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走出学校文化建设的误区
——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再思考

2016-03-02 05:50陈赞钦
新课程 2016年2期
关键词:学校建设文化

陈赞钦

(漳州市华安县实验小学)

以人为本,走出学校文化建设的误区
——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再思考

陈赞钦

(漳州市华安县实验小学)

学校文化应指有关教学活动及其他一切活动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形态,当前学校文化的浅和散,物质文化的简单堆砌和价值核心的浅显零散使得学校表面光鲜的外衣下只是一棵苍白的心。部分学校在学校文化建设上出现了偏离,甚至走入了误区,应及时制定学校发展规划,让校长有正确的学校文化观,落实“以生为本”理念,构建多元成长平台,教师提升促进学校内涵文化,探索特色课程开发实施,课程文化服务孩子个性成长,走出学校文化建设的误区。

学校文化建设;以人为本;成长平台

近年来,关于学校文化的话题层出不穷,“没有文化的学校就是没有灵魂的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窗口”“学校文化引领学校的未来”“一流文化造就一流学生”等观点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在学校文化建设的大潮中学生渐渐无所适从,一时间文化纷至沓来,像春天回迁的鸟儿寻找自己的栖息地,也像漂泊的游子重回早已模糊的故乡。无论什么场合,人们总喜欢把“文化”这一个词提出来说,好像哪个场合没有说到“文化”,就显得没有了“水平”,缺乏了“品位”,当前学校文化的浅和散,物质文化的简单堆砌和价值核心的浅显零散使得学校表面光鲜的外衣下只是一颗苍白的心。有部分学校在学校文化建设上出现了偏离,甚至走入了误区:

现象一:在学校文化建设中,不少学校只是在硬件上大做文章,如大兴土木,大种花草,大建高楼,似乎教学楼漂亮了,绿化美了,卫生好了,把校园文化建设简单地等同于校园、学生教室、教学专用室的环境布置,把校园文化建设只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门面”。

现象二: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有的学校把校园各种布置的设计全部承包给广告公司策划,由此也出现了很多校园文化策划公司,结果布置起来显现成人化,既没有锻炼学生能力,也不知不觉拉远了校园与教师、学生之间的距离。

现象三:在学校文化建设中,也有一些学校“轰轰烈烈”地大搞活动,结果师生疲于应付,片面地认为活动越多,学校文化氛围越浓,而却疏忽了一些日常行为规范和道德教育……

一、制订学校发展规划,校长应有正确的学校文化观

校长需确立正确的学校文化建设观,那么,如何树立正确的学校文化建设观呢?

(一)制订符合实际的学校发展规划

对于一所学校来说,学校文化建设应该首先考虑学校发展规划,这个规划应该主题鲜明,也就是要根据学校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情况,给自己的学校文化建设“定调”,如果所定的“调”过高或过低,甚至偏离主题,那么可能会阻碍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也有可能误导师生的成长,因此一个校长接手一所学校首先应该做的是分析学校的现状。如,学校有何发展优势,存在着何种劣势,学校师资队伍的原有水平,师资队伍的补充态势,学生数量的可能来源,学生的生源质量,当地社会及人才资源等。只有全面清楚地进行分析,才能确立科学而符合实际的发展规划,而且,这样的发展规划不能只是校长一个人在做,应让更多的教师代表、学生家长、社会人士参与,增加认同感和理解度。由于学校地处老城区,地理条件限制、教学环境落后、生源流失等原因造成的教育现状,与其他学校比师资力量、比生源素质、比设施条件,我校的整体状况均处于落后状态。因此在校文化上,本校定位于“书香校园快乐童年”。立足于“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办学理念,提出“书香浸润灵魂,品行奠基人生,文化滋养个性”的目标,阅读成为生活的办学目标。

