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博
(作者单位:吉林日报社长春分社)
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新闻编辑素养提升
张 博
(作者单位:吉林日报社长春分社)
摘 要: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在数字化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传媒领域在全面开展了数字化变革的同时,也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开展全方位的融合。以电视为例,其传统的娱乐和提供信息的功能受到了冲击。针对媒体融合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文探讨了新形势对新闻编辑职业素养的新要求及提升编辑素养的途径。
关键词:媒体融合;编辑素养;业务技能
在数字化技术的推动下,新媒体对传统媒体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传统媒体以往的优势基本丧失。但对于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而言,新技术和新媒体的兴起却带来了更宽阔的信息发布渠道,有利于提升新闻、广播等媒体的影响力。在这种背景下,提升新闻编辑职业素养就成为非常重要的课题。新闻编辑必须不断提升职业素养,不断创新,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
媒体融合不仅仅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形式上的简单融合,而是体现在信息技术对媒体业务的全面影响,是新闻生产、制作发布、岗位配置、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的调整。相应地,也促进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报道内容、报道技术等方面有机融合。媒体融合不但改变了传统的新闻生产模式,改变了传统媒体采编人员采访、报道新闻的流程与形式,而且扩大了新闻的传播渠道。对于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而言,也形成了由“自身发布渠道+网络、移动终端”组成的立体式平台。
这种形势对新闻编辑的职业素养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媒体融合要求新闻媒体进一步深化以编辑为中心的运营体制,充分给予编辑相应的主导作用,这就要求报纸编辑必须强化自身素养,从而发挥在选题、决策、调度等方面的作用,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新闻编辑必须掌握编辑技能、新闻理论、互联网、计算机和多媒体等技术,并转变编辑意识,打破原有的体制框架,进行新闻整合传播。
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编辑应主动转型,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职业素养。
2.1增强政治理论修养和职业道德
做好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长远发展,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新闻编辑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深刻理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指导思想,适应形势发展,积极改革创新,不断提高职业素养和能力水平,提高道德修养,主动适应新时期的新闻舆论工作。
2.2树立新的编辑意识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新闻受众提供了更多、更快、更便捷的新闻获取途径。以电视新闻为例,从新闻传播的角度讲,当前最主要的融合方式是与网络电视、手机电视、新闻网站等相结合,从而形成一个立体的传播平台,这也解决了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单一化问题。这种融合要求新闻编辑改变以往平面的编辑意识,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向立体化、全面化转变。
从编辑意识上讲,新闻编辑必须在新闻传播中凸显内容的立体感,在突出核心信息的同时,利用多种媒介补充新闻的周边信息与辐射信息,使受众对新闻内容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同时,编辑也需要考虑不同层次受众的信息需求,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受众多角度、深度地接受新闻信息。
2.3具备快速、准确辨别新闻的判断力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判断能力是新闻编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其包括对新闻价值和新闻真实性的判断。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信息发布和传播渠道非常丰富,信息发布主体也快速扩张。由此产生的后果就是新闻受众需要面对新闻来源庞大、复杂、离散的现状。
新闻编辑必须在正确观念的指引下,提高快速、准确辨别新闻价值与真实性的职业素养,在庞大、复杂的消息来源中,既不放过具有重大价值的新闻事件,也不能被虚假信息所蒙蔽。这就需要新闻编辑运用辩证思维和求真思维,建立起理性思维,坚守职业道德,对消息来源进行验证,做出客观的评判,使新闻报道事实准确、分析客观。
2.4提高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
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编辑必须应用多种媒介,编辑不仅要负责新闻加工,还要负责根据新闻内容和性质搭配适当的媒介形式。例如,电视台新闻编辑,就必须在掌握采写、编评技能的基础上,建立复合型的媒体素养,掌握计算机、网络、办公软件、文字与图像编辑软件、流媒体编辑、多媒体等相关技术,充分发挥不同媒介在新闻传播中的优势,使新闻报道更具吸引力。
此外,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新闻传播的效率,相应地也增加了新闻编辑的工作强度,这就要求新闻编辑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工作节奏。同时,新闻编辑还应对媒体融合形势下编辑流程和管理机制进行探讨,从而更好地适应新闻传播工作的新发展。
媒体融合已经成为传媒行业发展的趋势,新闻编辑只有快速适应新的形势,加快自身的转型升级,才能做好新闻舆论工作,推动社会发展。
作者简介:张博(1967- ),男,吉林长春人,本科,吉林日报社长春分社主编、主任记者,研究方向:党报经营、编辑采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