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
(重庆市彭水县龙射镇中心校)
精细化
——有效教学的必经之路
陈俊
(重庆市彭水县龙射镇中心校)
课堂教学应该走“精细化”发展的路子。现在乃至今后若干年要致力于“精细化”。目前,农村学校的基本情况是:新课标理念气氛浓厚,课堂教学的精细化则难实践。精细化教学是课堂教学必须迈过的一道坎。“细”是精细化的必由之路,“精”是精细化的自然结果。教师素质是课堂教学能否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是课堂精细化教学的核心动力。
精细化;细节精神;教师素质
课堂教学应该走“精细化”发展的路子。我们现在乃至今后若干年都要致力于“精细化”。
精者,去粗也,不断提炼,精心筛选,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细者,入微也,究其根由,由粗及细,从而找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精细化教学,不少人已在尝试。我把精细化教学当成一项使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精细化教学的发展。我认为,精细化教学应从以下三方面切入:
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实效,把学生教好,是每一位教师的共同心愿。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有意或无意地犯下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结果在很多时候,事与愿违。当老师的素质没有随着时代进步而得到相应的提升时,教师的个人素质就会对有效地实施精细化教学造成不良影响,成为制约学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
1.目空一切,不思进取
有相当多的教师,总认为自己是大学毕业、什么题我不会做,什么书我不会教?甚至一些教师认为自己在本校、本区域内已经在同行中成为老大了,没有什么可以忧虑的了。目空一切的教师必然将身边人对他“你还需要提高,还需要学习,还需要对现代课堂有一个更高、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还需要对课堂有足够的估计和准备”等话置若罔闻,这些帮助和启发他们思维及行为的话语全部当作耳边风。他们反而嘲讽别人是“杞人忧天”。他会说,“在我的教书生涯里,从来没有失败的字眼。”这种妄自尊大的心态,必然使教师难以踏踏实实地做事,难以切实做好教学的基础工作,难以达到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使他们不再对教学更深、更细、更精地探研,故步自封,更谈不上精细化教学了。因为,在一定程度上,课程是由课堂上无数个细节共同组成的。所以,关注现场与细节是提升教学智慧的必经之路。新课程教学改革,最终要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细节上实践和体现。
2.随意性、盲目性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计划性,粗放式教学是教师无法提高课堂实效的根本原因。教师在工作中由于盲目、无知或不知所为而导致的随意性,常常会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并且还会给学生带来重大危害。
教学犹如一场持久的战争,粗放型老师就犹如西楚霸王,忽视了战争中细节情况的变化,最终也将成为教学中的西楚霸王,所以要注重精细化教学,千万不可沽名学霸王。
要做好精细化教学,作为教师,首先就要不断地提升自己,不断地学习更多知识,掌握更新的教学手段。因为无论什么时候,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核心。
教师最基本的服务对象就是学生,作为教师应该把“教育是做人”的观念不断渗入自己的脑海深处,促进自我思维和观念的更新、改变,逐渐形成独特的教师风范。
性格决定命运,气度影响格局。一个教师能否做强做大,关键在于教师的个人素养。要教育学生,必先做人。两眼总是盯着钱,心中有种种惑人的“小算盘”的教师是绝对不可能把教育做大的;只有把学生的终身发展摆在第一位,你才能去花费很大功夫,充实、完善自我。我越来越觉得能不断地学习、思考已成为教师必备的一项素质。我们的教师都受过很好的学校教育,现在回过头来看,以前在校教育帮不了我们太多,它最多在我们脑子里制造一个可以再接受更多知识的空间,就像在商店里放了一些空货架,这些货架上能摆多少东西,摆什么东西,怎么摆,都要靠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和思考。学习和思考多了,人的知识才会变得丰富,才能够实现与度过的时光同步积累。有时,我们遇到一些不解的问题,习惯去征询别人的意见,可往往又觉得别人的意见离我们很远,执行的结果更与我们的期望有着很大的差距,因为别人的思考不是我们的思考,用别人的思想来指挥我们的行动是很难的。所以,自己的事情最终要我们自己想通,这一点别人替代不了。
对于教师来说,人人都能够从宏观的角度来谈新课标精神,却往往忽略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细枝末节。然而,正是轻视课堂教学细节的粗放式教学,导致了许多教学课堂的失败。我们必须看到细节精神是精细化教学的精髓,是有效提升教学水平的关键。
无论教师的理念多么先进,多么完善,最终都要落实到每一个细节,只有细节的成功,才能保证整体教学的成功。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的一句名言最能体现细节精神的丰富内涵:什么叫做不简单?能够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叫做不容易?大家公认的,非常容易的事情,非常认真地做好它,就是不容易。
培养细节精神就是超越标准,培养细节精神能够提升文化修养。老子云:“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周恩来一贯提倡注重细节,他自己也是关照小事,成就大事的典范。所以,一个教师,无论做人、做事,都要培养细节精神,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才能把教育做好、做强。
于步军.教学要关注细节[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05).
·编辑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