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亿的国外用户是怎么来的?

2016-03-02 09:05
第一财经 2016年7期
关键词:猎豹携程航班

最近几年,一些国产手机应用在国内表现平平,却在国外市场拥有大量用户。比如猎豹移动的月度活跃用户数达5.67亿,而成立更晚的摩比神奇(360与昆仑万维合资)也宣布旗下安全应用360 Security的日活跃用户达到1亿。这么多的国外用户都是怎么来 的?

—Ponzi

的确,这与我们通常的认知并不相符,要知道移动应用月活跃用户破亿并不简单(微信2015年年底月活跃用户约为6.5亿),这一类应用每天在影响我们的生活,但是无论猎豹还是360都没有与其用户数相衬的影响力。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中国软件公司是如何在几年内从无到有,获得上亿国外用户的呢?

其一就是投入巨资在Google Play等应用商店刷榜,这也是移动应用运营圈内众所周知的潜规则。所谓刷榜就是雇佣大量人员注册用户,下载该应用并给出高分评价,塑造该应用繁荣的假象。

例如当我们在App Annie上查看360 Security Speed Boost在日本的历史排名就能发现,它在去年10月工具类应用中排在100名左右,接下来在11月12月上升到前20名,之后又再次下跌到90多名。这种排名上的大起大落很难在用户群相对稳定的应用那里见到,刷榜是对这种现象最直接的解释。

其二就是与其他应用合作导流。例如猎豹旗下的“清理大师”早期开拓海外市场时,久邦数码的GO桌面就起到了重要作用。当用户卸载应用时,GO桌面就会询问是否下载“清理大师”彻底清除。这种应用间的相互推荐既能够有效实现用户转化,形成生态圈后又能够建立起类似护城河的东西抵御第三方软件插足。

其三就是早期海外工具类应用市场竞争不激烈,给予猎豹、360等公司很大的先发优势。由于工具类应用的变现能力远不如社交类、游戏类应用,所以并不被国外一线公司重视,在中国公司入局前,参与工具类应用的大多是一些单打独斗的小型企业。中国软件公司砸下大量资本拓展市场后,用户数的增长是相对容易 的。

然而,随着工具类市场的中国公司越来越多,单个用户的转化成本也水涨船高。从猎豹2015年第三季度的财报看,新用户获取成本由当年第二季度的5.18元上涨到6.28元,营业利润也开始下滑。

可以说,工具类应用本身缺少技术壁垒,获得用户也主要靠运营而不是技术,用户忠诚度低、可替代性高,虽然用户数据好看,但实际收益有限;随着市场玩家增多,利润被摊薄,可以想见,未来猎豹和360之间的竞争只会愈加惨烈。

《第一财经周刊》实习记者 王杰夫

微博互动专区

和尚摸得我摸不得:我必须安利一波一财这本杂志,因为邮政经常让我无法收到杂志,打电话反映以后居然收到了当天出的杂志。业界良心@第一财经周刊

RE:谢谢扩散。也可以联系邮政的客 服。

天照大御熊:天哪(8周年了),这么掐指一算,大二大三开始看这个杂志的时候,居然是刚创刊的时候。呃我这是暴露年龄了咩!

RE:一财君伴你成长。

茨芥潇潇:高一偶然看到的后来就爱上了一财周刊。那个时候还买《好运 money+》来着,可惜高二的时候那个不出了,也很喜欢的。现在大一,我报了财经大学,大概这个杂志就是我弃医从经的主要原因。

RE:原来还有这样深层次的影响,甚为荣幸。

重庆冉校长:书如粮。我基本不抽烟,把别人买烟的钱拿来买书了。ELLE 70周年珍藏特刊10.00元,《商业周刊》15.00元,《第一财经周刊》12.00元,《周末画报》10.00元,《21世纪》2.00元,共49元。相当于一盒中华 烟。

RE:提到读书,已经是地球上性价比最高的活动了。

读者来信

为什么不报道?

亲爱的一财君:

您好。

贵刊幽默又犀利的话语让我学会换一个角度去看事情,学到了很多,也了解到很多工作生活上无法接触的事物。

最近有个事件的新闻我一直在等贵刊报道,就是携程网卖假票的事。

看到这则新闻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联想到之前在携程买票的经历和一些不愉快,相比假票事件,我的故事是无惊无险的不愉快。

2015年8月受台风影响,我们8人计划去菲律宾的航班被取消了,临飞前一晚,我们8人小组聚在咖啡厅讨论最后的游玩细节,此时一位同伴收到淘宝客服电话说航班被取消的消息(只有他是在淘宝上订的机票),因我们7人都没收到任何消息,以为是一个诈骗电话,纷纷安慰同伴,不要担心早睡觉。

第二天早上8点我们纷纷收到航班取消的短信,才知道航班真的被取消了,我们立马打电话问携程:什么时候可以起飞?是退票还是改签?焦急地等待后续处理方案,但收到的消息都是不清楚,还在等航空公司确认,多次承诺半小时回复都未做到,更有话务员换班未交接重新登记需求的情况。

在多次沟通未果下,我们一行人冒着台风大雨奔到了机场。在航空公司办公室,半小时不到我们就拿到了改签的行程单,所有的问题都圆满解决。同时在办公室遇到两位通宵开车过来坐同一航班飞机的商务人士,因为携程没有提早通知其航班取消,只好临时购买了高额的飞香港再转菲律宾的机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当天,携程始终没有主动打电话沟通解决方案。

所以看到携程网卖假票新闻后,我十分关注各家媒体的态度,同时留心携程是否有正面的公关。我在一则小小的新闻中看到携程把问题推给了航空公司。但微博推荐的旅游消息、分享的美丽的图片和美食下留满的消费者抗议却被携程无视了。而这无疑是有效的,新闻热度过了后,微博还是天天分享美好的事物,人们也失去了抗议的热情。但这应该是一个企业应有的态度吗?事情的真相又是如何?而不道歉不公开真相的背后,又有什么侵害消费者的事件在发生呢?

