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基金会的本土实践—以洋泾社区基金会为例

2016-03-03 08:12文|诸
至爱 2016年10期
关键词:筹款理事公益

文|诸 昳

上海百特教育咨询中心筹款与发展总监

社区基金会的本土实践—以洋泾社区基金会为例

文|诸 昳

上海百特教育咨询中心筹款与发展总监

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3个内容:第一个是简单介绍一下洋泾的基本情况;第二个是介绍一下在洋泾做得还算好的几个方面;第三个是几个在洋泾做得不好的地方,或者说是教训。

我以前是洋泾基金会的秘书长,现在已经不在洋泾工作了,作为一名已经离开这个岗位的人,我的发言仅代表我个人,不代表机构。

成功的经验

洋泾社区位于浦东地区核心位置,还是有一定历史的,有一棵千年老树,大概宋代的时候就已经蛮高了,宋元的时候它是浦东海岸线的一个标志,这是洋泾社区的精神文化象征。一个有历史感的社区其实还是有一些特别的元素的,比如凝聚力。

另外,洋泾虽然是在陆家嘴附近,但还有1/3的面积是空的,还没有盖房子,而洋泾一共才7.38平方公里。这也就意味着洋泾未来还是有很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的。洋泾是个非常多元的主体,我们行业里面很多人在一些单个的居民住宅社区里开展工作,都做得很好,但是洋泾作为一个街道,它有117个住宅小区,包括了老小区、拆迁小区、老公房、新式商品房,还有高档的别墅等各种类型的物业。另外还有学校、部队、清真寺、教堂等。我觉得这样一个多元化主体的街道范围跟一个单一的纯居住型社区是没有办法完全进行比较的。多元化的社区面临更加复杂的区域发展问题,在这样一个社区开展工作也非常有挑战性。所以我们去谈社区营造工作的时候,可能需要先关注一下到底是在哪个层面去谈社区的工作。

我觉得在洋泾工作的时候非常好的一点就是首先特别注重跟学生团体和学校的合作。因为洋泾这个地方,第一有很多学生,第二学校大都是重点学校,所以通过学校可以吸引到很多的关注。一开始我们也是摸索,本来只是想说作为一个社区基金会搭个台子就好了,搭个平台帮助更多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公益机构,然后在公益机构里面得到成长,这就是一件很好的两全其美的事。结果发现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因为我们的学校不是大学,都是中小学校,相对而言公益机构的选择比较受限,孩子们更喜欢去好玩又在家门口的公益机构,这样他们才会更多地去了解和参与。最后我们自己摸索做了一个服务学习的系统,其实是为了让家门口这些孩子更好地参与到社区服务中来。我们会给孩子们做夏令营,做能力建设培训,然后把他们组成小队,在辅导员的带领下,去开展社区服务。去服务残疾人、去敬老院和老人日托所为老人设计活动等等。在这个平台上,会发现学生成长得很快,因为他们更加了解这个社区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开始有更好的同理心,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去认识更多的朋友,同时,也吸引到很多家长的关注。

我们也做了一些品牌的活动,在社区你肯定要靠频繁地见面才能增加别人对你的信任。其实所有的社区都在做活动,问题是你怎么才能把一个活动做到人人都想参与,还让人觉得非常有特色,印象非常深刻。我们是特别注重小朋友的参与,鼓励他们参加一些义卖活动,所得款也捐出来,从小就培养一些捐赠者。

我们也非常重视技术,跟北京、上海的伙伴一起来推广一些参与式技术。一开始是请他们来我们这里开展工作,组织一些活动。后来我们也希望可以把这些技术引进到居委会的干部、工作人员中来,他们这些人其实更需要掌握这些技术。你会发现他们掌握了这些技术后,可以解决更多的服务问 题。

参与式资助这个理论主要是说资助的受益对象,可以参与决定项目最后到底是投还是不投,做还是不做,大家一起来做这个决定。我们主要是请居民一起组成一些团体,公开地针对公益组织的项目计划进行大众评审。这个过程中没有专家,你会发现居民对项目的公益性反而会更有要求。以前一些公益组织不是特别重视来自居民的声音,但是在这个平台上必须要当面去向居民说明并且要学会去理解居民的逻辑。我觉得这个平台对公益组织本身也是能力的提升。

我们也做了能力建设,作为一个公益组织,你来到一个社区,你有一些钱,你要跟各种各样的公益组织,不光是注册的,还有自组织、居委会等,都需要搞好关系。所以并不是说你给他一个项目和钱他把这个事做好就行了,其实大家是要相互认可,才能一起成长。要做能力建设,要多组织活动,大家要变成朋友的关系。

我们也建立了专项基金。关注我们并且想要捐助的有一家保险公司,关注老年人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失智老年人,当然他们也会有一些需求。最开始我们把老年人的需求做一些包装并且发布的时候,在当年募捐时,其实是没有人支持的,但是半年以后这家公司就主动来联系我们。所以说筹款和捐赠这个东西,并不是你今天想,明天就有了,你可能要等很久,但是你要做好准备。

我们还有一个公益园区,我觉得跟其他公益园区相比,在社区基层的这个层面上,还算是比较实在的。有活动、有机构在那儿工作,而不是像门面一样。所以,如何把这样一个公共空间利用起来很重要。

另外,我们也很注重视觉形象的设计,一开始我们机构设计Logo,做了一些宣传,也在社区做了征集。但是你会发现大家做的都很相似,一个小人儿加一颗红心,绝大多数公益机构的Logo都主要是这些元素。我们想要找特别的图案去引起居民的感情联系,所以最后找了那棵银杏树上的银杏叶。另外还有一个图案是我们当地的一个特色民宅,屋檐上的建筑,有本地特色的图案,才能够更好地去面对我们的居民。