(二)确立师生共同追求的价值观

笔者曾经参加一个地方的小学校长竞岗演说评审,当评审专家向校长问:“你在学校这三年的发展上做了哪些工作?确立了哪一种办学理念?”该校长骄傲地说:“我为学校建了三幢宏伟的教学楼,集资几千万,至于什么育人理念,都是我们老师的事了,我根本没有时间管这些……”我想这样的校长是值得担忧的,因为并不是“有钱”就有好教育,气派的校舍只是穿了一件漂亮的衣裳,内涵的发展才是一所学校师生发展的可行路径,育人理念才是引领师生发展的学校文化价值。北京崇文学校提出,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成长,学校校长向家长们承诺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里都能找到他们孩子的每一张作品,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平台的展示。这就是学校育人理念下形成的长期发展人的学校文化。

二、落实“以生为本”理念,物态文化应契合学生的天性

(一)建设契合学生天性的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对人特别是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学校应加强物态文化建设力度,比如建校中林、校中景、伟人雕塑、名人名言、艺术长廊、文化墙、主题浮雕、校史室、艺术馆、让花草会说话、让墙壁能出声等,学校文化建设的同时应该从孩子的天性出发。

(二)布置契合学生天性的班级环境

学校文化环境还包括班级文化环境,班级是学生最常呆的地方,是学生自己的家园,班级文化环境布置,经常被教师误认为“要利用一切可用空间,使教室的每一面墙都会说话,每一个角落都能启智、传情”,因而许多教师费尽心思,全部包办,结果能张贴的地方都被张贴了,班级里“花红柳绿、热热闹闹”,但没有真正达到适合学生身心发展、净化心灵、陶冶精神的目的。

三、构建多元成长平台,教师提升促进学校内涵文化

(一)构建论坛

论坛包括“师德论坛”“书香杏坛”“骨干教师论坛”“人文论坛”。全校教师不分年龄学科,人人都要上台,讲自己的教育案例、教育故事、读书心得、学习体会,谈实践、谈体验、谈感情,共同分享人生哲理、育人经验、教育智慧。“四坛”交替争鸣:“师德论坛”无形中树立了一批批言行一致,身正为范的育人楷模;“书香论坛”经典荟萃,带领大家徜徉书香世界,书香致远,润泽人生;“骨干教师论坛”让典型示范得到辐射;“人文讲坛”,诠释着“文化启迪智慧、文化润泽生命、文化安身立命”的人文理念。

(二)在“十课”中提水平

搭建“十种课堂”。即行政调研课、新教师汇报课、年段教研课、青年教师成长课、青年教师创优课、高级教师展示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同伴合作研讨课、校级观摩研讨课、名师示范课。这样,课堂成为淬炼名师的大熔炉,学校努力构建的这些平台,让教师在分层中提高,在提高中走向成功。

四、探索特色课程开发实施,课程文化服务学生个性成长

(一)人文修养类特色校本课程

1.营造书香校园氛围,让学生诵读经典诗文

2013年,学校利用暑假,组织人员进行多方的收集和整理,编写了《华安实小经典诵读校本教材》。2014年,我校进一步深化国学进课堂活动,编印十二册的《国学》教材,利用每周五的第一节课作为国学课。在全体师生中形成读精品、颂经典的读书热潮,大兴读书学习之风。

以这两书为基础,学校制定了经典诵读活动方案、计划。主要活动措施是:(1)确保诵读时间。(2)在诵读措施上创造“四条途径”,激发诵读兴趣。一听、二看、三抄、四赛。(3)在语文教研组中开展经典诵读专题校本教研活动,研究学生的记忆规律,探讨经典诵读教学的方法,配合学校的“书香校园”建设,让学生先背诵大量的经典,实现“量”的积累,充分汲取经典文化的精华,得到经典文化的浸润,厚积而薄发,把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4)借助于家长的帮助,动员家长为孩子课外诵读经典给予支持,让他们结合生活情景,引导学生把记忆中的经典文化还原生活——也就是看到某种景色,或在某个生活细节,引导孩子说出与之相应的经典名句来。

