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电影中悲剧性的探析

2016-03-02 09:09:43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5期
关键词:悲剧性电影悲剧

郑 莹

(作者单位:北华大学)



当代电影中悲剧性的探析

郑 莹

(作者单位:北华大学)

摘 要:悲剧是古今中外经典的文学、艺术作品更久不衰的主题。悲剧的美,源自震撼人心,蕴藏于生命根基深处,达到这种美也是悲剧的艺术效果。要让影视剧震撼人心,悲剧性成为创作者上佳选择之一。对当代电影中的悲剧性进行分析,不仅有利于对电影主题的深度发掘,也有助于对社会人生在美学层面上做出进一步的思考。

关键词:悲剧;悲剧性;电影

余秋雨老师说,“研究悲剧,其实是在更深层次上研究人类。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人认真地研究悲剧,那么迟早,它会因自身浅薄而陷入真正可怕的悲剧。”[1]古今中外,流传至今成为经典的大多是悲剧性的历史绝唱。无论是《史记》《离骚》,还是诗圣、唐宋八大家满是悲怆情怀的诗词歌赋,无不反映着中国文化中的悲剧主题、悲剧意识。而电影作为一种较新的艺术形式,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与文学和其它艺术形式不同,独特的审美价值取向、审美方式、美学构成和中国文化中延续的美学传统成就了电影艺术的根基。中国当代电影中的悲剧情节设置很多,别离、自然灾难、战争,政治斗争……甚至可以说,悲剧性冲突的设置已经成为电影不可缺少的部分。除了悲剧性的冲突设置,优秀的影片对主题的深度发掘,以及对人性的深入探索大多因其批判性而伴生着浓烈的悲剧意识。

当代电影从带有悲壮情怀的、以英雄主义为主旋律的20世纪70年代电影。80年代产生了社会反思型悲剧性电影,即反思历史,重新反思历史留给人们伤痛的“伤痕电影”。90年代成熟起来,形成风格的第五代导演的追索历史底蕴的文化反思型民族电影。到新世纪以来,反映现实与理想的矛盾的社会性悲剧,以及反映社会弱势群体的命运性悲剧。反映的主题由崇高的英雄到普通人的生存状况,悲剧情怀的阐发也不仅仅通过刻画外部矛盾冲突,而且是逐渐重视描写人物内心世界的矛盾,这些都是反思,一个时代的悲剧意识,往往是这个时代的人们对历史反思的结果,当代的经典电影无一不深蕴着反思的情怀。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对悲剧进行了最早的系统、细致的描述和分析。在他看来:“一般来说,所有的戏剧都包含形象、性格、情节、语言、唱段和思想。而在六个要素里,最重要的是情节,即事件的安排,这是悲剧的灵魂。人物(性格)位居第二,主要因为行为才描绘行为中的人。第三个特性,是思想。这是一种说话的能力,在任何特定的条件下,使人物说出可以说或是适合的话。”[2]按这种戏剧之所以成为悲剧的要素分析,本文将从情节、人物性格和思想3个层面分析当代电影的悲剧性。

1 情节的悲剧性

亚里士多德分析悲剧效果时说过:“即使所有的悲剧元素使用都不是很有技巧,但情节把事件做了有序的安排就产生了悲剧效果。”这句话用来分析制作日趋精致的当代电影合适与否我们可以暂时不予考虑,但情节在电影悲剧性的表达上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当代电影创作中可选的悲剧性元素十分丰富。以20世纪70年代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为例,剧目多是取材于战争,自然革命志士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影视剧占据着主流地位,电影悲剧情节冲突的设置大抵是在建国前的种种战争漩涡中创造悲剧冲突,通过悲剧情节的设置奠定悲剧基调。在战争年代,国家的前途迷茫未知,民主的命运岌岌可危,主人公面临这些问题,宁愿付出生命,体现了崇高的生命价值。这一类的电影经常将主人公的行为放置到曲折跌宕的情节中去表现,这样就更加深刻的体现了人物的悲剧性。人们在观看这样的影片时,被主人公在情节中的命运担忧和惋惜,这是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独有的悲剧美,也是崇高的美感享受,因为从审美意义上说,观众的悲感化为美感,是一种极好的美感体验。

2 人物的悲剧性

人物的性格是电影保持长久魅力的重要因素。当代反思情怀的电影在情节表现悲剧性的同时也塑造了一系列悲剧性人物形象。人生经常会面临着很多无奈与现实,当我们无法反抗命运的时候,人生就充满了悲剧性,所以从某种因素上来讲,人生素来就有这一种悲剧的因素存在,人类的命运有着一种悲剧效应,命运的悲剧性是当代电影中艺术中经常被表现的重要的内容。

