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哲龙
(青岛日报报业集团,山东 青岛 266001)
创新传媒融合 做好“百姓故事”
——以青岛早报2016年两会报道为例谈重大事件报道
赵哲龙
(青岛日报报业集团,山东 青岛266001)
政治活动是媒体报道的重点内容之一。以青岛每年举行的“两会”为例,其快速、准确地传递两会上出现的政策信号,将民生话题展现给读者,并从宏观和微观角度阐述未来的青岛变化,离不开对“内容”的深刻理解与把握。做好两会报道,对报纸和民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篇文章以2016年青岛早报的两会报道为例,谈一谈重大事件的报道经验。
青岛早报;两会;传媒融合;百姓故事;创新
“两会”是青岛政治生活的重大事件,也是传统纸媒在报道中的攻坚战。2016年青岛两会,适值“十二五”收官及“十三五”开局之年,做好两会报道,更是对本地生活类媒体的重要考验。两会期间,青岛早报改变往年报道思路,通过传媒融合、讲述百姓故事的思路,彰显了传统纸媒的内容力量。期间,青岛早报的报道团队共采访代表委员及市民200多人,刊发77个整版、300余篇稿件,共计22万余字,并将政治正确、政策准确、解读精确的严格要求贯穿始终,塑造出“百姓为‘根’、创新为‘媒’”的理念。
面对重大事件的报道,青岛早报打破了部门界限,成立了“两会报道项目组”,抽调包括新闻、编辑、新媒体、设计等10个部门的记者、编辑、美编,组成了21人的报道团队,人数创历届报道新高。报道团队建立后,按照职责明确分工,将团队划分为采访报道组(人大小组、政协小组)、编辑组、新媒体组、摄影组和版式设计组等5个组别。
新的媒体环境下,作为传统纸媒的青岛早报不甘人后,创新报道刊发渠道,将高质量稿件与新媒体平台相结合,加大深度报道的覆盖面。为了让读者耳目一新,增强新闻稿件的延展性,青岛早报新媒体团队实现媒体融合,策划视频、二维码、微信等环节,率先将代表委员声音以短视频的方式上传到新媒体,通过扫描报纸二维码观看,有趣又有深度。在2月16日预热报道中,《展望未来五年 我有个美丽的梦》,首次运用扫二维码看视频的创意,让不同的声音秀出不同的梦想,延伸了纸媒的立体感和宽度。
报道理念是一组大型系列报道的精髓,报道组采取“订单制”方式,把每项采访任务变成一张订单,落实到报道小组的每个人。以深入解读政策体现“全方位”,以报纸网络融合体现“全媒体”,以代表委员和市民集体发声体现“全参与”。新理念的形成确保两会报道内容不断推陈出新。
2016年2月18日的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以及次日的“十三五”规划解读,集中体现了“全方位、全媒体、全参与”报道理念。这两组报道中,报道团队细心分析已发布的政策,采访各部门负责人解读,内容务必详尽,这是“全方位”的要求;夜班领导签版后,稿件第一时间传送给新媒体部门,在新媒体平台组稿待发,这是“全媒体”的要求;政策解读不仅需要各部门素材,为增强新闻可读性和延展性,报道团队还采访市民,谈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感受、期待,采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谈对“十三五”期间工作的设想和建议,有内容、有观点才换来了两组报道的“张力”,这是“全参与”的要求。
青岛两会将决定这个城市的未来发展,因此在解读新政策上,也要有突破固有思维,达到相应“高度”。报道团队今年更注重与政府职能部门的联系,树立青岛早报的影响力。除了原有的固定栏目“区市书记访谈”,今年,报道团队还创新性地邀请各职能部门“一把手”解读政策。例如,在2月19日的“十三五”解读中,青岛早报记者多方联系,终于邀请到市科技局局长姜波解读《平台要倍增 人人当创客》,同时还约来市人社局局长纪敏、市民政局局长曹勇、市卫计委主任杨锡祥等亮相,解读《“一刻钟”就医 “十分钟”养老》,详细解答百姓最关心的话题,引发全社会更多关注,树立起青岛早报两会报道的权威性。
读者是报纸的生命所在,贴近群众的新闻才是有价值的新闻。两会报道中,青岛早报报道团队创新报道方式,以贴近百姓为切入点、以百姓视角为出发点、以百姓声音为落脚点,着重体现政府政策与百姓的关联、代表委员与百姓的联系、体现“百姓声音”在两会上的传递,架起百姓与两会互动的桥梁。在整个过程中,记者们带着话题寻找最合拍的受益市民、最有观点有梦想的拼搏者,采集到许多有价值的“百姓故事”。
两会开幕后,青岛早报启动了“五年梦想”,在“十三五”规划发布前,说说老百姓的梦想,提出自己对未来的期望。两会期间,代表和委员的建议、提案,多数都关系民生,同样它们也都源自于市民生活。为了表达“百姓故事”,团队将目光指向建议和提案的背后故事,追溯建议和提案是怎么形成的,稿件《每条建议提案都是百姓开的头》,换了一个角度写两会文章,为两会报道找到了百姓的“根”。
“百姓故事”的报道,在2月21日的市办实事解读中,效果达到了极致。摒弃了往年解读实事的固定模式,今年早报两会报道团队以实事内容为引,政策解读为辅,而核心看点则成为受益人的“百姓故事”。拿《想创业就业 机会有的是》来说,一名本科生回到技工院校学技术,他将有机会获得更好的工作平台,灿烂的笑容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冀,让每个读者都感觉心里暖暖的。
众人拾柴火焰高,青岛早报的频频创新被社会各界点赞。“高精准”和“接地气”相融合,让整个报道从百姓中来,又回到百姓中去。接地气的报道自然不乏影响力,报道推出后,众多主管部门负责人、广告商家、读者纷纷称赞,显著提升了青岛早报的品牌力量。
青岛早报两会报道特别注重百姓声音,将民生领域老百姓的故事发表到报纸上,许多人都是第一次登上报纸版面,这让他们成为亲友眼里的“大明星”,左邻右舍、亲戚朋友纷纷打电话道喜。
[1] 臧旭平.重大新闻题材的传播价值规律研究[J] .科技传播,2016(11):38.
[2] 陈珂.新思考:新闻 出版 探索 创新[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122.
[3] 高菲.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的转型融合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5(14):128.
G212
A
1674-8883(2016)17-023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