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文本,突破文言文教学瓶颈

2016-03-02 23:48:33福建建瓯四中吴慧红
学苑教育 2016年18期
关键词:文言文文本课文

福建建瓯四中 吴慧红

巧借文本,突破文言文教学瓶颈

福建建瓯四中 吴慧红

文言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文言文教学的低效又困扰着语文教师,本文从走出传统语文教学模式,把基础知识的讲解与内容挖掘并举,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努力探索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模式,切实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文言文教学有效的方法巧借文本

传统文言文教学强调“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目前大多语文老师文言文教学多采用先从整体上把握重点字词、文言文句式,再对内容分析挖掘。我认为这些教学模式,遏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精神,学生思维能力得不到提高。所以,我主张以意率文,把基础知识的讲解与内容挖掘并重,应用实际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以改变文言文教学低效的现状。

一、巧借文本释疑,讲出美来——理解文本的人文内涵,这是关键

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我的每堂课均从设疑开始,老师问,学生答;学生问,老师或学生答。师生一起对问题及时完善,或归纳,或概括,或明确范围,这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质疑能力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冯可儿说,换个地点,同样是高档的,我们一场会议举办下来,完全可以省下壹贰拾万圆的费用,为什么非要在常青树举办?难道去那里开会才半天,就跟里面的服务员什么的暗渡陈仓了?

如教学《桃花源记》,我是这样设疑导课的:“同学们当你看到课题时,你能想到与课题有关的成语吗?”“谁来说说你心中的世外桃源?”接着进一步提问:“陶渊明心中的世外桃源又是怎样的呢?它美在哪里?试着用文中的原句回答。”“桃花源自然美,人情美让多少人陶醉啊!渔人也陶醉其中,他流连忘返了吗?”“他离开时,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渔人出桃花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不复得路’?”拓展延伸问题有:“你觉得文末‘后遂无问津者’有什么言外之意?”“想一想在东晋时代,这么美的地方真的存在吗”“有人说陶渊明《桃花源记》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说他是消极避世,你怎样评价?”这些问题随着课文的讲解一个个出炉,老师从生成中因势利导,讲出美来,美即作品的核心价值,精髓所在,课堂教学均从这里展开延伸。

二、巧借文本指导,练出实来——文言文的学习落到实处,这是基础

七年级教学建议中指出:“由于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教学前,有必要先谈谈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要特别注意文言文字词的基础性积累,在积累过程中要关注方法。”教师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呢?以初中文言文第一篇《童趣》为例。如:课上我们采取合作学习,强调注意:读懂文章写的内容,你是怎样读懂的?你用了什么方法?而后学生接龙翻译,老师奇妙插话、点拨,进行组际交流。如老师问:“‘睁大’从何而来、‘所以’是怎样译出来的?”生答:“‘张目’的‘张’可译为‘睁大’,‘故’可译为‘所以’。”师:“你是怎么想到这样翻译的?”学生:“用现在的词去换”,“对,这就是文言文翻译中的换字法”,“你又怎么知道‘项为之强’是‘脖子为这都僵硬了’?”学生:“书下有注释。”师:“这就是查看注释法。”学生:“‘定神细视’可译为‘定下心来仔细观察’。”师:“这就是加字法。”课堂上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这一过程中,我补充了文言文通假字的知识。第一堂文言文教学中,我注重学习方法和技巧上的指导,让文言文学习落到实处。

称量100g钼精矿,分别加入助溶剂9g Co-NC,8g复合氟化物,200mL 30%HCl,反应温度 75℃,充分搅拌反应,分别考察 1、1.5、2、2.5、3、3.5h 反应时间对铁和硅的含量影响,结果见表2。

文言文教学有一个大目标,就是把古今言殊的障碍打通,善于揣摩语言,训练敏锐语感,让学生发现古今汉语在表意上的本然联系。为此,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就要引导学生去揣摩词与词、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准确领会文意,从语言表达习惯上去求得作者表情达意相契合的心灵默契,继而在完成基础知识任务学习时情感目标也得以实现。

三、巧借文本注释,悟出道来——掌握文言文语句的翻译方法,这是根本

在文言文教学中文言文虚词是教学难点,需帮助学生找出规律,促其牢固掌握。如出现频率很高的“之”字,常见的有:作代词用,可以指代人、事、物;作助词,既可作结构助词“的”,有时无实在意义,可不译;作动词,这种情况不大多见,如“辍耕之垄上”。同样,重点词语的解释、通假字、古今异体字、一词多义现象、词类活用等,都可以让学生把课堂所学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这样既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也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又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让文言文教学落到实处。

教学中需明确,语句翻译不能只顾眼前,要纵观前后,甚至是全篇。一句话,不能只满足于看注释对课文,或者从参考书中找到译文来对照,而是要仔细体会古人的生活,辨析字词句篇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准确理解和翻译文言文。美化的译文,不仅会带给学习者极大的美感,而且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内容的理解、用词的选择、语法的运用等更深刻地理解了文本,还能促进写作,培养想象力,陶冶情操,也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巧借文本注释,点出活来——实现能力迁移的目标,这是目的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以课文为例,教师通过一篇篇课文的教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训练学生,让学生形成能力的转移,使学生能活学活用,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当然要让学生达到如《课程标准》中的:“学生应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光靠课内教材上为数不多的文章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中,我上网选取了一些与课文难易相当、人文性较强的课外文言文作为训练材料来训练学生,让学生的课内学习迁移到课外,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的目的。

Combining the mathematical model defined by Eqs.(1)–(3),the transfer function of the hydraulic section is

教学实践证明,以意率文,以问题的思考和探究带动字词句的理解和落实,是初中文言文教学切实可行的模式,长此以往,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必然会提高,学习的境界定然也会提高。

猜你喜欢
文言文文本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2:54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语文知识(2015年11期)2015-02-28 22: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