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乏其身”还是“空乏其身行”

2016-03-02 14:33○王
现代语文 2016年19期
关键词:体肤大词典圣贤

○王 松

“空乏其身”还是“空乏其身行”

○王 松

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有“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两句。从这段话的内在结构层次、思维逻辑和声韵语气等角度来分析,应断为“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含义是:使其所做的事情都得不到想要的结果,使其做事情颠倒错乱一团糟。且“身行”一词,先秦、两汉时就已经广泛使用。

断句 空乏其身 身行

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选自《孟子·告子下》,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文中孟子先列举了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练而终成大器的人,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所成就。接着,从人的发展和国家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文中有“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几句,每读这几句古文,都觉得“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的句读有些别扭。今为探讨,提出不同的断句方式。

追根溯源, “空乏其身” 的断句最早见于东汉赵岐的《孟子章句》, 其后被众家沿用, 一直流传至今。 赵岐在《孟子章句》中是这样注解的:“言天将降下大事以任圣贤,必先勤劳其身, 饿其体而瘠其肤, 使其身乏资绝粮, 所行不从, 拂戾而乱之者, 所以动惊其心, 坚忍其性, 使不违仁, 困而知勤, 增益其素所以不能行之者也。 ”[1](P2762)这里是将 “空乏其身” 注为 “使其身乏资绝粮 ” , 将 “行拂乱其所为” 注释为 “所行不从, 拂戾而乱之者” ,即将“空乏其身” 断为一句, 将“行拂乱其所为” 断为一句。

赵岐的注释中,把“拂乱其所为”,解释为“拂戾而乱之”,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原文中的“行”字还没有着落,他只好将这个“行”字解释为“所行不从”,这就让人很难理解了。“行(xíng)”有行走、行为、经历、运行、实行、行动等含义,但它怎么都不可能表达“所行不从”的含义。我们认为,这里文意乖戾的原因,是断句出了问题。如果把“行”字断为上句,即断作“空乏其身行”,含义是“行为行动产生不了应有的结果”,其中“空乏”是“没有”的意思,“身行”即自身的行为行动,这样“行”字就有着落了,“空乏其身行”和“拂乱其所为”两句的意思,也都好理解了。

我们将“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断为“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还有以下的理由:

其一,“身行”一词,先秦、两汉时就已经广泛使用。《汉语大词典》身部收有“身行”一词语[2](P6213),所解释的含义有三项,即“操行、品行”“亲自执行”和“只身行走”。在“操行、品行”义项下,给出了《荀子》《新书》的用例,《荀子·富国》:“仁人之用国,将修志意,正身行。”汉贾谊《新书·辅佐》:“正身行,广教化,修礼乐,以美风俗。”在“亲自执行”义项下,给出了《史记》的用例,《史记·李斯列传》:“昔者司城子罕相宋,身行刑罚,以威行之,期年遂劫其君。”结合《孟子·告子下》的语境,来理解“空乏其身行”中的“身行”,我们认为此处的“身行”应该是“亲自执行”义,即自己努力地亲身去做。亲自去做了又得不到结果,或者说得不到自己想要的那种好的结果,即所谓“空乏其身行”。

其二,从孟子这段话的内在结构层次和思维逻辑上看,也应该断为“空乏其身行”。如果断为“空乏其身”,其意思只能理解为“使其身受贫穷之苦”,赵岐又更加具体地解释为“使其身乏资绝粮”。这样的话,这句话就与上句的“饿其体肤”意思重复,因为“饿其体肤”也是乏资绝粮造成的。如若断为“空乏其身行”,“空乏”的就不仅仅是“身”了,而是“身行”,意思可以解释为“使他的行为无结果”。这样,该句话就与它前后的几句共同组成一个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越来越难的成才阶梯:先是苦楚其心,劬劳其身,饥饿其体。如果这些低层次的考验不能动摇“准圣贤”意志的话,接下来便是使他的做事背戾不遂,行为没有任何好的结果。之所以让他的许多努力都不成功,主要是促使其遇事能够深入思考,性格变得更加坚韧,即孟子下文所说的“动心忍性”。凡事能从大局考虑,深入思考,而不是单凭一时的直觉和冲动,这样,就能够提高其解决平常解决不了的问题的能力,也就是所谓的“增益其所不能”。完成了这个从低级到高级、由肉体到精神的升华,孟子心中真正的“圣贤”也就诞生,这个圣贤也可以担当其“天降”之“大任”了。由此可以看出,“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作为成才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包含了很深很广的内涵。

其三,从声韵语气的角度来看,也应该断为“空乏其身行”。孟子的语言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即善于使用对偶、排比等句式,并通过这种整齐的句式,凸现出语言流畅、语气贯通的音律美。由对偶、排比等句式所形成的这种在音律、语气上的排山倒海般的气势,最终造就了孟子语言无可抗拒的吸引力与说服力。《孟子·告子下》记载孟子在这段话中,就一连使用了多组排比、对偶句式:一是“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二是“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三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四是“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如果把“行”字归于下句,断为“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的话,就破坏了这个对偶句,不仅语义难懂,而且文气迂阻,疙里疙瘩,读之非常拗口,也就从而失去了孟子语言的声韵、语气之美。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空乏其身”不当为句,应断为“空乏其身行”。最后,让我们按照正确的断句,把该段文字翻译出来:舜帝在干田间农活中成长起来,傅说在做筑墙工作时被举用,胶鬲在做贩卖鱼盐的生意中被使用;管夷吾从狱中释放后被举荐当了丞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举荐进了朝廷,百里奚从贩卖奴隶的市场上被举荐登上相位。所以上天如要把重任降到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经受痛苦,使他的筋骨历经劳累,使他的身体经受饥饿的折磨,让他所做的事情都得不到想要的结果,使他做事情颠倒错乱一团糟。通过这些,使他学会用心思考,性格也坚韧起来,从而增加他原来不具备的能力。

注释:

[1]阮元:《十三经注疏》(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

[2]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缩印本,下卷),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版。

(王松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一中 272300)

猜你喜欢
体肤大词典圣贤
神回复
《汉语大词典》“籀”释义辨证
《汉语大词典·火部》书证断句献疑
修身
诡异的仕女图
《新论》词语释义:兼论《汉语大词典》之义项疏漏
关于《突厥语大词典》汉字译写偏误研究
死身不死根
签名等9则
批评与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