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晚清官员曾纪泽的外交素养

2016-03-03 01:38张潇逸
关键词:曾纪泽沙俄清政府

张潇逸

(陕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西安 710119)

【历史文化研究】

论晚清官员曾纪泽的外交素养

张潇逸

(陕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西安 710119)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因此提起晚清时期的外交官员,人们总是将他们与卖国求荣、愚昧无知等一些消极方面的词语联系在一起。但对于晚清时期的外交官员不能一概而论,曾纪泽就是如此。通过对《里瓦几亚条约》与《中俄圣彼得堡条约》的改签来论证曾纪泽所具备的外交素养。

崇厚;曾纪泽;伊犁问题;外交官;外交素养

1840年是中国近代史百年耻辱的开端,西方各国凭借先进的船只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迫使清政府与其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有一条却是被清政府拒绝的,即崇厚签订的《里瓦几亚条约》,并且最终被曾纪泽改签成功《中俄圣彼得堡条约》,很大程度上挽回了中国的部分权益,改签成功的原因除了有利的国际和国内客观因素处,很大一部分与外交官曾纪泽的个人外交专业素养是分不开的。

无疑,崇厚和曾纪泽在晚清历史上具有重要的一笔,但是学者们普遍认为崇厚在1879年签订的《里瓦几亚条约》,不但没有为国家争夺利益,反而严重削弱了中国领土的完整性以及损害了中国的经济利益,因此他并不能称之为外交官。于是清政府任命驻英、驻法大使曾纪泽出使俄国,负责与俄国针对伊犁问题重新进行谈判交涉。因此大部分学者对曾纪泽外交处理的结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曾纪泽能够虎口夺食,通过一系列外交手段保住了特克斯河流域等广大地区,①所以《中俄圣彼得堡条约》虽然也属于不平等条约,但确实为清朝挽回了一定的权益,而能实现这一点,在当时可以说已经是外交上的成功。

一、曾纪泽的外交活动

曾纪泽的外交活动,主要是19世纪80年代出使沙皇俄国,在签订《中俄圣彼得堡条约》时尽量为清朝争取权益。

两次鸦片战争之后,沙俄开始不断要求扩大在中国的陆路特权。1871年5月,新疆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反清起义,沙俄与英国为自身利益争相支持阿古柏自立,沙俄趁局势混乱便侵入中国新疆地区,并且占领伊犁等周围的广大地区。1875年5月,清政府决定派左宗棠为钦差大臣前去新疆处理,经过三年的苦战,左宗棠收复了除伊犁外的所有新疆地区,虽然清政府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日渐衰落的清政府已经没有能力与沙俄再次开仗,清政府选择和平手段与沙俄进行谈判,于是派遣出身满族的大臣崇厚出使俄国进行谈判,崇厚一路游山玩水,于1978年12月到达圣彼得堡与沙俄大使布策进行谈判,屈辱求和成习惯的崇厚无心为国家和人民的权益做斗争,就未经政府批准擅自与沙俄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里瓦几亚条约》。

《里瓦几亚条约》的签订引起了国内不论是朝堂政府还是民间百姓的不满,清政府也明确声明对于这一条约坚决不承认,并且下令将崇厚按罪问斩。另一方面左宗棠收复新疆地区的战争已经结束一年,这一年经济、军事等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恢复,清政府同时派左宗棠亲帅大军出嘉峪关挺进伊犁,为重新谈判奠定了强有力的保证。于是在1880年2月19日,清政府重新任命曾纪泽出使俄国,希望在适当对沙俄让步的基础上修改之前订立的《里瓦几亚条约》,从而可以挽回一部分中国原有的主权。随后曾纪泽及其随员抵达圣彼得堡,要求对条约进行重新谈判,但沙俄一方以条约已经签署不得更改为由,拒绝修改条约。在曾纪泽的持续努力下,沙俄做出了让步,曾纪泽提出沙俄应该交还给中国伊犁全部区域,领事只能添设嘉峪关一处,并且沙俄在新疆、蒙古贸易不能全部免税等几条改约意见,沙俄针对曾纪泽的改约意见,对清政府不断地施加压力,迫使清政府指示曾纪泽对沙俄做出更大的让步。经过反复艰难的谈判交涉最终达成共识,即后来签订的《中俄圣彼得堡条约》,又名为《中俄伊犁条约》。

二、曾纪泽的爱国情怀

《中俄圣彼得堡条约》的签订有多种因素,但是曾纪泽无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曾纪泽之所以能够不畏强暴,在沙俄为清朝努力争取权益,首先是因为他具有不可动摇的爱国情怀。

前驻英大使马振刚在谈到外交官应具备的三点素养时提出:“忠诚是外交官的基础”,忠诚即是对祖国的热爱。爱国精神分为两个形态:一种是对于普通大众来讲的爱国精神,民众只要能站在自己的立场各司其职即为爱国;另一种就是专指外交官的爱国精神,这种爱国精神是倾向于政治领域的,外交官对国家的忠诚度体现在对国家领土的维护、对国家政治的支持以及对本国公民的热爱,因此爱国精神是外交官一切外交活动的前提与基础。

