(901)十月,宦官劫昭宗奔凤翔,于天复三年(903)返回长安。文中段安节自述“天复中避乱出京”,当即指此事。若以段安节生于文宗开成元年(836)计算,则此年约67岁。
从“天复中避乱出京”的叙述语气来看,段安节讲述时间应在昭宗天复以后,又书中称段安节“每云”,似应是尉迟氏曾亲耳听段安节讲述,而且不止一次听过。因此笔者推测,段安节卒年最早在唐末天佑(904—907)间,若按段安节生于开成元年(836)计算,唐亡时段安节约71岁。
段安节父段成式与温庭筠友善,温、段二家由此结成秦晋之好,段安节娶温庭筠女为妻。《金华子》:“段郎中成式……为其子安节娶飞卿女。”[11]37《唐语林》卷二所载与此大致相同。
综上所述,段安节大约生于文宗大和末开成初(约公元836年前后),娶温庭筠之女为妻,而卒年约与唐王朝灭亡同时。
古人一般都有名有字,段安节表字是什么呢?
唐人卢鸿,字浩然,开元时曾官谏议大夫,善书画,后隐居嵩山。北宋《宣和画谱》卷七有《卢鸿草堂图》。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云:
《卢鸿草堂图》,旧藏中贵人刘有方家。余往有庆历中摹本,亦名手精妙。犹记后载唐人题跋云:“相国邹平段公家藏图书,并用所历方镇印记。咸通初,余为荆州从事,与柯古同在兰陵公幕下,阅此轴。今所历岁祀倏踰二纪,洊罹多难,编轴尚存。物在时迁,所宜兴叹。丁未年,驾在岐山。涿郡子謩记。”
又书:“己酉岁重九日,专谒大仪,遂载览阅。累经多难,顿释愁襟。子謩再题。”
邹平公,段文公也。柯古,其子成式字也。子謩不知何人,涿郡盖亦卢氏望。兰陵公或云萧邺,其罢相出为荆州节度使,正咸通初。成式终太常少卿,则所谓大仪也。丁未,僖宗光启二年。己酉,昭宗龙纪元年。[12]288
《避暑录话》对《卢鸿草堂图》中唐人跋文的论述有两处需要注意:
首先跋文署名为“涿郡子謩”,叶梦得云“子謩不知何人”。子謩是唐著名书法家卢知猷字。《新唐书·卢知猷传》:“知猷,字子謩。”[1]5283咸通初萧邺镇荆南、剑南时辟为掌书记。此跋作于丁未年,即僖宗光启三年(887)。距懿宗咸通(860—864)初卢知猷览画已去二十余年,即所谓“今所历岁祀倏踰二纪”。一纪为十二年,此“二纪”当指约数。而段成式已于咸通四年卒,期间唐王朝风雨飘摇,可谓“洊罹多难”。僖宗光启元年(885)十二月,李克用攻长安,僖宗奔凤翔,即所谓“驾在岐山”。可见跋文所记与史传全合,极为可信。其次,第二段跋文中有“专谒大仪”,叶梦得以为此处“大仪”指段成式。
北宋末藏书家董逌所撰《广川书跋》《广川画跋》等皆书画考据之作。《广川画跋》亦述及卢鸿《草堂图》,该书卷六《书别本草堂图》云:
《书别本草堂图》:此图本段邹平公所收,迁传久矣。或者托其遗迹,又为草堂别出。其后跋书,自天复灭岁前者,皆搨字也。开、宝以后,则人竞书于此矣。其称柯古成式(阙)也。大仪者安节也。随兰陵于渚宫者,萧思道也。[13]494
同是宋人,均述及“大仪”,叶、董二人一认为指段成式,一认为指段安节,何者为正呢?
首先,卢知猷欲求再睹段氏家藏《卢鸿草堂图》而“专谒大仪”,该题跋作于“己酉岁”,即唐昭宗龙纪元年(889),而此时段成式去世已二十余年,因此叶梦得以“大仪”为段成式明显有误。一般而言,段氏逝后,家藏画作应是归其子所有。段安节是段成式有史可查的唯一的儿子,则此“大仪”当指段安节。其次,还需排除一种可能,古人有以官职相称的习惯,唐人官职又有许多雅称。段安节曾任吏部郎中、国子司业、沂王傅等,皆不可能以官职称为“大仪”。此处“大仪”既非指段成式,亦非段安节官职别号,则“大仪”极有可能是段安节的表字。文中“柯古成式(阙)也,大仪者安节也”两句,句式相同,词性相对,柯古既为段成式字,则“大仪”自当为段安节字。
唐人入仕途径主要有科举、流外入流、门荫以及斋郎、品子、勋官等番上。就段安节父亲及祖父的官阶而言,段安节有以荫入仕的条件,且唐史文献中未有段安节科举及第的资料,因此段安节入仕多应由祖荫一途。
《新唐书》仅载段安节“乾宁中为国子司业”。而其所撰《乐府杂录序》中称“朝议大夫守国子司业上柱国赐紫金鱼袋段安节”,[14]18有关任职情况出自段氏自序,因此必然不误。
《关中金石记》卷四有“《安国寺寂照和上(尚)
碑》,开成五年正月立,段成式撰文,僧无可正书”。[15]而《金石文钞》卷八记此碑,则题“宣德郎守秘书省著作郎充集贤殿修撰上柱国段成式纂”。考段安节一生主要为文职官员,难有机会获得主要针对武将的上柱国称号,则此勋官很有可能即袭自其父。
段序中言其“守”国子司业,则其散官品阶当低于从四品下,此与正五品下的朝议大夫正相吻合。唐代高级职事官散官未及三品者有赐紫、未及五品者有赐绯之特典。段安节散官朝议大夫仅为正五品下,远不及可以着紫的三品,而国子司业一职又属清望官,因而此处当属赐紫之特例。又唐代高官配饰鱼符,其袋以金饰之,谓之金鱼袋,由于赐紫、赐绯者亦例赐鱼袋,故段安节题名中有“赐紫金鱼袋”之词。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将段安节自序中的官职作以下梳理:其散官为朝议大夫,正五品下;其职事官为国子司业,从四品下;勋官为上柱国,视正二品。按其品阶赐紫衣,佩金鱼袋。
段安节曾任吏部郎中、沂王傅二职的记载出自《金华子》和《唐语林》等笔记小说,《太平广记》引尉迟枢《南楚新闻》:“(成式)子安节,前沂王傅,乃庭筠婿也。”[16]2782刘崇远《金华子》卷上:“安节仕至吏部郎中、沂王傅。善音律,著《乐府》行于世。”[11]37
尉迟枢本唐末人,曾亲历唐末乱世。刘崇远为五代南唐人,《四库提要》谓:“崇远家本河南,唐末避黄巢之乱,渡江南徙,仕李氏为文林郎、大理司直。”[8]1187刘崇远既然要避黄巢之乱,则这一时期可能也在长安。故段安节为吏部郎中、沂王傅事虽非出于正史,但皆出于唐末五代人著述,可互证或有他证,当亦甚为可靠。特别是《金华子》中载段安节“著《乐府》,行于世”,是目前文献所见关于《乐府杂录》一书流传情况的最早记录。
