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 徐红芬
一“醉”解妙文
——《始得西山宴游记》别样的解读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 徐红芬
醉 西山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以下简称《西山》)是苏教版教材必修一第四专题“感悟自然”中的一篇文章,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一篇,它是《永州八记》的序言,更是欣赏《永州八记》的一把钥匙。只有深刻而全面理解《西山》,才能读懂《永州八记》,读懂柳宗元在永州山水间的感悟和蜕变。
《西山》用铺垫和侧面烘托的手法来写“西山”的“特立”,然后从西山的特立中感悟到保持自己人格的独立,不与小人同流合污的人生真谛,从而能在自己的人生困境中看到一丝光亮。
要理解这篇文章,只需抓住两次“醉”即可妙解全文。第一个“醉”字是第一小节中“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第二个“醉”字是“引觞满酌,颓然就醉”。这两个“醉”字形象地写出了作者游众山和游西山的不同感受。
第一次“醉”是借酒消愁而愁更愁的“麻醉”。
公元八一五年夏天,柳宗元因为“永贞革新”的失败而被贬为永州司马。永州,地处湖南与两广交界,这里被原始野林笼罩着,潮湿蒸郁,暗无天日,人烟稀少,瘴疫猖獗,是个天然的监狱。司马,是个闲职,在编制之外,没有什么公务,甚至没有办公处所。从朝廷命官降为蛮荒之地的闲官,这样的人生际遇让他陷入了极度的抑郁与恐慌之中。“自余为僇人,恒惴栗”便是他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
在永州,他无所事事,只能与僧侣朝夕相处,谈经论道,然而他的抑郁情怀并未因此而排解,他只好“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他每天“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这是一种漫无目的、漫不经心的游玩,是一种百无聊赖、消磨时光的游玩。他“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至。”但他没有游玩的兴致,更没有欣赏美景的心情,他“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这种喝酒,绝不是品味,不是享受,而是一种麻醉,是逃避,他要借醉酒来麻痹自己苦闷的心情,来暂时摆脱尘世的苦恼,来忘却自己的惨痛遭遇。他醉后便开始做梦,文中虽然没有交代做了怎样的梦,但我们可以想象,他的梦无非是想倾诉他的委屈,渴望朝廷能为他洗清冤情,甚至渴望朝廷能一纸诏书将他召回,继续让他去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然而这终究是美梦一场,醒来后依然是冰冷的山川,冰冷的现实。于是他只能“觉而起,起而归”,继续他那司马的生活。
第二次“醉”,则是天人合一的自我“陶醉”。
柳宗元在法华西亭发现了西山的奇异之后,便“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他历经艰辛,终于找到了西山,并登上了西山,在西山顶上,他看到了如蝼蚁般渺小的众山,看到了“尺寸千里”,看到了“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的壮阔景象。他的眼界、他的胸襟,一下子变得开阔起来,他终于觉得在冥冥之中,西山已成为他的知己,他可以和西山一样保持独立的文化人格,不与朝廷中那些卑鄙的小人同流合污。于是乎,他“引觞满酌,颓然就醉”。只喝一杯酒,他就熏熏欲醉了。此时的醉,与其说是酒醉,不如说是“心醉”了,就像欧阳修在滁州优美的山川中那样,“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他神游于西山浩淼广大的天地宇宙之中,“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开始用心灵感悟自然,与自然对话。
于是在始得西山后八日,他又觅得了钴鉧潭、小石潭等,佳山秀石、碧潭清溪,处处留下了柳宗元的足迹。他将自己的全部热情倾注于自然风物之中,胸中的热情汩汩而出,他一连写下了八篇文章,合称“永州八记”,被冷漠了千百年的永州山水也因柳宗元的到来而拥有了勃勃生机。在这里,文采华章从朝报奏折中抽出,重新凝入心灵,浑然构成张力,生气勃勃。朝廷万万未曾想到,正是发配南荒的御批,点化了民族的精灵。他纵情挥洒笔墨,将自己愤懑不平的感情、悲哀抑郁的情怀、苦闷中寻求解脱的心境全都融入到了永州的山水草木中,“永州八记”使中国的山水游记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