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茹涵
2012年,美国梦工厂动画与中国上海的三家国有企业成立合资公司“东方梦工厂”。此间三年,卡森伯格往来中国频繁,最多的时候一个月中就有两次。从江浙水乡到南疆戈壁,他的兴趣很特别,喜欢跑到中国那些相当偏远的地方去体会“五千年的规矩和文化”。在梦工厂动画经历了亏损、裁员,无比艰难的一年之后,卡森伯格把自己的精力重新集中到核心电影业务上来,《功夫熊猫3》他决意要打一场翻身仗。
在好莱坞,他是传奇,是暴君,是复仇者,也是充满远见的行家。“他比任何人工作都更努力。”每一个认识杰弗瑞·卡森伯格的人都这么说。
数周以前,新上任的电影创意负责人周珮铃从洛杉矶飞往上海的航班落地不到两个小时,就接到了卡森伯格的电话:你到了吗?怎么样?一切顺利吗?中国怎么样?
“天哪,我心里想,他怎么会知道我的航班什么时候到,他每天有多忙啊。”20多年前,珮铃还是初到迪士尼工作的年轻女孩,每个星期会跟伙伴们走进卡森伯格的办公室,跟他pitch故事创意。“我不知道他是什么材料做成的,永远那么有精力,这么多年还是一样。”
坐在我面前的这位叱咤好莱坞40年的老头已经在北京工作了一整天,他出席电影发布会,跟熊猫人偶互动,上台去吃明星即兴烹饪的意大利面,又到论坛演讲,并陪同媒体观看26分钟的《功夫熊猫3》片段。
“你好像永远都不会累?”“我今天累了,因为这个。”他举起打着红色绷带的右臂,“这玩意儿折磨得我很难受,但这是唯一使我感到疲倦的原因,没有别的。”他说话时永远精准聚焦对方的眼睛。
2015年10月,卡森伯格跟妻子开着一辆Tesla外出,遭遇了车祸。当时气囊弹出,场面极其可怕,据说人还能活着走出来已是奇迹。
“老有人问我为什么不雇个司机,我为什么要雇司机啊,我就喜欢自己开车!”拖着受伤的胳膊,他啜一口永远不变的饮料—健怡可乐,笑道:“你应该不会吃惊,反正我就很喜欢‘控制”。
出走的辛巴
20年前,如果卡森伯格在迪士尼顺利得到自己想要的职位,那压根就不会有梦工厂的出现了。
1984年,时任制作部门主席的卡森伯格离开派拉蒙影业,追随自己的老板迈克尔·艾斯纳(Michael Eisner) 加入迪士尼影业。作为CEO,艾斯纳把自己的老部下请来,要卡森伯格振兴当年低谷中的迪士尼电影业务。
华特·迪士尼去世后的迪士尼曾经一度萎靡不振,公司内部问题不断,到80年代艾斯纳接手之时,迪士尼在美国六大制片公司中间已经垫底,好久没有出过令人记住的片子。
“你来管电影,尤其是那儿。”艾斯纳指指窗外,卡森伯格透过午后斑驳的阳光看到一座建筑,那正是迪士尼动画工作室所在的大楼。
以往更多在真人电影领域工作的卡森伯格从此成为“迪士尼的学生”。1984到1994的10年时间里,卡森伯格兑现了他当初进入迪士尼的承诺。虽然人们对他行事作风、言语态度的评价不一,许多电影艺术家甚至认为他是“控制狂”,过于强势。但大家都承认一个事实,他复兴了迪士尼电影:迪士尼最受好评和最卖座的片子都出自这一时期:《谁陷害了兔子罗杰》《小美人鱼》《美女与野兽》《阿拉丁》以及《狮子王》。
不管是爱他还是恨他的人,都承认他对故事有一种敏锐的嗅觉,虽然他也不能百发百中。1993年,美国华裔制作人杨燕子(Janet Yang)拿着《喜福会》的大纲四处碰壁,城中大佬无一例外拒绝投拍。理由是这样一个故事完全不符合当时好莱坞卖座影片的套路,甚而处处反其道行之:全是华人演员、几乎都是女性、不讲英文(观众不爱看字幕是谁都知道的道理)。坐在卡森伯格的办公室里,杨燕子基本已经不抱希望。结果他迅速看完了故事,简单干脆地说:我懂这个故事,我喜欢它,咱们做吧!