从有关文献看,清政府派曾纪泽谈判之初并没有打算真的能取得胜利,只是要求曾纪泽能让沙俄尽量减少对中国的损害。沙俄以崇厚签订的条约为借口称已经签约便不能改约,但在曾纪泽的一再坚持下,使得重新谈判顺利进行。在谈判之前曾纪泽深思熟虑,利用沙俄重视商业利益这一特点,确定了自己的谈判主要思想,即重界轻商的思想始终贯穿整个谈判过程,这一思想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不仅增加了迫使沙俄退让的筹码,而且维护了中国的国家领土。具体表现在整个谈判过程中,曾纪泽始终坚持务必要将伊犁全部收回使谈判陷入了僵局,最终依照清政府的旨意放弃伊犁西境,但曾纪泽对领土的维护促使他翻阅大量的书籍并且进行实地考察,对于那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区仍然坚持要收回。面对沙俄不断的挑衅与施压,他不卑不亢,仍然能够最大程度地挽回祖国的主权,他的爱国精神使中国获得了外交谈判的首次胜利。

三、曾纪泽的应变能力

出色的外交官必然是要经历各种险象环生的国家间谈判的,因此身为外交官,除了坚定的爱国精神外,还必须具备灵活的应变能力,具体要求外交官必须做到以下两点:首先与本国政府保持密切联系,从而更加准确地把握谈判的目的与任务;第二则是外交官要善于利用一切有利因素达到本国利益最大化,这在学者蒋跃波和李育民的《试析曾纪泽伊犁交涉成功原因》一文中也曾指出:“外交官要善于利用周围一切有利因素来获取外交的成功”。

曾纪泽前往进行交涉谈判时,清政府制定了明确的目的与策略方针,同时要求曾纪泽随时向朝廷汇报当地的实事情况,严格遵照政府的旨意进行交涉。总理衙门曾经电告曾纪泽:“到俄先告以难准之故。如因条约不准,不还伊犁,大可允缓,能将崇厚原议两作罢论,便可暂作了局,意在归宿到此”,这明确了谈判的目标,还有具体指示的文献:“伊犁系中国土地,中国向其所还的旧疆,本事名正言顺。至于通商一事,自当权其利害轻重,予以限制。若其必不可行者,未可遽然从事,致贻后患。”[1]当清政府知道俄国大使布策来华谈判时,又下令“俄事日迫,能照前旨争重让轻固然妙,否则就彼不强中国概允一语,力争几条,即为转圜地步,总以在俄定议为要。据理相持,刚柔互用,多争一分即少一分害”。[2]从这些材料都可看出谈判过程中清政府与曾纪泽的密切互动,这样不但可以使清政府对局势作出正确分析,从而制定最合理的谈判策略,而且让曾纪泽更清晰地把握政府的旨意,这些都是谈判成功的重要因素。

曾纪泽是如何利用一切外来优势达到谈判目的的。一方面从国际形势看,西方列强在中国肆意争夺利益的同时必然会发生利益冲突,比如英国不希望沙俄南下占领新疆,法国不希望俄国减少在欧洲用来牵制德国的兵力,所以曾纪泽审时度势,利用西方各国之间的矛盾来压制俄国,通过拜访英法公使来劝告沙俄,并且在谈判时特意让英国人马格里和法国人日意格当他的随员,极大地缓和了谈判过程中的僵局,同时为俄国也制造了压力。另一方面曾纪泽准确分析了俄国的国内局势和心里企图,此时俄国国内阶级矛盾尖锐,财政匮乏,根本没有多余的能力与中国争夺交通不便的中亚地区,并且俄国人注重的只是商业利益而比较轻视地界划分,因此确定了曾纪泽重界轻商的思想,双方各取所好也避免了战争。

与此同时,曾纪泽也充分考虑了国内的民生民情状况。曾纪泽在谈判过程中张弛尺度把握得恰到好处,比如在沙俄逼迫清政府偿还1 200万卢布时,曾纪泽坚决表示不惜一战也不能受这样的侵略,正是因为他必战的决心才使沙俄妥协,于是沙俄将偿还压缩到400卢布时,他并没有再坚持,因为不论战争胜利与否,都只会给百姓带来无限痛苦与灾难,所以他见好就收,成为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第一次不流血的外交胜利。

四、曾纪泽的专业理论素养

学者保尔·密尔茨认为,培养一名优秀的外交官首先要做的就是外语以及专业知识的熟练掌握。[3]其实对于外交官来说,专业的理论素养包括三点:第一能用外语进行熟练的沟通,第二是熟悉国际法等法律知识并且能运用得当,第三就是敏捷的思维和精确的表达。因为语言是谈判交流的工具,专业理论素养则是沟通的基础,不具备法律素养的外交官,即使外语能力再高也是华而不实,因此这三点专业理论素养是一名优秀外交官缺一不可的。

