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民生思想探究

2016-03-03 01:45赵建坤靳会敏
邢台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宗皇帝玄宗开元

赵建坤,靳会敏

(1.邢台学院,河北邢台 054001;2.邢台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河北邢台 054000)

赵建坤,靳会敏

(1.邢台学院,河北邢台054001;2.邢台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河北邢台054000)

宋璟是唐朝著名政治家,开元名相。他为官期间,辅佐皇帝实施重民、富民、安民政策,赢得民心,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秩序稳定,经济发展迅速,为唐初“开元盛世”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的民生思想对今天吏治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

唐代宋璟;民生思想;借鉴作用

宋璟(663—737),字广平,邢州南和人(今邢台南和县),唐代著名政治家,开元名相。宋璟为官期间,以人为本,发展生产,减轻赋税,实行宽刑,赈济百姓,修好邻邦,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稳定,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研究宋璟民生思想,有助于深刻理解古代“载舟覆舟”的道理,摆正君臣、官民的关系,关注民生,重视民生,真正做到富民安民,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本文仅从重民、富民、安民三个方面作一简单阐述,以求教于史学界同仁。

宋璟是个典型的民本论者,以民为重,重民爱民。宋璟为官期间,以人为本,关心百姓疾苦,体恤百姓生活,始终把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向唐玄宗提出了实施“德政”的统治方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宋璟屡次劝谏玄宗皇帝要厉行节约政治,禁止奢靡享乐,关爱百姓,做一个人人爱戴并称职的好皇帝。唐玄宗汲取了“隋氏纵欲而亡,太宗抑欲而昌”的教训,坚持了“文质之风,自上而始”的治政理念,自己带头勤俭节约,抑制了奢靡之风,理顺了君民关系,创造出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为安定百姓的生活创造了条件。

为了慎选和使用廉洁正直的地方官,宋璟对地方官要求非常严格。因为地方官员掌握着百姓的生杀予夺大权,稍有不慎,就会激化矛盾,出现“官逼民反”的祸端,危及国家的命运,因此历朝历代都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管理。宋璟请求玄宗对都督、刺史等官员要严格审查,要求这些官员“为政清严,而勤于听理”,因此,所选拔官员都能严以律己,关爱百姓,官民之间关系融洽,社会安定,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玄宗自初即位,励精政事,常自选太守县令,告诫以言,而良吏布州县,民获安乐,”此话一语中的。

宋璟关心民众疾苦,避免骚扰百姓,以稳定百姓的生活。天寒不雨,他夜不能寐,焦心忧虑,天普降喜雨,他高兴万分,喜出望外。为此,他曾向皇帝上了《贺雨表》,“近者,日永南陆,云密西郊,郁彼炎气,暂愆时雨。陛下顺天布德,忧人在念,洁坛菲膳,恤狱缓刑,故得膏泽,应期会旬而至。夜,良田望岁,自宫而及私,观其洒液。九重杂梅,香而共溢,含凉入水将麦,气而俱清。臣等预睹休和,叼承沾沐。”说明了宋璟时刻把百姓的事情放在心上,同时还鼓励玄宗多为百姓着想,广施德政。开元五年(717),宋璟随玄宗巡视东都洛阳,路过淆谷时发生了车队拥挤踩踏事件,玄宗恼怒,要把河南府尹李朝隐和知顿使王怡撤职查办。宋璟劝谏说陛下还年轻,今后视察的机会还很多,如果第一次巡视就因为道路不好而治罪两位大臣,那势必在全国造成修路迎驾的导向和风气,必然会骚扰百姓,耗费钱财,带来灾难,可以看出宋璟体恤百姓的思想。开元七年(719),玄宗批准在兴庆宫内修建兴庆池,许多官员阿谀奉迎,献媚皇帝,认为是吉祥征兆,应该刻石立碑,昭示天下,宋璟听后立即劝谏皇上并为此上了《论颁示兴庆符命奏》,“徵祥所宝在于圣德,兴庆休应宇内咸知。颁告刻石,恐尘大体,望宣付国史。”即禁止在全国出现兴建楼堂馆所而作祥瑞的歪风邪气,体现了宋璟体恤民情和珍惜民力的思想。宋璟还关心退休官员的生活,他向玄宗上了《请恤卢怀慎家口奏》,给宰相卢怀慎以高度评价,“身死之日,家无余财,遗嗣贫窭,衣食不给。”宋璟劝谏玄宗皇帝“褒贤劝善,激浊扬清,贪婪者靡不弃捐,介洁者宜应念录。”玄宗皇帝“赐其家物一百段,粟二百石,以示不遗。”