几年间,迪士尼的票房表现重回六大之首,卡氏的功劳不可埋没,这一段时间后来被称为“迪士尼复兴时期”(Disney renaissance)。但危机往往就潜伏在最辉煌的时刻。1994年,当《狮子王》在全世界范围内赢得掌声和票房之时,卡森伯格在迪士尼的职业生涯却走到了尽头。个中细节虽版本不一,但都可以读出点“功高盖主”的味道—志得意满的卡森伯格希望自己得到相应的褒奖与升迁,艾斯纳和迪士尼的侄子罗伊·迪士尼则对他越来越不满。这一切都随着迪士尼的2号人物弗兰克·韦尔斯(Frank Wells)在直升机事故中丧生而全面爆发。艾斯纳拒绝提拔卡森伯格担任弗兰克的职位,矛盾不断升级,最后以卡森伯格离开工作了10年的迪士尼告终。
采访时,当被问到“做过的最艰难的决定”,卡森伯格摸着头想了半天:“嗯……一时还真想不到,但我知道在我身上发生过的最艰难的事情是什么,就是被开了,哈哈!”他往后靠了靠,说,“我被迪士尼开了,讽刺的是不是因为我干得不好,而是我干得太成功了!我跟我老板结婚19年,那是一场特别不愉快的离婚。”
屋里静了片刻。
他自己接话说:“嘿!不过8天之后,我跟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和大卫·格芬(David Geffen)就成立了梦工厂,所以你说,还能坏到哪儿去!”说完又自顾自地笑起来。
打碎童话的怪物
从某种意味上来讲,梦工厂的起源确实可以说是卡森伯格的复仇计划。如果要另起炉灶,就要做点不同的。卡森伯格的骄傲似乎也不允许他复制迪士尼的故事。美国媒体曾经把他比作《狮子王》里年轻的辛巴,他从童话王国出走,开疆破土,开始了一段苦涩与荣光并存的新旅程。
1994年的秋天,卡森伯格说服了电影神坛上的大人物斯皮尔伯格和音乐大亨大卫·格芬,共同创立了好莱坞数十年间没有出现过的一家新的娱乐帝国—梦工厂(DreamWorks SKG)。
这三个人合起来,几乎可以搅弄大半个好莱坞。而卡森伯格也非常清楚,斯皮尔伯格是这个“梦之组合”最大的王牌。
除了精力过人,卡森伯格的另一大特点恐怕就是雄心勃勃。他曾说,动画电影的传统一度是把低幼的童话画出来,如果来个180°的反转看看另一面如何?我相信这就是我们所做的。
在《怪物史莱克》开篇,匹诺曹、灰姑娘、白雪公主、小鹿斑比全被涮了一顿,甩着绿色大鼻涕的怪物不耐烦地说,你们这些童话里的东西(fairytale thing),都快离开这儿让我清静一下!这种对传统童话故事的暗黑反转令人叫绝,几乎就像是出走的卡森伯格在对“离了婚”的前老板喊话。而看腻了“公主和王子永远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观众成了最大受益者,人们爱上了这头拿眼球当开胃菜的丑八怪,对他的话唠驴朋友和穿靴子的猫也着迷不已。
梦工厂成立以来曾经历过不少资金和运营上的危机,《怪物史莱克》这部制作过程异常漫长、复杂的电脑动画,在2001年使得梦工厂真正创立出了自己的品牌。
每一部影片的每一个制作阶段,卡森伯格都不放过,他会跟进创作的进展,给出自己的意见。有人对此颇为欣赏,有人却很不适应。“我真的没有见过一个忙碌的公司高管还能做笔记,亲自参与剧本的每一稿修改,给出意见。”杨燕子说。
在美国梦工厂工作过20年的许诚毅导演与卡森伯格交情颇深:“他对工作要求非常高,如果他知道可以更好,绝对不会满足于现状。” “控制狂”与“勤力亲为”大概就是卡森伯格身上特质的正反面,它们和谐共存。
“华特·迪士尼为孩子以及每一个大人身上存在的‘孩子制作电影,梦工厂为大人以及每个孩子身上存在的‘大人制作电影。”许多年以来,卡森伯格一直喜欢用这一句话来阐释梦工厂与迪士尼的不同。
《怪物史莱克》《马达加斯加》《大战外星人》《功夫熊猫》《驯龙高手》《疯狂原始人》,似乎每一个故事里都有一种传统里的非传统演绎。梦工厂的作品频频获得业内的奖项,并提名奥斯卡,这个名字开始跟一流的动画电影品牌挂钩,成为品质的保证。
