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设
(巴音郭楞电视台,新疆 库尔勒 841000)
浅谈新时期地方电视台如何加强电视新闻编辑
杨建设
(巴音郭楞电视台,新疆 库尔勒841000)
在新的传播环境下,电视新闻的编辑水平直接影响着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因此,电视媒体无论大小,都必须及时改进自身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提高新闻编排艺术和质量,才能增强传播效果,提高媒体影响力。
主题;头条;节奏
编辑是电视新闻传播的灵魂。我们每天播发的新闻如果不考虑编排艺术,只是简单地排列稿件,或是生拉硬拽、牵强附会、刻意与宣传形势挂钩,都会影响宣传效果。
当前,地方电视台在新闻报道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形式呆板,内容枯燥。受思维惯性的影响,长期以来地方电视台的新闻报道就存在模式僵化,形式呆板,内容枯燥,缺少事实、故事和深度等问题,观众收看索然无味,毫无兴趣。
第二,会议新闻较多,缺乏新意。在地市级电视台,会议新闻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个别时期甚至占到70%以上,结果造成各种会议镜头充斥电视屏幕,画面单调,手法陈旧,不仅降低了电视新闻应有的鲜活度,还造成了电视观众对新闻报道的逆反心理。
第三,主题性报道较多,稿件质量不高。由于人才匮乏,加之主题性报道较多,在许多地方电视台,新闻记者往往疲于应对。而主题性报道又恰恰是地市级电视新闻的一大特色,它是以一定时期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为基础,以新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新成就的展现和总结等为主要报道内容。主题性报道是非事件性报道,没有明确的时间、地点,没有连续性,这就给新闻采访报道带来了难度。面对困难,新闻记者为了完成采访任务,往往采取模式化的报道方式,致使新闻报道内容空洞,语言呆板,观众厌烦。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不断进步,人们对新闻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加。在当前新的传播环境下,电视新闻的编辑水平直接影响着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电视新闻编辑必须及时地弥补和改进新闻报道中的缺陷与不足,提高新闻编排艺术和质量,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时代要求,编出优秀电视新闻。
那么,在电视新闻业务中,编辑都需要掌握那些编排艺术和技巧呢?
电视新闻编辑每天都要面对从不同渠道涌来的大量不同的稿件。作为把关者,新闻编辑必须首先掌握受众的心态,了解人们在想什么、说什么、关注什么,找出其心理特征和需求,把适合观众的新闻信息筛选出来,精心编辑,提炼主题。
(一)加强议题设置,坚持“以人为本”
所谓“以人为本”的报道理念,就是关注国计民生,贴近群众。近几年,巴州电视台加强了《巴音郭楞新闻》的改版力度,特别是通过选题策划,推出一系列主题报道,如开设了“行进巴州•精彩故事”专栏、“民族团结从我做起”专栏、“改进作风、提振精神、聚力落实”专栏、“访民情、惠民情、聚民心”专栏,新闻记者深入部门、企业、乡村、农户进行采访,播出了《巴州“跟踪”督导“问效”工作落实》《库尔勒:经济开发区做足水文章》《用实事说话为新疆代言》《新闻特写“草根慈善家”阿里木的烤肉义卖》《焉耆县激活农村“神经末梢”让小组长有“大作为”》等新闻报道,在观众中引起了较大反响。在新闻展示处理中,编辑坚持新闻稿件必须是“现在进行时”的事件,杜绝陈旧的报道形式,坚持见人、见事、有故事,真实展现现实经济和生活状态,体现记者的体验、观察,突出“新”意。
(二)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正确引导舆论
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疑点,特别是突发事件及敏感问题,恰恰是广大群众最为关注的。巴州电视台开设的《巴州零距离》栏目,鼓励记者深入一线,关注人民群众的生存利益,报道现实生活,提高了电视节目对观众的吸引力。当然,舆论监督要把握好报道的“时、度、效”,掌握火候,讲究分寸,既避免“不及”,又力戒“过头”。