宋璟身体厉行,处处为百姓着想,实心实意为百姓办实事,表现出了高尚的为官品质,受到了百姓的爱戴和敬仰。贝州是武三思的封邑,而宋璟当时是贝州当刺史,“时河北频遭水潦,百姓饥馁”,武三思不顾水患灾情和颗粒无收的现状,遣人到贝州强征租税,宋璟帮助民众拒绝缴纳,保护住了百姓的利益。开元三年 (715),宋璟任广州都督,看到当地百姓,“以竹茅茨屋,多火”,于是就教导百姓烧制砖瓦,改造店肆,使火灾大为减少,彻底改善了当地百姓几千年草棚茅舍的贫苦生活,广州百姓“人皆怀惠,立颂以纪其政。”开元六年 (718),广州吏民请求为宰相宋璟立“遗爱碑”,赞扬他勤政爱民的功德。宋璟听说后坚决反对,便上奏唐玄宗说:“臣在州无它异迹,今以臣光宠,成彼谄谀,欲革此风,望自臣始。”玄宗下诏禁止,从此之后各州县皆不敢立碑颂德。因此,宋璟自己带头,停止立颂德碑之风,这种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风尚在封建社会是难能可贵的。

由此可见,宋璟一生以人为本,始终爱民为民,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因为他懂得民众是国家的根本,明白“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道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希望玄宗皇帝和官员要为百姓做实事做好事。

民以食为天,有食民才安,民安国才安,因此,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只要农业发展了,一切国家问题的解决就会迎刃而解。玄宗说:“古之善政,贵在足食;将欲富国,必先利人。”可见把富民放在首位,体现了藏富于民的思想。宋璟为官从政期间,辅佐玄宗皇帝实行文治,贯彻富民政策,把日益发展的社会经济推向了一个更加繁荣昌盛的新阶段。

(一)蠲免租赋,提高生产积极性。宋璟关心民众疾苦,特别是农民遇到灾荒而生活困苦之后就建议玄宗减轻百姓负担,可以酌情减免一年、半年或来年的的租赋。开元五年(717),河北一带遭受了严重的涝灾和蝗灾,百姓几乎是颗粒无收,生活十分困苦。宋璟一方面把皇粮国库打开赈济百姓,暂时解决饥饿之苦;另一方面奏请皇帝颁下令减免租税,结果皇帝下诏:“无出今年租”,免去了农民一年的租赋。这样,避免了百姓流亡,安定了他们生活,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二)鼓励男耕女桑,增加百姓收入。宋璟认为:“衣食本于农桑,”“农事伤则饥之本,女功害则寒之源。”因此,养民之道,必以耕为本,辅之以织,耕织并举。因此,为了保证百姓饱暖无忧,生活舒适,宋璟要求地方官员,既要不失农时,又要不妨农事,支持农业生产,以增加政府和农民的收入。

(三)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只有水利事业发展了,才能扩大灌溉面积,促进农作物的增产丰收。据统计,玄宗年间全国兴修了五十六个农田水利工程,相当于唐朝所修工程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以上,而在宋璟任相的三年时间里(717—719),就亲自支持修建了神塘、黄河堰、普济渠、渭漕、漳水堤、通灵陂等六大工程,扩大了灌溉面积,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增加了百姓的收入。