当初三人创立公司时的承诺是,公司10年内不上市。2004年,梦工厂动画部门从梦工厂拆分,并单独上市,卡森伯格任CEO。至此,出走的辛巴似乎终于成为了一个小王国的君主。“跟迪士尼比起来我们还是个小婴儿,但是我想我已经准备好让我们站起来蹒跚学步了。”卡森伯格望一眼窗外北京浓浓的雾霾,说道。这个65岁的企业家似乎从来没有想过退休,他以过人的精力工作40年,并且打算继续下去。
好莱坞流传着一个关于他“工作狂”的故事,据说他曾对不满加班的员工说:如果你周六不想来上班,那周日也不用来了。有人跟他求证,他哈哈大笑,然后毫不掩饰地回答:“我记不清了,但是这的确像是我会说出来的话”。
做大侠梦的熊猫
《功夫熊猫3》里,师父对阿宝说:假如你只去做你能做的事,你就永远不会比现在更强大。
“我想现在这几乎是所有看过的电影中我最喜欢的台词了。”在片段的结尾,卡森伯格扭过头来说。这似乎也正是他在中国做的事。
过去三年,卡森伯格对这个熊猫的国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上海东方梦工厂的员工都对美国CEO来访的频繁暗暗感到吃惊。以《功夫熊猫3》踢开成立后的第一脚,是为了让这个年轻的合资公司快点上手,有一个品牌成熟的项目可以做起来。他们史无前例地专门制作了中文版—不是简单的配音,而是全部依照中文和中国人的习惯制作了另一个版本,台词、角色嘴型、动作,全部重新来过。“我不希望中国观众看的时候有在看翻译版本的感觉,我希望他们感到这就是为他们制作的中文电影”。据说这样的制作增加了至少25%的成本,还不要说增加的时间。
早在梦工厂成立之前,好莱坞的娱乐公司就都曾跃跃欲试进入中国,迪士尼也曾试图将其动画频道在中国落地,但都因准入政策等诸多原因没能成行。而卡森伯格已经搭起了台子,跟中国团队合拍出了一部《功夫熊猫3》。业内的看法是,抛开资源和用人的因素,卡森伯格确实也比别人都更重视在中国的拓展,所以他切实、不懈地去做一切可能的工作。
“五年以后这里会是世界娱乐的中心,中国的市场即是未来之所在”,三年前他指着脚下的外滩说道。在这一点上,他眼光长远,动作迅速,犹太商人的精明与果敢展露无遗。
有意思的是,当我们回过头看西方价值当道的好莱坞作品中为数不多的中国题材影片,竟然都与卡森伯格有些渊源:《花木兰》《喜福会》和《功夫熊猫》均是由他拍板的项目。(《花木兰》上映时他已离开迪士尼)这当然不能解释为他对中国的某种执念,但在今天看来,作为深入到中国市场的好莱坞先锋,其中也不无关联。
作为一个技术控,卡森伯格是3D电影的推崇者,他笃信最先进的技术与最好的艺术家组合。在今天多媒体铺天盖地改变人们生活和消费娱乐方式的时代,卡森伯格依然深信电影的无上魅力。
“在电影的结尾,人们会被感动,会起立,会鼓掌。我就问你一个问题,你上一次对着自己的iPhone鼓掌是什么时候?iPad的呢?”他目光紧逼,反问道,“这些东西(指多媒体)都很棒,我也很爱,但它们不会取代电影,它们只是行业里的另外一些东西。”
在光怪陆离的好莱坞,许多身居高位的人并不真的热爱拍电影,他们只是非常享受在好莱坞身居高位的那种感觉,光芒万丈。卡森伯格不然,他热爱跟电影有关的一切。40年前,这个学历不高的犹太男孩初到加州,踏足影业。那时候他就有两个理想,一是捧得奥斯卡,另一个是去看看洛杉矶的马里布海滩(Malibu beach,那里分布着许多好莱坞明星的豪宅)。