2.挖掘地方亮点,联合编撰地方教材

本学期我校与县旅游局联合编写了《华安三宝》校本地方教材。让学生了解华安,激发学生热爱华安,建设家乡的情感。学校这本教材作为循环使用教材,安排进课程表,由专门的教师任教,并通过知识竞赛、笔试等方法进行考核。

并且发动全校家长收集发生在华安境内的有关国学流传的传统故事,如九龙三公、童将军等,以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有关国学传统的故事,编成校本课程《茶烘颂》,成为国学教育的一个延伸,通过发生在身边的故事来感受、启迪。

3.传承民族书法,沉积中华历史文化

书法特色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营造了浓浓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了办学品位。练好钢笔字是我校师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新学期我校请一位书法过九级的教师为学生编写了书法教材。我校把每周三下午的第一节短课(20分钟)作文书法指导课。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练字。另外,学校也开设了书法社团有书法功底较强的教师负责指导学生练写钢笔字和毛笔字。

4.创办特色校刊,扩大教育影响力

我校校刊《榕凤学苑》的发行开创了我县小学创办刊物的新纪元,现已发行三期,为学生的写作搭建了广阔的平台。校刊上的两名教师、八名学生的作品现已被CN报刊《学生周报》转载。而且《学生周报》的编辑们在2012及2014年亲自到华发实小来了解指导我校校刊的编辑。过后在《学生周报》用两个专版介绍了我校的校刊。校刊的创办得到领导、群众的极力支持与赞扬。“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我们继续将校刊创办得更好!

(二)综合实践类特色校本课程让学生亲体验

1.创建音乐基地,提升艺术教育水平

音乐教育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搭建了广阔的发展平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开设的声乐艺术课,是在响应县教育局“一生一特长”的大背景下、结合我校校情,开创的特色教育之路。依托音乐基地校的有利条件,再加上聘请外校专职教师,这学期我校一年级开设陶笛课,二年级开设葫芦丝课,三年级开设竖笛课,四年级开设快板课。班班有特色,人人有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做到每个实小的学生都会一样乐器,成为学校的一个特色。

2.开展亲子阅读,凝聚家庭促社会和谐

为深化亲子阅读活动,学校还大力开展了周末快乐游、推荐一本好书、书香家庭评选等活动。每周三早读课为晨讲课,设立一本读书笔记《学海拾贝》,记录好词好句。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跟踪,学校专门做了一个阅读网站“榕凤学苑”,作为学生阅读考试等级测试,让学生课外阅读落到实处。

3.实行“三星”评价,星光大道、蒸蒸日上

2013年开始,我校还实行了“三星学生”奖励条例,凡进入本校就读的学生即可获一本《蒸蒸日上》手册和一枚铜星,表明其已经成为光荣的华安实小的学生。并从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参加各级各类比赛等十五条奖励措施,累积十颗铜星即可申请晋升奖励一颗银星,十颗银星晋升奖励一颗金星,铜星由班主任或教师颁发,银星由中层领导颁发,金星由校级领导颁发。以此激励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生为了得一颗星,可以连教师没要求的课文也背,家长孩子争星之风蔚然成风。

4.深化社团活动,培养学生艺术特长

我校严格按《福建省中小学课程计划》的有关规定开齐各类课程,开足课时,确保学生每天一个小时课外活动时间的落实,举行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学校由学生愿选择的基础上,全校打乱分为三十多个社团,有象棋社、经典诵读社、小提琴社等。为结合本校开展的国学传统文化,准备引进南拳来作为大课间活动项目,配合本校的国学教育。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们特色课程的开发实施解决了学生发展和个体需求的差异,落实了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权,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地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之,建设学校文化一定要“以人为本”,避免走入建设的误区,紧紧抓住促进“师生发展”这一条线,与学校特色办学和内涵发展结合起来,与构建多元化的育人模式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文化建设与育人目标的高度统一。

[1]袁先潋.学校文化力的建设策略[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2.

[2]樊浩.文化与安身立命[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02.

·编辑韩晓

猜你喜欢
学校建设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