(四)废除“悲田”,维护均田制。“悲田”是指朝廷划拨给寺院的土地,每个僧尼平均四十亩,专门用于供应僧尼生活和救济饥民,政府专门派人管理这些田产。但是,管理这些“悲田”的官员大都招来一些无户籍的人耕种,打着行善济贫的旗号,偷漏国家租赋,还趁机兼并农民的土地,严重破坏了均田制和社会经济秩序,既危害了政府的财政,也影响了百姓的收入。开元五年 (717),宋璟上书玄宗说:设置“悲田”的初衷是“国家矜孤恤贫,敬老养病”,而现在是“今遂聚无名之人著收礼之使,是恐逃逋为薮,隐没成奸,”请求废除“悲田”,把那些无户籍的人遣送回家。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好百姓的土地问题,稳定百姓的生活,减轻百姓的负担,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五)淘汰僧尼,限制佛教势力。玄宗开元年间,佛教寺院充斥全国,僧尼人数多达数十万。僧尼不纳租税,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建造寺院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给百姓带来痛苦;寺院兼并土地也造成了农民土地不足,引发社会动乱;僧尼不能侍奉家人,招致社会不和谐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宋璟建议玄宗强制僧尼还俗,增加生产劳动力,同时,把土地归还给百姓,发展农业生产,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宋璟为官期间,由于实行发展经济的富民措施,提高了人们生产的积极性,使唐朝开元时期出现了兴旺的景象,“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安西诸国,悉平为郡县。自开远门西行,亘地万余里,入河湟之赋税。左右藏库财物山积,不可胜较。四方丰稔,百姓殷富。管户一千余万,米一斗三四文,丁壮之人,不识兵器。路不拾遗,行者不囊粮。”虽有溢美之词,但还是可信合理的,反映了当时的基本情况。

宋璟通过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懂得国家、君主、民众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为君之道在于安民,即为百姓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因此,宋璟协助玄宗皇帝采取了一些安民政策与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开创了盛世的局面。

(一)礼法合一,依法治国。君主要得到百姓的信任,必须礼法合一,依法治国。开元七年(719),王皇后的父亲王仁皎去世,要求按照特例进行安葬,玄宗奏准,但是宋璟坚决反对,劝谏说:“节俭薄葬是一种美德,而越理铺张,则为历代贤明君主所禁戒,因此古墓皆不能筑高坟。……现在国家已经明确了丧葬制度,任何人都应当认真遵守,倘若王皇后开此先例,国家礼制法度将荡然无存,社会奢靡之风将由此盛行。臣等诚挚屡奏,是为了成就朝政大事,让皇后的恩德润泽天下,名声永载青史,万望陛下三思而行。”结果是玄宗接受了宋璟的劝谏,按礼制安葬了王仁皎。宋璟以国家礼法为上,严格遵守丧葬制度的做法,使唐玄宗十分赞赏并给予赏赐以示褒奖。开元十年(722)八月,权梁山谋反案由河南府尹王怡去长安审理,由于王怡缺乏调查,思路不清,鲁莽行事,“怡禁系极众,久之不能决断。”九月,玄宗又派宋璟审理此案,他经过深入调查,认真分析,查明了真相,明确了是非,以律而断,大胆纠错,仅仅处死了少数几个罪大恶极的真正叛乱的主犯,让那些无辜受冤的人回家,迅速了解了此案。既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又使众人心悦诚服。

(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朝边疆的少数名族很多,如突厥、吐蕃、南诏等,常常骚扰中原本土地区,严重影响着人民的生产与生活,威胁着唐王朝的统治。因此,要保护百姓,积极发展生产,保卫中原先进的文化,就必须要处理好民族关系。唐玄宗开元年间,好大喜功、好战和贪图边功思想严重,轻启边衅的念头一直没有间断过,宋璟看到这种情况非常担忧,在帮助玄宗皇帝处理边疆事务中非常慎重,就是消除边患,避免战争,永保边境的安宁。开元十年(722),张说作为丞相奉诏巡边赴朔方军营,宋璟为张说送行写诗,其中有四句:“经略图方远,怀柔道更全,归来画麒麟,后代武功传。”就是劝谏张说要考虑长远利益,安抚胜于征伐,避免战争和安定边境才是大功,这样才能画像麒麟阁,武功被后代称颂,受万民敬仰,这体现了宋璟的“偃武”的思想。入蕃使郝令佺斩杀突厥首领立有战功归来,自认为必定有重赏,而宋璟就是不赏,因为郝令佺有居功自傲的毛病,怕他贪图边功,从而再引发边患,于是一年后宋璟才提拔他为右武卫郎将。这说明了宋璟在处理边疆问题上很有主见,采取了慎之又慎的态度,以保证边境的安定。唐玄宗即位后的二十多年边境无战事,宋璟功不可没。

