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菊香
(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教育局)
校园文化和校园管理:儿童视角不可或缺
江菊香
(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教育局)
好的校园文化,应该拓展孩子们的精神领域,应该懂得轮耕换种,为生命个体引进源源不断之生命活水。好的校园文化管理中,不仅仅要注重成人视角,也要注重儿童视角;不仅仅注重显性教育,也要凸显隐性教育;不仅仅注重常规教育,也要提倡特色教育。而做到这一点,必须从儿童视角出发:对儿童天性有更多的体察,对儿童的生命境遇更透彻的理解,更多样的视角和更柔软的包容,从而带来更丰富的愉悦方式和更精彩的校园底气。
儿童视角;隐性教育;特色教育
所谓“温馨家园、你我共建”,不能仅仅成为领导案头“摆设”的口号,更应该心有所思,行亦随之。
很多中小学的校园里,校园文化的布置,或出于成人视角,或处处为领导着想,偏偏与儿童无关。比如在环境布置上,追求“特色”或流行元素,而不是首先考虑是否贴近孩子们的内心。单单是学校走廊文化就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且不管内容如何,仅仅是孩子们的书画作品悬挂的位置就令人困惑:在楼道里一米五以上的墙壁上悬挂,恰是领导或成人观看的高度,小学一二年级的小学生踮起脚尖,伸长脖子,也无法窥见墙上的真相。这样的仰望除了让孩子们腰酸腿疼以外,什么都不会发生。
所以,提倡从儿童视角出发创建快乐校园不可或缺。所谓“儿童视角”,就是基于儿童,体贴儿童,扎根于儿童,与儿童“共情”,以一颗“同情心”看待孩子的问题。通过从成人到儿童的角色置换,以儿童的眼光去观察和打量陌生的成人生活空间,从而打造出一个非常别致的世界,展现不易为成人所体察的原生态的生命情境和生存世界的面貌。
曾经目睹并激动于这样的学校:校园的围墙、柱子都画满了彩色图案,教学楼内有学生的照片墙,有学生生日提示牌,有师生共同手印绘制的“同源树”画作……令人惊奇的不是图案的多姿多彩,而是这一切都是孩子们的“纯手工”。同时,邻近教学楼的窗下是一排班级“责任田”——每个班级可在属于班级的花池中种植花草或蔬菜,这边是挂在枝头的黄瓜、丝瓜,那边是结满瓜子的向日葵,还有隐藏在土地里的水萝卜,“在向日葵开花结果的时候,学生的班级日志就变成草莓成长的‘连续剧’。”“在与植物相处的时候,孩子们也是最放松的,能很好缓解课堂学习的压力”……不论是外显的部分,还是内化的部分,带给儿童的都是一种内心的浸润,一种无声无息的滋养。“当学生在意贴在墙上的头像照片是不是掉下来了,找一找‘同源树’里我的手印在哪里,今天我的生日是不是出现在黑板上时,学校就会是学生的学校了。”
校园文化中,应该确认什么、赞赏什么、肯定什么,应该清空什么、抵抗什么、警惕什么,实在是个“巨大”的问题。当“成人视角”转换为“儿童视角”,当成人“迈步”跨入孩子们缤纷多姿的世界时,相应的,成人的原有认知、印象和思维习惯也在发生“静悄悄的变化”,成人不再从“教化或大人”的需要打量孩子的世界,而是从儿童视角出发,陪孩子谈心、听音乐,一起等待花开花落,一起欣赏云起云落。
好的校园文化,的确要注重那些显性的,看得见的痕迹,比如凸现课堂教学、专题讲座等,比如以校园艺术节为契机,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音乐、舞蹈、师生书画竞赛;比如政教处和教导处应该广泛征稿,精心编辑出版校报和校刊,为师生心语提供舞台。每一面墙壁、每一页充满墨香味的报刊都是孩子们吐露心声的小喇叭,都是孩子们展示风采的大舞台,等等。
但是,校园文化建设也得注重隐形的,特别是内隐的那一部分,比如投入一定资金,全面构建,立体布局,努力营造让墙壁说话,让花草树木赋诗,让文化设施启智的人文环境。走廊、教室、办公室悬挂的名人名言字画,制度牌、宣传语、名言警句、古诗文牌匾、师生书画作品等收到“面面墙壁都育人”的效果。
