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呈杰+王冰
《阳关三叠》
2015年6月,第50届意大利国际缪斯奖在佛罗伦萨揭晓,来自中国的王宏剑荣获了其中的埃拉托艺术奖项。
这是该奖项创办50年来,首次迎来亚洲获奖者。当细读历届的获奖名单时,发现绘画大师马克·夏加尔、雕塑大师亨利·摩尔等同在其列,方知分量轻重。
美术之路的开始
每个人诞生到世界,都掌握了一种天然的表达工具:涂鸦。当它走向深入时,便延伸出绘画的艺术。王宏剑出生于河南、山西、陕西三省的交界地灵宝,小学一至四年级都是在乡村度过的。平静、单调的生活,因为对绘画的兴趣平添很多快乐。凭借着天分与热情,在那个几乎只靠自学的年代里,他不仅画得好还练得一手漂亮的美术字。每每遇到活动,都成为宣传的骨干力量。在接受正规的美术教育前,已创作、出版了一本革命题材的连环画。
1977年,动荡的政治运动结束了,大学恢复了招生。王宏剑填报了河南大学美术系,并顺利考取。这个决定不仅遭到了家人的反对,连平日欣赏他的老师也扼腕叹息,大家都认为以他优秀的文化成绩,完全有更好的选择。但他不以为然:“人生,尤其是二十岁,做一种判断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你的一生能否在专业上有所造就。我思考了很长时间,决定把喜欢的专业当第一目标。”除了对艺术本身的热爱,绘画还有一个非常吸引他的理由:它不像创作乐曲,需要舞台和乐队的协作;也不似科学研究,需要设备和机构的支持。“绘画是一件完全独立的工作,只要你认真对待,结果是可控的。”
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明智的决定。这份明智建立于王宏剑对自己的了解:他深信自己不会怠慢天分,会努力交出满意的答卷。冷静与成熟,也使他鲜少受到外界干扰:即使在美术思潮涌动的年代,也并未在眼花缭乱的风格间浅尝辄止,而是通过对照和西方经典作品的差距,弥补自己的不足。这为后来实现创作的自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守护乡土的诗人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艺术迎来了蓬勃发展。当观念主义盛行时,王宏剑默默选择了背向的路,他说,“艺术诞生于情感,毁灭于观念。”只有和所描绘的对象保持一种平视的感觉,才会充满真挚的感情。
他将视线落在了最熟悉的乡土题材上。他的童年就在农村度过,看到的是那里的风景和人,他们的喜、怒、哀、乐陪伴他成长。“那是人生最敏感的时期,也是最重要的时期。当生命像白纸一样单纯时,任何一件事都可能造成极大的震撼”。过往的生存体验,在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1974年起,他在插队的村子又停留了4年。此时,已为青年的他,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与理解。农村不仅是一个地域的符号,更是一块内心的归属地。他来自于此,懂得其中的情意和艰难,那些曾触动他的点滴慢慢发酵、升华。纵使多年后,阅历更加丰富了,也远不及这段回忆的浓度。
20世纪80—90年代,王宏剑凭借乡土题材的《奠基者》、《冬之祭》、《阳关三叠》等一系列大型创作,屡次引起争议又屡次获奖,成为了现实主义绘画的重要代表人物。作品《阳关三叠》,以90年代初发生的农民工进城大潮为背景,描绘了众生百态。画家巧妙地将热闹的车站置于荒凉的戈壁,清寒的天际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形成静穆、沉静的基调。地平线上,不同地域、不同视点的人物构成了关外长城;成为画面中鲜活、动态的元素。这一静一动中,使观者的感受富有层次。晨光中被照亮的586站牌,正代表着那个年代最先进的信息处理器,像一个微缩的时代符号。题目《阳关三叠》,灵感来自于唐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但在这幅作品中,农民工进城已是历史不可逆转的潮流。他们的“西出阳关”也不再是旧时的艰辛、落寞,而是满载对新生活的希望。
“小作品要画生命的记号,大作品就应该是时代的记号。”王宏剑力求在平静的述说中,去观察和反映社会的变化、群体心态的变化。自1991年起,每年春运期间他都去火车站采风,不仅积累了大量的形象素材,更是对一个时代变化的亲历。直到1999年,这幅历经近十年构思和沉淀的作品,才得以完成。而这种自时间中走来的作品,在漫长的时间长河里才站得住脚:它饱含了作者的思考与心血,像一段被“捂热”的时光,充满精神的魅力。
平凡生活的史诗
《天下黄河》
《奠基者》
在王宏剑的作品中,很少出现戏剧化的场景或激昂起伏的情感。反而在客观的叙述里,令作品获得了真实的力量,带有一种超越时间的共鸣。他不仅在小作品中深入刻画人物的个性,展现人性的关怀,更敢于挑战大型创作:无论是《孟良崮》中普通的农歇场景,还是《天下黄河》中的负重劳动,在他笔下都突破了再现的局限,透露出宏大的追求和史诗般的磅礴。具象描绘下,是画家对人性命运的思考和关注。
提及这些每每耗费五到十年的创作,画家内心是一种满足:“写一首小曲子,怎么能和交响乐比呢?群像是大作品,对综合驾驭能力要求很高。但正是有难度,才值得去挑战。”在绘画的境界上,他赞同诗人王昌龄的观点,认为“物境、情境和意境,三者缺一不可”。这就要求作品不仅具备纯熟的技法,更要能引发观者联想:“这非常重要,画不仅仅是美的,美之后还有联想的空间和哲理性的思考。”。为了避免落入单纯的民俗画,他将生活中吸取的养分与艺术充分联系:无论是传统文化中的哲学、诗歌、行事法则,还是数学中的方程式,物理中的离子状态,音乐的律动与节奏,似乎都在他的绘画中找到了呼应。
王宏剑的精神扎根在丰厚的土壤之中,根系发达。而广泛的涉猎或许并不为解决具体的问题,却无形中提升了创作者本身的素养和精神厚度,最终成为作品中意境的来源,成为一幅油画的精神之“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