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杨子赟
日语教学改革思考与实践研究
东华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杨子赟
随着日本企业在国内的不断增多,以及我国与日本的交流日益频繁,我国对于日语人才的需求量正在与日俱增,这意味着日语教学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开始进行新的转变,这对于日语教学工作而言是一项艰巨的挑战。本文将从日语教学工作的方式方法,以及反思等方面对日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进行探讨,旨在为今后日语教学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也为我国日语人才的培养奉献绵薄之力。
日语教学思考发展
随着当今企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日语人才的要求也相应提高,所以传统的日语教学早已无法满足我国对于人才的需求,因此日语教学工作者势必要在教学工作上做出改变,这已经成为了我国日语教学工作中迫在眉睫之事。在传统的日语教学工作中,老师往往只根据教材对学生进行语法教授,而这种教授方式及内容根本无法与今后的工作发展接轨,因此调整教学方法与授课内容是进行日语改革的首要工作。
想要培养适合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我国必须将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使之能够符合当今社会的需要,首先要对教材的时效性进行调整,我国很多日语教材过于老旧,没有及时更新,使得很多教学内容与当今时事发展变化不符,因此要及时进行调整,这样学生在学习后才不会无法与社会发展脱轨。
其次,教师不应完全将教学重点放在教材提供的基本语法单词上,而是应该将语法单词与相关知识结合,让学生了解日本文化而非单纯学习日语,毕竟学生学习日语是为了使用它,如果学生对日本文化的了解不够透彻那么就会在使用日语的过程中犯一些使用不当的错误。比如很多中国人在说再见时喜欢用“さよなら”,然而他们不了解的是,“さよなら”并不使用在平时的告别中,而是指很长一段时间不能见面的告别,如果仅仅是短时间告别,第二天还会再见面的话通常会用“またあした”,如此一来,很多只知皮毛的日语学习者就会在使用时用错。这就意味着教学工作者不仅仅需要教授学生单词的含义,更要教授他们如何来进行使用,使用日语单词不仅要分场合,还要分时间,更要分对象,这不是简单几句话可以解释清楚的,而是要建立在对日本文化了解的基础上。因此老师必须花费时间将日本的人文地理、历史文化、经济生活、风俗习惯、政治面貌等内容与课程相结合,这样不仅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到异国文化,更能使学生对日语学习提升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了这些内容后,对日语的掌握将不再是片面而肤浅的。
无论是哪个学科的教学都不应该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法为主,新课改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方针同样适用于日语教学,而且这种改变迫在眉睫。传统的教学围绕着教师展开,学生往往只是机械的听与记,这就导致他们缺少必要的口语练习,学完了语言后也只能做个“哑巴”,语言的教学必须给予学生口语练习的机会,否则语言学来不能讲,学之无用。教师要及时转变心态,将教学主体地位交还学生,改变自己一人唱独角的习惯,丰富教学方法与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来思考及表达,这样既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又能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出一个主题,让学生们在课下时间分组进行探究,学生们可以互相合作、查阅资料,围绕着这个话题不断展开讨论,继而将讨论结果呈现在课堂上,当表达有误的时候,教师适当适时的予以更正。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话剧表演,让学生们自行选角,自行编演,这样不仅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让学生在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的愉悦感。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设置比赛,让学生在竞争机制中对日语的学习增加紧迫感。
除了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想要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符合社会工作的需要,就必须将职业技能与专业知识相结合,让课堂成为一个实践场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让学生在踏入社会时可以处于不败地位。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恰如其分地使用所学日语,更加适应社会发展以及形势变化,学校有义务为学生创设“走出去”的机会,学校可以多方走动为学生增加一些出国留学的可能性,让学生走出国门到日本进行实地了解与学习,在与日本真正做到零距离交流接触的过程中,学生的口语能力以及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将会得到显著提高。然而这种出国交流的机会往往是有限的,即使学校想要加大力度,也不可能将所有学生送往日本,因此,一些国内实践学习的机会也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可以尝试与日本企业进行合作往来,定期将学生送入日企参加实习工作,一方面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另一方面力求让学生尽快对工作职能加以了解。这种开放式教学将为学生扎实的听说读写能力打下良好基础,同时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语言教学的最大禁忌是一味的听,而缺少实践,日语课堂应该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将自由轻松的课堂氛围与充实饱满的社会实践一同还给学生,让学生得以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充分地展示自己、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学生唯有真正全身心投入进去,而不是机械学习老师所讲授的内容,开始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提高,才能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才能在今后的工作环境下不断发展自身以求适应。究其本质,日语教学培养的是全面突破型人才,而不是高分考生。只有恢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使日语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1]张晓希.基础日语教学新模式的探讨与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5
[2]姜玲.主动性教学模式在《基础日语》中的运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