(三)整顿吏治,使用贤臣。宋璟非常重视吏治整顿与建设,认为只有重用清官廉吏,才能维护百姓利益,才能真正造福人民,必定出现“官清民自安”的社会局面。一是废“斜封官”,恢复任官正途。“斜封官”是指皇帝受后妃、公主的请托,任意颁下敕书任命官员。他们多是富商大贾和皇亲国戚,坐享俸禄,不理朝政,影响了官吏队伍的素质,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败坏了社会风气。唐睿宗即位后,宋璟为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成为宰相。他立即上书,主张“先朝斜封官悉宜停废”,“嬖幸用事,选举混淆,无复纲纪”的混乱状态必须纠正。唐睿宗完全采纳他的建议,一次黜退了斜封官数千人。以后文官选拔必经吏部,武官选拔必经兵部,恢复了任官的正当途径。这一举动,有效地解决了“买官卖官”和“请托、要官跑官”的不正之风。二是反对腐败,弘扬正气。唐代有一个惯例,规定各地方州郡的文武长官每年年底都要亲自或派副手向皇帝、宰相汇报工作,这些上京回报的官员称为“朝集使”。“朝集使”进京要带许多珍贵宝货向有实权的中央官吏行贿,以求在考核中得到好评而得到升迁。而这些东西都是向百姓摊派和搜刮来的,这种扰民之风使百姓怨声载道,既败坏了社会风气,又扰乱了正常的选官用人制度。宋璟对此异常不满,并面奏玄宗同意,“一切勒还,绝其侥幸之路”。这一诏敕,沉重打击了地方官员搜刮百姓财物的的嚣张气焰,遏制了地方官吏买官的歪风邪气,净化了官场环境。开元二十年(732),朝中发生了安西都护府赵含章向官员行贿案。事情败露后,玄宗派人调查,结果证实九品以上的朝中官员都接受了赵含章的贿赂,唯独宋璟没有接受贿赂。玄宗皇帝命令受贿的官员统统跪下受罚,同时玄宗十分感慨的对宋璟说:自古以来,以清白留子孙的只有爱卿一人呀。宋璟秉公守法,两袖清风,即使宋璟罢相之后,也能保持晚节,做到了善始善终,玄宗称之“国之元老”。

(四)禁止“恶钱”,保障经济秩序。“恶钱”是指重量、规格不符合国家法定标准的钱币。“恶钱”的流行,一方面豪门权贵谋取私利,搜刮民财,给百姓带来了痛苦和灾难,败坏了社会风气;另一方面造成了商业流通中的混乱,扰乱了国家的财政经济制度。宋璟下令禁止“恶钱”,采取了具体步骤顺利实施,虽然一开始曾引起京城骚动和商业贸易停滞的现象,但是从长远利益来看,对打击不法商业行为,稳定人

的生活,促进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总之,宋璟是唐朝杰出的政治家,心里始终装有百姓,辅佐玄宗皇帝推行富民政策,办实事以安定百姓,既稳定了人心,又发展了经济,更稳定了社会,开创了开元中兴盛世,因而赢得了广大人民的尊敬和爱戴,当时被称为“有脚阳春”,意思是说宋璟所到之处,就会带来和煦的阳光,就会春光明媚,温暖如春。虽然宋璟已经故去一千多年,但是他的民生思想还熠熠闪光,影响深远,对今天人民安居乐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1]刘昫.旧唐书[M].上海:中华书局出版,1975.

[2]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上海:中华书局出版,1975.

[3]司马光.资治通鉴[M].上海:中华书局出版,1976.

[4]王岸茂.河北古代清官廉吏[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

[5]李秉新.李昌远.河北历史名人传[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

[6]王三秋.宋璟研究[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3.

[7]王兆荣.王芳.大唐中兴贤相宋璟[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8]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中国古代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

K242

A

1672-4658(2016)03-0051-04

2016-05-05

赵建坤(1965-),男,河北南和人,毕业于河北大学,邢台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和地方史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宗皇帝玄宗开元
张俭旧袍三十年
段开元:拥抱健康产业 增进百姓财富
神童与诚童
狡黠
德才兼备方有为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来华景教徒与怛逻斯冲突之形成
讨价还价
两个神童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析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