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涛
如果你还没关注过苹果和FBI的纷争,而你又是个美剧爱好者,那我觉得从现在开始追剧还不迟。
先来点前情提要:3个月前,美国洛杉矶附近的圣伯纳迪诺发生枪击,14人死亡,22人受伤,行凶者Syed Rizwan Farook和其妻子Tashfeen Malik在随后与警察的交火中被击毙。
要知道,这是在ISIS袭击巴黎不多久后发生的,两名行凶者都是穆斯林,人们怀疑他们和ISIS有关。而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手中的线索之一,是Farook留下的一部iPhone 5c。FBI获得了针对这部手机的搜查令,但在试图暴力破解时发现:暴力破解意味着让机器不断自动去猜密码,但苹果有一个保障用户隐私的功能:如果设置了锁屏密码,那么连续10次错误输入锁屏密码时,手机会自动抹去所有信息。
FBI希望苹果能协助破解这部手机。但第一个转折出现了:苹果对这项看起来非常正当的要求说了不。这成为了一个引爆点,在此之前FBI和苹果积怨已深。
FBI局长James Comey在2014年就公开抱怨过:“我坚信在获得搜查令后,才能搜柜子里或智能手机里的东西。但现在有人在推销一个他人都打不开的柜子—即使这个柜子里的东西可能和绑架儿童有关,并且法院也下达了命令—在我看来这很荒谬啊。”
所以FBI中的聪明人一直在找机会,让苹果不再成为障碍。而圣伯纳迪诺枪击案提供了天时地利:它发生在人们对恐怖袭击非常担忧的时刻,行凶者是穆斯林,行凶者的社交网络账号有证据显示他们和ISIS有关。这种情况下,舆论对FBI非常有利。
当然,在利用这一案件时,FBI也精心挑选了自己的策略。
在将苹果诉至法庭时,FBI并没有直接要求苹果破解手机,因为这个诉求能被苹果巧妙规避掉。它另辟蹊径,要求苹果重新开发一个操作系统,可以装在疑犯的手机中。这个操作系统不具有安全功能,更新之后可以规避锁屏密码带来的问题;它也细致要求,这个操作系统是写入内存的,安装后不会破坏硬盘中的数据信息;当然它也考虑到了反对者会用公众隐私安全作为抗辩理由,因此要求这一操作系统只能安装到疑犯的手机上,而不能应用到其他手机上。
如果借用FBI局长的比喻,FBI要求的是:开柜子锁的事还是我来,只是你别把锁做得那么难开。
这次,FBI获得了法院的支持。以后如有类似案例,FBI还可以直接援引这一案例。
但反转出现。苹果做出高调反击,公司CEO蒂姆·库克在第二天发表一封公开信,说不会和FBI合作,因为这样的软件一旦被开发出来将非常危险,它有被滥用的可能性;Cook还不忘扣一顶大帽子:这样的判决会扩大FBI的权力,慢慢危害到公民的私权利,最后危害到美国作为民主国家的根基。
无论如何,大范围的辩论因此开始:人们在争辩社会安全更重要还是个人隐私更重要;苹果是不是在趁机宣传自己的产品有多安全;如果苹果在美国协助了调查,那在其他国家是不是也应该配合调查那些国家中的意见不同人士;以及,FBI会不会借反恐的话题偷偷扩张自己的权力。
给这场争辩添加上戏剧性的另外一点是,现在正是美国大选季。总语出惊人的唐纳德·特朗普已声称要抵制苹果,其他候选人也一定会出来表态,并为这个话题添加更多弹药。而这已然可以成为第二季中极其吸引观众的部分。
但在第二、第三季中,真正的较量会在法庭上。我们一定会看到苹果上诉;初审法官审判所依据的《所有令状法案》(All Writs Act)的权力边界也会受到质疑。而且无论如何,败诉一方一定会接着上诉,这场诉讼很可能最终由最高法院审理。
当然,这出美剧绝非闹剧。它是个绝好的机会,能让我们这些看热闹的人理解在美国宪政制度下私权利是如何对抗公权力的。我最期待的是最高法院的判决,因为在判决中对价值的衡量,也许会成为数字世界中划定权力边界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