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琨
(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哈尔滨150080)
维经斯基来华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陈琨
(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哈尔滨150080)
长久以来,史学界对于维经斯基首次来华的研究资料比较匮乏,而作为共产国际和俄共(布)远东局派往中国的第一位代表,维经斯基在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增强共产国际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之间的联系、促进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等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甚至可以说是在中国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第一人。
维经斯基;共产党;共产国际;马克思主义;传播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世界近代史上划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它不仅打开了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也促进了亚洲乃至世界各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工人运动的发展。1919年3月,由列宁领导,以宣传马克思主义,团结世界各国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为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剥削制度为主要目标的共产国际宣告成立,更加速了各国社会主义政党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就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和影响下诞生的,而维经斯基则是“在中国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进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第一人”[1]。
十月革命的隆隆炮声不仅敲开了冬宫的大门,也给饱受民族压迫的中国人民带来了一条实现民族自强的康庄大道。但是由于帝国主义的封锁,致使中俄交通阻断,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列主义只是在中国少数知识分子中传播,刚成立的苏俄政府疲于应对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干涉,对中国也没有给与足够的关注。
20世纪初,由于社会主义革命形势发生变化,国际共产主义领导人更多地将眼光投向中东和亚洲。1919年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引起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当列宁和共产国际得知“中国曾发生几百万人的罢工、罢课、罢市的大革命运动后”派遣代表到中国联系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了解中国的政治形势就显得刻不容缓。1919年8月,苏俄外交人民委员会远东事务代表提出在东亚各国通过共产主义宣传,发动各国人民进行革命运动的提纲,这一提纲得到俄共(布)政治局的赞同。1920年4月,在经过严格筛选后,俄共(布)远东州符拉迪沃斯托克分局下设的外国处派出以维经斯基为首的工作组来华,维经斯基由此成为共产国际派入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
维经斯基,原名格里格里·纳乌莫维奇·扎尔欣(沃依琴斯基),在华期间曾化名吴延康、魏琴、卫金等。维经斯基出生于俄国一个林业职员家庭,当过印刷工人,1913年加入美国共产党,1918年加入俄共(布),1920年在俄共远东局工作。随同维经斯基来华的共有三人,分别是维经斯基的妻子库兹涅佐娃、维经斯基的秘书马迈耶夫和祖籍山东的俄籍共产党员杨明斋。关于维经斯基首次来华的目的,史学界尚存在不同的看法,如日本学者波多野乾一认为维经斯基使华肩负着帮助中国成立青年团和共产党、成立工人工会指导工人运动、物色进步青年赴俄学习三项使命[2]460。而原苏联历史学家舍维廖夫则认为维经斯基的访华是为了了解中国国情,联络进步力量,并评估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的可能性[3]155。虽然关于维经斯基来华的动机史学界尚没有定论,但是从维经斯基来华后的实际工作中不难看出,维氏所有工作均围绕着帮助中国建立社会主义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这一中心而进行,也正因如此,维氏在华的活动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920年4月,维经斯基以记者的身份抵达北京,维经斯基抵京之时中国报刊正在刊载发表于去年的加拉罕第一次对华宣言,该宣言废除沙俄在中国享有的特权,宣言中写到:“苏维埃政府把沙皇政府独自从中国人民那里掠夺的或与日本人、协约国共同掠夺的一切交还中国人民。”“请中国人民了解,在争取自由的斗争中,唯一的同盟者和兄弟是俄国工人,农民及其红军”[4]6。这份对华宣言极大地博取了深受帝国主义压迫的中国人民尤其是知识分子对新成立的苏维埃政权的好感,1920年5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第七卷第六号更是全文转载了对华宣言的译文。维氏抓住这个有利时机,频繁接触进步人士,向他们讲述苏维埃政权的有关情况。通过北京大学俄籍教员鲍立维维经斯基结识了新文化运动中的领军人物李大钊,并通过李大钊广泛接触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进步人士,罗章龙曾提及维经斯基对中国的政治、历史、文化都有一定的了解。5月初,经李大钊等人介绍,维经斯基一行由济南赶赴上海。在济南维经斯基会见了学生运动骨干王尽美、邓恩铭、王翔千等人,向他们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介绍苏维埃俄国的具体情况。在上海维经斯基向陈独秀谈论了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与俄国社会的新发展、新变化,阐述了关于改造中国社会的意见和建议,并向陈独秀等人介绍了共产国际和俄共(布)的大量情况。经过与陈独秀等人的广泛接触,维经斯基认为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时机已经渐趋成熟,应该尽快组建工人阶级自己的革命政党,这一点也得到了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赞同。
既要准备建立自己的革命政党,就必须从思想、组织、干部这三方面下手。维经斯基在华的主要工作也围绕着这三个方面进行。首先,维经斯基帮助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阵地。维氏来华后除了大量接触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外,还在宣传报道马克思主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1920年8月,维经斯基创办了介绍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刊物《劳动界》,9月在维经斯基的协助下,停刊已久的《新青年》得到恢复,并作为马克思主义小组上海部的机关刊物重新印刷,11月创办了带有理论普及意义的党内理论刊物。这不仅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华的宣传阵营,还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了《觉悟》《中国工人》等一大批刊物。不仅如此,维经斯基还积极撰写并翻译有关马克思主义、苏维埃政府的各种文章、著作,这些经典译作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推向了更高的阶段。