厕所文化:“轻声说话、漫步右行、便后冲厕、纸屑归篓、及时关灯、礼貌用语”就是从小处着手,培养学生出言有训、行之有范的意识和习惯的例子;“人人进步一小步,文明进步一大步(厕所)”“不能随处小便,不能小处随便”等标语,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将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绿化文化:“绕行三五步,留得芳草绿”“小草给我一片绿,我给小草一份爱”,不仅展示学生自主创新的风采,也是提升学生道德层次极为有效的舞台。
教室文化:比如用一些绿色植物或者小金鱼等动植物装点教室,让孩子们能够随时“看见”生命的成长,甚至和大自然同呼吸。教室里的色彩也可以丰富多彩,充分考虑低年级、中段和高段等学生对色彩的喜好。可以考虑东方风格的清新插画,也可以在童话场景和角色方面多动脑筋。当然,最重要的是教室里应该展示师生的作品,包括大家共同生活过的照片、美术和文字。
“教室宁可有不完美,也要让每一个孩子的作品上墙,因为这是‘我们’的阵地”。作品的稚嫩和成熟与否也许不重要,重要的是作品互相碰撞而生的温度,重要的是这是我们自己的园艺房、展示厅和档案馆,里面开出的花朵,活出来的文化能够让学生再次认识自己、提升自己、成就自己。
中小学校园管理要加强常规管理,比如值周领导、年级主任、少先队监督岗要每天检仪容、检行为、检卫生、检两操、检早读,使班级常规管理工作进入看实行日记载、周评比、学期考核的常态化,进一步加强班级规范化管理。同时,中小学校园管理也要注重特色教育的开展与深入。
比如,某小学对《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中庸》《论语》通过筛选,编辑成册,让孩子们在诵读中亲近中国文化,在亲近中热爱中华文明,在热爱中创新传统思想,在创新中弘扬民族精神。中华经典蕴含着崇高的人格魅力和深刻的智慧美,更沉淀着一个伟大民族不朽的灵魂。毋庸置疑,她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约定俗成的教科书,成为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滋养剂。将古诗文中中国伦理道德的精华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行再现和升华,必将形成“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局面。有家长言:“确实长进了不少,自理能力增强了,懂礼貌了,不挑食了。我们教不会的东西,老师有办法哩!”这一举措把孩子的视野引向了经典诗文的美丽田野,感受到古诗文世界的高雅之美,让孩子们精神生命的根须深深扎在了民族文化的沃土中。
还比如,各班级可以本着“班班有特色,班班都精彩,学生都自信”的良好愿望,积极开展“特色班级创建活动”。班班设立了图书柜,制定了班级图书借阅制度。各班从实际出发,自编了符合本班特色的班歌、班训,进一步彰显了班级的个性和特色文化。书香、墨香、艺馨、德馨、科技特色班、管理特色班、绿色环保班、书香达标班,让师生在创建活动中交流、合作、感悟、体验,不但达到了师生双赢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提升了校园文化的品位。
不管怎么说,校园或教室都不单单是一个容纳学生的空间所在,它应该有温度,充满生命热情,不断生成和生长,而生命的真相和真理有时就在这一隅显现出来。新世纪的校园管理,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生活的真正需要出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发展“菜单”。而这份“菜单”中,切不可少了校园文化这样一个美的所在,这样一个“教育的潜在课堂”。
[1]程晓云.清华附小的“活德育”[J].教师月刊,2013(2).
[2]王佳琳.以儿童视角传承百年文化意蕴[J].新京报,2015(7).
·编辑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