过去的一年中,梦工厂动画的几部作品都表现欠佳,《天才眼镜狗》《马达加斯加的企鹅》《疯狂外星人》让公司经历了连续的亏损,以至于不得不大幅裁员、节省开支,连高管年终奖的红包也因此大大受损。采访中,卡森伯格主动提及了这一段难熬的日子:“我最大的错误就是没有及时做决定。当你意识到那些对你十分忠诚,十分有才华的人工作不力的时候,真的很难去改变,因为你跟他们很亲近。我意识到问题后大约一年半才采取行动,让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作为一个作风强势的老板,卡森伯格十分珍视自己的团队,周围很多人跟他在一起工作超过10年以上。许诚毅说,当杰弗瑞觉得你能胜任时,他会立刻把机会给你,但如果你不能给出应有的表现,他就会开始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
“他永远不会将就。”许多为卡森伯格工作过的人都这样评价道。
在梦工厂动画艰难的过渡时期,三年磨一剑的合拍片《功夫熊猫3》即将开画。卡森伯格重新把自己80%的时间放在核心电影业务上来,并大力配合在中国推广这只熊猫大侠。在中国,一向强势的卡森伯格也不得不承认处处都是挑战。他无奈地笑称这里有“5000年的充满模糊性的规矩”,适应起来真的很不容易。 但是挑战似乎正是他最喜欢的。
“我认为,我希望,我猜测,《功夫熊猫3》会在中国很成功,具体有多成功,我不知道,因为这种事儿没人说得准。但这是一个好故事,我为之感到骄傲,电影的好时代还在前头。”卡森伯格举起可乐杯子,作势干杯,自信满满地说。
老有人问我为什么不雇个司机,我为什么要雇司机,我喜欢自己开车,反正我就很喜欢控制。
梦开始的故事:三个好莱坞大咖组成的“梦之队”
杰弗里·卡森伯格—精力无限的永动机
一切都是由卡森伯格出走迪士尼所引发。在三巨头的团队里,他更像一个黏合剂,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虔诚的信仰。换句话说,当年的卡森伯格在自己辛苦付出的迪士尼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还以被老板开掉告终,他感到自己被背叛了,复仇艾斯纳的心情十分迫切。
他殚精竭虑地招兵买马,积极说服一切可以为他工作的人。当年一起工作的人回忆说,卡森伯格似乎永远都在电话上。他会给一切“他认识、他欣赏、他想要认识、他以为他认识的人”打电话,当人们拒绝谈话时,他从来不接受,对对方说:不,你想要跟我聊聊!大批迪士尼的艺术家、管理和市场人员流向新成立的梦工厂,那一年迪士尼的许多人收到年终奖时都以为财务搞错了数目—为了抵御卡森伯格的进攻,艾斯纳不得不开始重金留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卡森伯格冲锋陷阵,不惜一切。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神坛上的“驻馆艺术家”
当卡森伯格敲开斯皮尔伯格的家门商议成立梦工厂之时,斯皮尔伯格已经是作品等身的大导演,他有自己的公司,有忠实的团队管理一切“非艺术相关的杂事儿”,他也不缺钱拍一切他想要拍的电影。
但是卡森伯格的邀请和一个新的娱乐王国的前景依然令人心动。在满足了有关创作自由和按时回家吃晚饭(他是个妻管严,第二任妻子对他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家庭十分不满)的条件之后,斯皮尔伯格决定出山。事实上,斯皮尔伯格代表的就是梦工厂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尊重艺术家,尊重创造力(an artist friendly studio)。跟忙前忙后的卡森伯格相比,他更像是王中之王,坐拥自己带来的团队,办公室的布置都得严格按照他的喜好,虽然大部分时间他都不去。但所有人都知道,投资人更多是冲着斯皮尔伯格而来。
大卫·格芬—幕后的大佬
音乐大佬大卫·格芬与卡森伯格关系亲密,曾被后者称为“像我兄弟一样的好朋友”。在梦工厂的传奇故事里,格芬的角色没有那么激烈,也没有那么显眼。他喜欢躲在幕后,默默地处理掉问题。