其次,维经斯基非常注重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设工作。在维氏的大力帮助下,陈独秀等人于1920年8月在上海发起了共产主义小组,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又称为上海革命局,该局下设三个部,分别为出版部、宣传部和组织部,这三个部门密切协作,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中颇具影响力的组织之一。在维经斯基和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影响下,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从维经斯基来华到1921年维经斯基调离中国,中国的共产主义小组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历程,应该说这与维经斯基的指导密不可分。在成立共产主义小组的同时,维氏也认识到“学生运动是特别容易见成效的工作对象”,结合俄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工作情况和经验,成立共产党的外围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就显得很有必要。1920年8月在维氏的组织和推动下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上海首先成立,之后各地纷纷响应,青年团成立之后积极向工人、士兵、农民、中小工商业者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主力军,工会则是组织和引导产业工人的堡垒。维经斯基来华前,马克思主义几乎没有在工人阶级之中传播,在维氏的帮助下中国的革命者通过新成立的共产主义小组,以各种方式直接或者间接地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在工人中间组织建立工人工会,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打下了良好的阶级基础。
在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也是维氏在华工作的一个重点。为培养革命骨干,在共产国际的指示下,维经斯基在上海成立了以宣传革命真理为主要内容的外国语学校,中共早期领导人中有不少曾在上海外国语学校接受过马克思主义的教育。
从以上的叙述不难看出,维氏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具有三个特点。
首先,注重实践性。在实践中传播马克思主义是维氏在华工作的主要特点。在促进中国共产党建立的过程中,他与中国各地的共产主义者紧密联络,并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对中国国情的研究和对工人运动的实践当中,如开办工人夜校,组织建立工人工会,组建共产主义青年团,组建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等,在实践中传播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得以在广大工农群众中迅速传播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得以迅速诞生的有力催化剂。
其次,注重传播方式的多样性,维氏来华之初就以座谈、书信等方式与进步人士交换对马克思主义的看法,为了加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力度,维氏还撰写了多篇著作公开发表,影响和帮助先进书刊的出版和发行,使许多先进的知识分子能够更为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内涵,通过这些先进知识分子自身的影响,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一股重要的思潮。
最后,维氏注重运用列宁的建党原则,排除各种非共产主义的思想倾向,推动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维经斯基来华的时期,正是各种思想相互交织,碰撞较为剧烈的时候,在具有初步共产主义倾向的知识分子中也混入了非无产主义者,维氏指出“有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有社会主义和基尔特社会主义,五花八门没有一个主流。”在列宁建党原则的指导下,维经斯基协助年轻的革命者,排除各种非共产主义的思想倾向,为中国共产党的稳步建立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马克思主义在华传播的一个必然结果,维经斯基是共产国际派往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他是共产国际和中国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他的出现改变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混乱状态,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虽然维经斯基后来在指导中国革命中也犯了一些错误,但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维经斯基的贡献还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如《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中所评论的那样,“(维经斯基)在了解到中国工人阶级的情况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情况后,认为中国已经具备建立共产党的条件,并对李大钊和陈独秀的建党工作给予了帮助。”回眸历史轨迹,这样的评价还是相当中肯的。
[1]胡云霞,李绍华.维经斯基初次使华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J].2012(3):13-15.
[2]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史研究室.维经斯基在中国的有关资料[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3]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史研究室,中国革命博物馆党史研究室.“一大”前后(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4]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党史大事年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责任编辑:董应龙)
Grigori Voitinsky's Visit to China and the Early Spread of Marxism in China
CHEN Kun
(The School of Marxism,Heilongjiang University,Ha'erbin 150080,China)
As the first representative sent to China by the Far East Bureau of Russian Communist Party(Bolshevik)and Comintern,Grigori Voitinsky has played a crucial role in promoting the early spread of Marxism in China,in combining Marxism with China's specific national conditions,accelerating the crea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and enhancing contacts between Comintern and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he can be said as the first person to spread Marxism in an organized,planned and targeted manner.
Grigori Voitinsky;The Communist Party;The Communist International;Marxism;spread
D231
A
1673-1883(2016)03-0025-03
10.16104/j.issn.1673-1883.2016.03.007
2016-06-04
陈琨(1990─),男,河南驻马店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