《唐尚书省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三“补遗”中有段安节,其中仅引《新唐书》《金华子》等记载,甚为简略,并无其任职及去职时间等信息。按照官员升降的一般次序,笔者以为段安节任从五品上的吏部郎中应在从四品下的国子司业以前。
王傅一职,虽无要权,但非学识渊博、德隆望尊者不可担任此职。乾宁三年(896)七月,李茂贞陷长安,昭宗奔华州,光化元年(898)八月,始还长安。天复元年(901)十月,朱全忠入长安,昭宗再奔凤翔。从898年八月改元光化至901年改元天复,其间只有三年左右的时间。段安节乾宁中(894—898)为国子司业,天复中“避乱出京”,天复元年朱全忠入长安后段安节已逃至远离长安的商山,而乾宁至光化三年殷盈孙尚在沂王傅任,则段安节任沂王傅的时间只能在昭宗光化(898—901)末至天复元年十月前,因此笔者以为段安节任沂王傅一职时间可能比较短。长则一二年,短则几个月而已。
天复元年朱全忠陷长安,昭宗奔凤翔,在京为官的段安节既未随驾去凤翔,亦未留守京都,而是逃至远离长安的陕西南部的商山,极有可能是欲经陕南返回其荆州祖宅以度晚年。此时去其父段成式卒已有40年,若以段安节生于文宗开成元年(836)推算,则此年约67岁,接近于唐人70而致仕的一般年限,因而不能排除年老致仕的可能,加之黄巢军队到处烧杀劫掠,唐王朝摇摇欲坠,段安节有可能即因此种种原因而奔赴荆楚一带以避战乱,聊度晚年。
[1]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2]姜亮夫.姜亮夫全集[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3]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4]彭定求.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79.
[5]段成式.酉阳杂俎[M].方南生,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1.
[6]林宝.元和姓纂[M].岑仲勉,校记.北京:中华书局,1994.
[7]顾炎武,著;黄汝成,集释.日知录集释[M].栾保群,吕宗力,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8]永瑢.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83.
[9]段公路.北户录[M]//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0]尉迟偓.中朝故事[M].北京:中华书局,1958.
[11]刘崇远.金华子[M].北京:中华书局,1960.
[12]叶梦得.避暑录话[M]//朱易安.全宋笔记.郑州:大象出版社,2006.
[13]董逌.广川画跋[M]//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4]段安节.乐府杂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15]毕沅.关中金石记[M]//经训堂丛书.乾隆镇洋毕氏刻本.
[16]李昉.太平广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1.
The Life Experience of DuanAnjie,the Author of Yuefu Miscellany
QI Juanli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Communication,X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Xianyang 712000,Shaanxi,China)
Yuefu Miscellany is the music literature of the Tang Dynasty.The author Duan Anjie is also styled Dayi.Duan Anjie was born in about A.D.836,at the end of Dahe and the beginning of Kaicheng of Emperor Wenzong’s administration and died at the same time when the Tang Dynasty came to an end.Duan Anjie married Wen Tingjun’s daughter.He had been living in the capital city of Chang’an,holding several public offices such as Guozisiye,Libulangzhong,and Yiwangfu.
DuanAnjie;birth and death;official career
I206.2
A
1672-2914(2016)05-0099-04
2016-06-28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BZW063);咸阳师范学院科研基金项目(10XSYK106)。
亓娟莉(1970—),女,陕西兴平市人,咸阳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唐代乐府文学与文献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