为了让好莱坞相信他们的故事,格芬动用自己丰富的资源,找来颇有重量的投资者与合作伙伴,并总能在买卖出差错的时候化腐朽为神奇。在卡森伯格为梦工厂挥汗如雨地奔走之时,他与迪士尼的合同纠纷还没有解决,艾斯纳不想付给他更多的钱。正是格芬动用能量,最终令迪士尼付出了约2.5亿美金的赔偿。
我被迪士尼开了,讽刺的不是因为我干得不好,而是我干得太成功了!那是一场不愉快的“婚姻”。
梦工厂大事记
1994年,杰弗瑞·卡森伯格离开华特·迪士尼公司,他说服好莱坞两大娱乐巨头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和大卫·格芬创立了梦工厂。那是60年以来好莱坞首次出现一个新的雄心勃勃的娱乐公司,他们打算在真人电影、动画电影、电视、互动娱乐诸多分支大展拳脚。
1997年,梦工厂的第一部电影《末日戒备》面世,影片在美国的反响和票房平平,但它标志着,好莱坞三巨头的造梦之旅在三年之后终于亮相,投资者、观众以及业界的无数双眼睛都在等着看“梦之队”如何开疆破土。
1998年,《蚁哥正传》和《埃及王子》成为梦工厂最早的两部动画电影,前者是最早的电脑动画电影(CGI)之一,后者则回归传统美术。卡森伯格是技术笃定的信徒,梦工厂后来专注于电脑动画。
从1999年开始,梦工厂凭《美国丽人》《角斗士》和《美丽心灵》连续三年把奥斯卡最佳影片收入囊中。(后两部是梦工厂与环球影业的合拍片)同时,斯皮尔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为他捧回第二座小金人,也是与梦工厂合拍的。
2001年,一只绿色的丑萌怪兽横空出世—《史莱克》,这个原本在梦工厂内部不受重视的“小项目”,跌跌撞撞几年后,一经面世就大获好评,是史上最卖座的动画电影之一。
2004年,动画电影分支被拆分出来成立梦工厂动画(DreamWorks Animation)并上市,卡森伯格任CEO。同年,《史莱克2》推出,“史莱克系列”席卷全球,后来又出了续集3、4,并卖出天价形象授权费,成为梦工厂动画的现金奶牛。
2005年至今,梦工厂推出的《马达加斯加》《大战外星人》《功夫熊猫》《驯龙高手》《疯狂原始人》,高居其最卖座的影片的金字塔顶端,并发展多部续集,在美国本土和国际市场均大受好评。
梦工厂的员工是这样上班的
梦工厂的企业文化脱胎自迪士尼与斯皮尔伯格的自由派艺术家公司安培林娱乐(Amblin Entertainment)的混合体。因为最初的员工组成就来自这两大团队。与微软、谷歌这样的企业相似,美国梦工厂动画也尽可能创造一个让工作其中的人感到舒服有活力的环境。员工们着装随意,西装革履绝不适用于艺术家,连卡森伯格这样的高管也可以穿个休闲的夹克就上班。坊间甚而还流传这样一个笑谈,就是如果有人扎领带去上班,人们就会拿把剪子把它剪掉!
在梦工厂上班,你可以躺在草地上等灵感女神光顾,也可以坐在喷泉旁聊天,公司不定期组织各种超酷的活动,家属也可以参加,孩子们玩耍,大人们烧烤、喝酒、谈天,许多好的创意说不定就是这么来的。
虽然本土化了不少,东方梦工厂依然继承着美国梦工厂动画的艺术气息:活泼、自由、强调个性。每一个新入职的员工都会得到一笔数目不大的经费,用于装饰自己的办公区域,人们可以根据喜好随意发挥。公司还会据此开展小竞赛,比较谁更有创意。相较之下,不同的艺术家风格迥然不同,有飘着棉花制成云朵的梦幻童话风,也有挂着飞镖和啤酒瓶的美式乡村风,还有工业气息浓重的极简暗色风,当然也少不了贴着春联、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最炫中国风。
在电影的结尾,人们会被感动,起立、鼓掌,你上一次对着自己的iPhone鼓掌是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