曾纪泽作为大臣曾国藩的长子,从小就受到严格的教育,饱读儒家经典,具有深厚的国学功底,并且曾国藩是洋务运动的开创者之一,这为曾纪泽接触外国文化提供了有利条件,他在三十多岁时克服大龄的缺点,努力学习英语,通过在西方的长期学习,他既具有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也具备近代新兴的科学精神,尤为重要的就是对国际法的学习。在出任中俄谈判使者之前,他就已经阅读了郭嵩焘和刘云生等人编撰的使西日记,为其之后的外交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还熟读了一些国际法的著作,比如《公法遍览》,从而不断提高他的法律修养。

1880年曾纪泽刚抵达俄国就受到沙俄的威胁,想利用中国人对国际法的无知来压制中国政府,声称崇厚已经与他们签订了条约就必须严格执行。但是曾纪泽却反驳道崇厚只是政府的官员,他的一言一行都要听从政府的指示,《里瓦几亚条约》的签订崇厚并没有获得政府的批准,因此该条约没有任何法律意义,便是废纸一张。于是沙俄又污蔑中国在边防增兵威胁到了俄国,因此俄国出兵威胁中国的一切军费全部要中国来支付,共计1 200万卢布,曾纪泽立刻坚决反对,表示这是国际法中从来没有的要求,人们见过某些国家在战后会要求赔款,但从来没有见过要赔偿和平时期的军备费用。[4]如果俄国执意如此,中国情愿与俄国打一仗分出胜负后,再来交这笔补偿金也不迟。在曾纪泽的坚持下,俄国最终放弃索要这笔巨款,最终赔偿400卢布,也算是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掠夺。

五、结语

通过以上对《里瓦几亚条约》和《中俄圣彼得堡条约》签订过程的全面分析,愚昧无知的崇厚与沙俄签订的《里瓦几亚条约》导致清政府在打胜仗的情况下仍然丧失了多种利益。在各方面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曾纪泽力挽狂澜,签订的《中俄圣彼得堡条约》为清政府最大限度地挽回了利益,这是晚清政府外交史上的一大胜利,夺回了主权,也鼓舞了人心。曾纪泽的外交胜利并非出于偶然,这与他平时积累的素养是密不可分的,如上所述的坚定不移的爱国情怀、灵活的应变能力、专业的理论素养等。曾纪泽本人通过不断地完善与提高,使他受到了国内外人士的尊重与欣赏,包括很多外国使者对他都表示出深深的赞美之情,比如俄国外交使者格尔斯曾说:“我办理外国的事件有四十二年的事件,见过的人才数不胜数,如今与贵爵共事后才知道中国并不是没有人才的国家”。曾纪泽以他的个人魅力打破了西方对中国国内无人才的偏见,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正是因为有崇厚这样卖国求荣的官员,才使得人们对晚清时期的官员持有片面的否定态度,而曾纪泽的个人风采无疑为这一认知透入一丝新意。人们往往会忽略或者无法理解那个时代所给予的特定背景下那些爱国英雄的行为,所以我们在评价历史的时候尽量避免以偏概全的现象,要做到公正客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 王彦威,等.清季外交史料:第21卷[M].台北:文海出版社,1975:23.

[2] 蒋跃波,李育民.试析曾纪泽伊犁交涉成功原因[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4):26-30.

[3] [荷兰]保尔·密尔茨.外交官培训指南[J].杨迪霞、金锡权译.外交学院学报,1993,(1):82-87.

[4] 曾纪泽,金轺筹笔[M].王锡祺.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410-419.

[责任编辑 朱小琴]

Study on Diplomat Quality of Zeng Jize in Late Qing Dynasty

ZHANG Xiao-yi

(SchoolofHistoryandCivilization,ShaanxiNormalUniversity,Xi’an710119,China)

Opium War was the beginning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and incompetent Qing dynasty signed numerous unequal treaties at that time. The image of diplomats at that time was identified as traitors, ignorance and other negative description. However, Zeng Jize was a different one as diplomat. The treaties, Treaty of Livadia and Sino Russian Treaty of St Petersburg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o demonstrate the diplomat quality held by Zeng Jize.

chonghou; Zengjize; the problem of Ili Prefecture; diplomat; diplomat qualit

2016-08-27

张潇逸(1993—),女,陕西渭南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学科教学历史研究。

K25

A

1008-777X(2016)06-0037-03

①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观点为台湾学者李恩涵先生,其力作《曾纪泽的外交》(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2年)是目前学术界有关曾纪泽的研究中价值很高的一本专著,书中认为曾纪泽一生最主要的成就即为中俄伊犁交涉,挽救了一次迫在眉睫的中俄战争,并以较少的代价,索还了已经丧失的要地。

猜你喜欢
曾纪泽沙俄清政府
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沙俄势力研究
跟曾国藩学“训”孩子
曾国藩长子:没功名而成大器
搁浅的富国梦——甲午战后清政府主导的第二轮开矿高潮(1895—1899)
晚清政府的海权意识与海军实践
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对三姓地区赫哲族的安边政策
中俄伊犁交涉清廷成功原因探析
沙俄第一届国家杜马解散原因解析
浅析晚清政府灭亡的军事经济原因
清政府在西藏用兵驻军及其历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