经验教训

接下来我要谈一下教训,我们当时做3年战略规划是到今年8月份,做了一个非常理想的战略规划。当时这个3年规划做了差不多有一个多月的时候,基本把街道所有的部门、居民区、居委会都访谈了,也做过居民的拦截访问,还做过社会组织的访谈,去过医院、学校等等。我们觉得当时已经很详细了,但最后发现这是一个比较理想化的状态,尤其是我们当时在3年规划会议上的梳理。原计划是要用3天的时间,需要所有理事、监事、街道领导和工作人员一起参加,结果我们没有一个理事愿意投入3天的时间进来,最后我们把3天的会压缩到2天,还是用了24个小时,只有全部的工作人员出席。由于我们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是经过社会公开招聘的,没有一个来自本社区。所以我们一群不是洋泾人的人拍脑袋想出来的战略规划,其实是没有办法兑现的。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原因。

首先我觉得理事会还是要检讨,理事会的筹款能力其实是不足的,作为一个公募基金会,理事会并没有发挥真正筹款的作用。国外社区基金会的筹款,理事会是当仁不让地要大量参与和引导的,而且1/3或者更多的席位是要和筹款直接相关的。但是我们的理事,请了一些国字号或者是上市公司的人员代表来参加,可问题是我们这么小的一个街道,跟大公司放眼国际全球的战略根本没有办法匹配,所以他没有办法和你合作,就算在那儿占着理事会的位置也没有办法给你投入。我们的政府理事其实也很尴尬,我也认为政府非常的重要,他是我们社区里面非常重要的参与方,所以政府就应该有一个更好的代表,比如说街道主任或者书记。但当时政策限制,那位主任不能直接参与,只能派了一位其他人员来代表,很多的沟通就不是直接的沟通 了。

我请教过美国的社区基金会同行,被告知如果是一个市级的基金会,市长肯定是参与的。区别在于,当市长坐在社区基金会的位置上的时候,他的身份不是市长,而是一个普通的理事成员,跟所有人是一样的。所以如果领导跟我们在一起开会,整个基金会的人员在谈公益的时候,你还是领导,大家还是围着你转,那你就没办法参与进去。其实治理是什么,治理无非就是搞活社区里面各方利益关系,各方人员之间大家可以更好地沟通。如果我已经换了一个位置,还是要去看你的眼色,跟着你的意志走,谁愿意为你买单?而且我们放眼看去,这个世界目前已经越来越开始向粉丝圈、亲和力这样的一种个人魅力型的领导力来靠拢了。作为一个集体领袖,如果你表现得非常亲民,有人格魅力的话,往往大家更愿意亲近你,在工作上也更支持 你。

学校里的关系也很微妙,我们有两个学校,都是名校,有一个学校派了理事来,另外一个学校就不会出现。这一届理事这个学校来参与,下一届理事就要考虑是不是换个学校,怎么样大家才能都来参 与。

行业代表,其实更多承担的是一个咨询角色,因为他也不是本地居民。我们听美国的同行说,他们社区基金会理事的本地化属性是非常高的。为什么居委会的本地属性这么高,必须是本地化,社区基金会也是啊!还不是说你工作在这里,必须家也在这里,住在这里,你对这个社区的整个变化才会感同身受,你的动力才会不一样,而且你也才会有更好的配合度,所以社区基金会的理事最好都是住在这个社区的居民。

我们的工作团队也在变动,首先是社区书记经常变化。大概到岗一年以后,我们3个核心人员的团队就有一个人被调走了,去街道的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担任负责人。其实对于社会公益人才这方面,街道是没有什么人才储备的。在基层社区,大概三四十岁、受过高等教育、有工作经验并且能力还不错的人才,是严重紧缺的。未来在基层社区人才方面的竞争性或者说压力其实非常大,所有的工作都需要靠人做,没有人去推动这些事就是空 想。

基金会全职人员的投入也不足,原来3年规划配套想的是到第3年会有7个全职人员,实际上我们一直只有4个全职人员。现实就是这样,第一是你不一定有更好更合适的人在这个位置上,第二是人手不够,所以很多时候只有靠实习生或者志愿者,但这些都要花很多时间精力去协调、沟通。

我们自己社区扎根的力量还是不够,我最后之所以要离开这个岗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工作的地方离我住的地方很远,每天上下班都要花3个小时以上,而且都是地铁的高峰期。你会发现当你不在这个社区的时候,你要参与所有东西肯定就会比较 难。

有的社区捐赠量比较大,比如说有个社区每年有三四万块钱,攒了两年以后基金会想为这个居委会以集体捐赠的模式专门设立一个小型的社区专项基金,可以慢慢培养社区自己的捐赠氛围。我们希望社区自己来组建一个管理委员会做决定,结果我们做了很多动员工作,始终没有人来。这种活动需要你拿着宣传单,上楼挨家挨户去做宣传工作。这样的工作需要居委会提供支持,但当时社区居委会正值改选,没有多余的人力来协助工作。

现有的社区空间资源并没有得到很有效的利用。本来我们其实还是有一些方案的,当时创办的时候,主任还是很支持的。我们希望把公园一些闲散的空间重新利用起来,在这个基础上去做一些社区活动的营造;可以把社区老人日托所的晚上和周末的空间利用起来,还包括社区学校。但是领导换了以后所有的这些计划全部都被推翻了,大家会觉得你要做的这个事情没有人做过,可能会有风 险。

猜你喜欢
筹款理事公益
本刊理事会理事
公益
公益
公益
理事会员单位
归来仍是少年94岁老奶奶高空跳伞为筹款
患者不要众筹被反问:干吗跟钱过不去
探春理事
德国健身教练变装“圣诞老人”为慈善活动筹款
《职业》理事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