(三)选准切入点,讲好新闻故事
目前,部分新闻稿件质量较差,原因在于:第一,没有新颖的角度;第二,不会讲故事。不会讲故事,又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没有故事;二是拘泥于故事,缺乏概括,不能以小见大、体现政策。电视新闻编辑要讲好新闻故事,必须沉下心来,从稿件中选准切入点,用事实说话,开好局,谋好篇。例如,巴州电视台新闻报道《巴州棉花产业链带动产业升级》中,“在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富丽达公司的生产车间,每隔几分钟就有一件产品被源源不断地打包下线,而车间外许多来自内地的大型货车已经排成了一条长龙,正准备装车运输。记者:“刘师傅我想问一下子您这车货大概有多少吨?”《从小农户到大市场》中,“今天是星期六,焉耆县十号渠村的村民张建军正忙着把从自家鸡舍里收获的鸡蛋送往村里的合作社……”这些报道,编辑在处理时都十分注意选择切入点,从小处着眼,见人见事,增强了报道的感染力。
电视新闻编辑日常大量的工作是与图像打交道,如果对电视新闻采访拍摄一窍不通,就很难修改记者和通讯员发来的消息。目前,在地市级电视台,新闻采访拍摄光圈使用不当,曝光、画面灰暗、偏色、景别不规范,记者出镜构图不合理,不善于捕捉精彩细节,采访环境杂乱,杂音大,采访对象选择比较随意,表达能力差,缺乏感染力,同期声不贴近生活,宣传口味重,人物缺乏精气神,少数民族语言同期声语义不准确等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这些问题不解决,就不可能提高新闻质量。在电视新闻编辑中,画面、音质是硬指标,不能打折扣。
此外,就是选好头条。电视新闻编辑要如何确定头条呢?
第一,头条不是按照地方领导人的职务大小来进行选择和排序,而是看新闻受人关注的程度。即便一些新闻题材重大,但是已经被报纸、广播等其他媒体报道,时过境迁,或者由于记者没有最先拍摄到,没有视频画面,不能体现电视的特色,也不能选为头条。这一点,从央视、新疆卫视新闻联播头条的变化就可以看出,如菜价调查、天气变化上了头条。
第二,重要的新闻并不一定就在头条播发,一期电视新闻节目要想抓住观众,一开始就要增强吸引力,用当天最重要的、最新的、突发性的新闻事件做头条,如“本台记者刚刚发回的报道”。
第三,除了选好头条,电视新闻能不能抓住观众,与标题制作也有很大的关系。该如何把电视新闻的标三、掌握新闻编排“节奏”,加强组合式报道
题做得准确、鲜明、生动呢?首先,要突出新闻价值;其次,电视新闻标题也要讲究语言凝练、精当、表现力强。例如,巴州电视台《巴州60年发展成绩单出炉,GDP总量突破千亿》《“魅力之城”库尔勒:小镜头大变迁》《巴州林果业孕育“四小花旦”成为农民致富果》《社区厨艺大比拼,各民族“妈妈”显身手》《轮台:“女子嫁接队”一把剪刀闯市场》《“中国爱情海”博斯腾湖芦苇婚纱摄影添彩节日》《新疆蔬菜生产迈入二维码时代》等新闻的标题就让观众眼前一亮,既提炼了新闻价值,又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吸引力。
一成不变的新闻编排会让观众感觉厌烦,这也成为近些年来各级电视媒体的新闻编辑一直都在努力探索的新课题。
在新闻编排中,必须注意“节奏”和组合式报道。在编播新闻时,要充分考虑时政新闻与民生、文化体育类新闻的合理、有序安排;新闻与新闻的联结,也要保持“节奏”。例如,三条长消息连在一起发,就会使人觉得冗长,感到疲倦;如果在三条长新闻中间插入两条短消息,或者由主持人利用串联词间隔,就会张弛有度,生动活泼。内容相似的稿件,可以进行组合式编辑,既增加了新闻的信息量,也增加了新闻的深度和广度。内容不同的,编辑时就要将这些稿件分门别类,重新组合,相互对比,加以再创作。
当然,编辑的“再创作”必须以事实为基础,不能主观臆断,更不能胡乱编造。编辑技巧要服从于宣传要求、编辑思想,服务于新闻内容。
编辑是电视新闻传播的灵魂,地市级电视台必须坚持从自身实际出发,努力提高新闻编排艺术和质量,准确把握观众的关注点,精编稿件,选好头条,提炼主题,掌握新闻编排“节奏”,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时代要求,从而不断提高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不断增强媒体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G222
A
1674-8883(2016)17-0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