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连江县蓼沿中心小学 王学模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
福建省连江县蓼沿中心小学 王学模
阅读教学是重要的小学语文教学环节,阅读不仅直接影响了小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与学习能力,而且对数学、英语等相关学科的学习效果产生深远的影响和意义。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突出表现在不能够尊重儿童的个性化发展特征,过于枯燥的教学方法,大大降低了孩子们对阅读课的兴趣,阅读能力也缺乏有效的提升。笔者通过对自己教学经验的总结,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对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展开分析。
小学语文课堂个性化阅读教学教学方法有效策略
小学生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是我国当前小学课改的重中之重,其中,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对培养孩子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意义。阅读课是让读者自己理解和体会文本意境和主旨的过程,不同人对同一句话或者段落的内容有不同的领悟和思考。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强调思想的集中和答案的统一性,将所谓的标准答案强灌给学生,不能真正的培养和启发小学生自己的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明确个性化阅读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不能用自己的情感和态度取代小学生独特的理解和审美,要让学生自己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能够通过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和生成过程为学生搭建展示个性发展的平台,开拓小学生能力发展的空间,让小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和分析者,让小学生在交流和互动中实现个性化阅读的常态化与动态化,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科学的阅读习惯。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不断改革和进步,要突破旧的教学模式和理念的束缚,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渐进的摸索和深化的过程,当前一些基层小学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需要我们针对性地归纳和总结,共同寻找积极有效的对策,提高小学生阅读个性化教学效果。大概体现以下几点问题:
首先,对学生主体地位概念理解不透彻,一些教师误认为课堂主体地位就是让孩子完全自主学习,“放羊式”的教育,这种教育方式忽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不仅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还丧失了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的功能性,不利于课程标准的实现,造成了阅读课堂的表面热闹和低效。
其次,有的小学语文课堂尤其是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仍然受制于应试教育观念的羁绊,不能尊重小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的中心地位,过分关注文本的知识性要求,不能让小学生充分锻炼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忽略了文本对于思想、情感的引导作用,教师过多的指导降低了学生自主思考的积极性,影响孩子的思维方式。
再次,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手段和方法僵化、单一,不能正确理解个性化阅读是一种教学目标和观念,缺乏通过多种生动的教学模式吸引小学生注意力的灵活性。
1.教会小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科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提升小学生对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使其明确个性化阅读对提高自身的语文综合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观念上形成个性化阅读意识。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指导小学生如何正确展开自主分析和思考问题,给小学生时间和空间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活动,学会自主思考,认真从文章阅读中获得体会和情感。高年级小学生虽然具有了一定的阅历和知识结构,但是知识层次仍然比较低,理解和阅读能力有限,教师不能片面强调个性化阅读的概念,而应深入浅出地引导小学生对文本进行欣赏和鉴别,增强个性化的辅导和学法点拨。例如五年级《草原》教学中,在对文本进行初步的生字词练习和整体认知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启发小学生回顾记叙文的描写顺序,按照作者访问大草原的顺序进行分段,学生可以将作者初入草原——访问公社——蒙古包外见闻——蒙古包里活动——离开草原等阶段性访问过程划分为不同的自然段,大概有三种划分方法,只要学生能够说出划分段落的依据和理由,教师就予以肯定。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了深刻的了解,同时能结合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实现与作者创作心情的共鸣,从而通过这种移情效果,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
2.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
个性化阅读教学开展的必要前提是小学生对自主阅读有兴趣,喜欢语文阅读,这样才能够在课堂上配合老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中强制小学生进行阅读和做题的方式。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1)情境阅读法。
语文教材是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基本素材,教师必须充分掌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根据不同的教学单元创设合理的教学和阅读情境,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实现个性化阅读的良好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创设角色扮演情境,让小学生将阅读文本中的情节改编成小短剧,小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和表演,在情境中受到情绪上的感染,既能够增强阅读课堂的趣味性,也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思考和领会。例如《草船借箭》课堂中,教师可以取其中的精彩片段让小学生分组朗读,每小组四名同学,分别阅读旁白、诸葛亮、鲁肃、周瑜。学生熟练之后,教师可以提出让小学生自主设计动作和表情,将朗读变成表演,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层次、趣味化的演绎。小学生在故事和表演情境中,为了让自己的表现更加生动和优秀,会努力研究和深入理解,揣摩人物性格和心理活动,从而激发了阅读的兴趣和信心。每个学生在表演时会带着自己对文本的思考印记,流露出自己的价值观和情感,表达了自己的喜好和态度,真正落实了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理念。
(2)合作探究阅读法。
阅读需要读者对文本的意义进行分析,同时加入自己的解读和思考。小学语文课堂应该鼓励小学生对文本全面审视,从不同的视角对文本进行探究和质疑,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个性化阅读教学过程,就要让学生将自主阅读思考与合作讨论结合起来,对文本内容、内涵、作者意图、渗透的情感和审美等全面分析,学生在个性化阅读过程中,体会文本蕴含的真善美和人文情怀。教师在学生产生质疑时,可以适度点拨、提示和启发,进一步激发小学生对文本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充分发表疑惑的问题所在,师生共同思考。改变传统教学中千人一面的思维方式和答案,回归语文阅读原本的见仁见智,学生提出个性化观点的过程,就是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意识萌芽的开始,教师要学会尊重不同学生对于求新求异的意识,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例如《唯一的听众》教学时,教师可以设置探究问题:如果老人当时对作者说出自己是音乐学院的教授,会对作者的音乐之路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教师将小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对假设问题进行想象和猜测,更加深刻的挖掘作者创作的真实意图,进一步揣测和领会音乐教授的良苦用心。在讨论和思索中,教师教会学生观察人物身上体现的人性光辉,培养小学生的人文主义情怀,增强个性化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3.为小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搭建平台。
高年级小学生和中低年级小学生相比具有较强的阅历和能力,语文教师要重视他们在个性化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因此必须对文本中渗透的情感价值进行点拨,让学生学会感悟与领会,并且能够将作者的意图进行升华和拓展。例如《怀念母亲》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创设出感人的教学情境,在《烛光里的妈妈》歌曲中,让小学生自由抒发对自己母亲的深厚感情,联系作者的创作背景,能够更加刻骨地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依恋和对祖国的怀念,明白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这句话蕴含的意义。教师进一步引导和拓展,我们作为幸福的一代,如何能回报自己的母亲、报效国家呢?让小学生进行课外的练笔,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与作者的思想形成共鸣,跨越了时间和空间,体会到母爱之永恒,赤子之心不变。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要求教师要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科学阅读,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积极性,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1]赵芸.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之我见.当代教育之窗.2012(5)
[2]颜娅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教育教学参考.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