从我经历的事件中,我觉得携程的服务无疑是有问题的,但为什么没有一个新闻媒体深入地调查报道也是让我一直怀疑。而这也是我一直想问一财的问题:为什么不报道携程的假票事件呢?

—黄书华

RE:谢谢你对我们的信任,以及分享这段不算愉快的经历。我们在1月15日的微信公众号里推送了一篇原创文章,标题是《携程为什么会犯错,以及我们还能买到靠谱机票吗?》底下的留言参与者也很多,你可以看看。

一个选题建议

编辑同志:

你好!

近两年,文玩行业已经火得不行,满大街都是盘手串的玩主,贵刊可否做一期以此为主题的专刊呢?谢谢。

—宋志轩

RE:大概不会,盘手串本是个人爱好,不过仍然给人观感不佳,我们不喜欢这一口。它背后可能有各种商机,不过更多的可能是空虚以及奇怪的审美。

看得快的收获

一财:

你好。经过了一连7天的广州自驾游后—压根没感觉到春运的压力啊,一口气把之前没读的五六本杂志一起囫囵下去了,嘿,味道还是有一点点滴,不至于像八戒那样吞下人参果。

这次收获还真与味觉有关,因为我自定义是合格的吃货—真不是一般吃货可比哦,以后有机会聊聊吃的可以吗?—所以对食物来得特别敏感。

读到的是这几篇:《小食谱变成大买卖》《美国人爱上放养鸡蛋》《颜值低的食材也有春天》。你说这美国人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搞了这么多年的麦当劳、肯德基不好好搞,却在走地鸡上面打主意;每个都像孪生的新奇士,卖得这么好,非要回去搞什么回归“食物的生长方式”,还说“有趣而毫无定性”。

说不定哪天他们用麦当劳等鸡肉渣子打垮我们的生鲜鸡后,就会来吃我们的走地鸡、生鲜鱼了,确实有点可恶,但更可恶的是我觉得我们自己有点不太珍惜自己的好东西。

在这点上面,感觉日本人就做得比较好,看看《养老院遇难题》这篇,再看看最长寿的日本人,也就会知道美日TPP谈判为什么会卡在农产品上了。

所以,今年的消费品升级其中一个很重的品类就是食品,这可能也是《微信上凑单买水果》里的“拼好货”应用快速增长的一个因素。

还有,以前我一直认为存在一个全球消费品轨迹,就是美日-港台-北上广深-内地,现在有了一财,估计要短得多快得多了,赞一个。

祝猴年大吉!

—ARTDENG

RE:先回答“以后有机会写信聊吃的可以吗?”,当然没问题。只是别加班时间收到来信就好。另外你提到我们国人对待自己的好东西不珍稀,这是真的,好东西经常是被辜负的。

希望iPad App提供摘录及点评功能

一财君,你好!

作为一名资深用户,现在已经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一财的电子版~

相较于iPhone版本,我更喜欢iPad版本,一则是看起来轻松,二则和纸质杂志的感觉更接近。

随着使用的频次增多,对于内容整理、标注的需求日益加强。然而一财iPad App并没有给用户提供一些整理工具,比如批注、收藏、加标签等。

比如说,我在阅读过程中,想要整理下来一些观点,或者做点批注,既不能在软件内实现,也不能通过和其他软件合作实现(即使是现在iPad提供了分屏任务这个非常不错的功能)。

其实所求的不多,能够像Kindle一样,摘录、点评、导出摘录和点评内容即可。若能够提供截屏或者图像剪裁功能方便收录,那更是锦上添花了!(花痴畅想脸~)

最后,老套地祝一财君越办越好!

—Starnavy

RE:咱们这两个功能已经实现了,不过是在新版本上。你可能使用的是老版本,更新一下就可以了。

本周我推荐

照片里的人生

这些相片来自一个旧货市场,可以窥见一个相貌明丽的女子的一生。出生在民国,经历战争、解放、文革……背后故事引人猜测,浓缩了一生的相片册为何会散落在二手市场……很多人开始转发,希望找到更多“内涵”。最终网络的力量宣示了结局,相片的主人已在2008年去世,并捐献了遗体。她的名字叫李伟华。

上榜理由:一人一世界

推荐人:铭铭

猜你喜欢
猎豹携程航班
全美航班短暂停飞
两只猎豹
山航红色定制航班
山航红色定制航班
山航红色定制航班
追捕:猎豹的惊天一跳
猎豹
携程被批“捆绑销售” 公司紧急整改
携程+ 去哪儿= ?
闪电杀手猎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