以谢晋导演的《芙蓉镇》为例,他的导演阐述中说,《芙蓉镇》“是一部震撼人心、严峻深沉的悲剧”“一部现实主义、象征主义结合的令人思考的悲剧”[3]。影片中的主要人物是胡玉音、秦书田、谷燕山、黎满庚、李国香、王秋赦。在那个政治环境风云莫测的年代,他们每个人的命运都有着内涵不同的悲剧性,胡玉音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她虽然善良勤劳、聪慧耐劳,但她的一生仍然是“一部辛酸的灵魂的心灵史、性格史”;秦书田头脑清醒,空有文化,没有正常的生活权利,却坚持着“活下去,像牲口一样活下去”,他的一生也是悲剧性的一生;李国香和王秋赦是极左思想影响下的代表人物,他们在这种畸形的时代的社会潮流所扭曲的悲剧人生,其实很可悲,是那个悲剧的社会导致了他们命运的走向;谷燕山的铮铮铁骨和浩然正气,却无法反抗残酷的政治对他的压榨和毁灭……

3 思想的悲剧性

悲剧性是什么?邱紫华先生认为:

“悲剧性与人的生命现象,人的生理本性联系在一起,美学的悲剧性是对生命的痛苦和死亡现象进行审美的结果。悲剧性研究人的生命遭到摧残与毁灭时所持的态度并对其进行审美评价。”[4]

现实的重重阻碍,孕育了悲剧性。新世纪以来,无论是冯小刚的冯氏喜剧电影,大成本商业电影,还是极具个人风格的“第六代”电影,都不乏反思性的思考,如顾长卫导演的《孔雀》《立春》,王小帅的《青红》,贾樟柯的《小武》《站台》《世界》等。这类影片主要反映普通人的生存主题,主人公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由于种种原因产生了极大矛盾,影片中人物思想的悲剧性由人物的内心世界的伤痛与矛盾抒发,这里以顾长卫的两部影片为例,《立春》中,市师范学校音乐教师的王彩玲怀着自己的音乐梦,始终活在自己的理想之中,并为之不懈地努力,但现实生活却无情的将她的梦敲碎了。《立春》以文化大革命作为影片中的时代背景,电影讲述了王彩玲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悲剧,实际上映射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整个文艺界的遭遇。同样,在《孔雀》中,工作不如意,理想破灭,爱好受挫,爱情失意的姐姐,隐喻了时代理想主义者遭遇现实的悲剧性。理想是有价值的,是崇高的,将这有意义有价值的理想毁灭的过程中观众看到了传统思想中,为自我实现勇敢的和命运抗争的悲剧性崇高之美。

悲剧艺术从亚里士多德时代对于悲剧的阐释,到现代悲剧艺术的发展,悲剧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悲剧绝非是简简单单的悲情、伤心,而是一种严肃的、高尚的艺术表现形式,悲剧以它都市一个的方式和内涵去描摹着一些不幸的事件,这个事件可能是感人的,甚至是振奋人心的。中国当代电影中的政治色彩逐渐的淡化,而是从现实生活出发,站在客观的立场冷静地看待历史。从情节、人物和思想性等各个方面表现出带有反思气质的悲剧性,这种悲剧性的体现更多的是关照人物的内心,将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作为电影中主要表现的对象和主题内容。郭沫若对于悲剧所体现出的悲剧美这样说过,悲剧的戏剧价值不是单纯地使人悲,而是在具体地激发起人们把悲愤情绪化为力量、激起满腔的正气以镇压邪气[5]。在今后的电影创作中,要能更好地把握时代主旋律,站在更高的角度上进行深度的反思,引导人们直面现实,面对生活。

参考文献:

[1]谢柏梁.世界古典悲剧史[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

[2]亚里士多德.诗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3]谢晋.我对导演艺术的追求[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8.

[4]王文平.罗生门的悲剧性[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2).

[5]周靖波.历史性与悲剧性的统一——论抗战时期国统区历史剧[A].“郭沫若在重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

猜你喜欢
悲剧性电影悲剧
伟大的悲剧
军事文摘(2022年20期)2023-01-10 07:19:56
女性视阈下宿命论的悲剧性
青年文学家(2022年9期)2022-04-23 15:29:19
泄洪的悲剧不能一再上演
从“淳安女童失联案”看新媒体的悲剧性事件报道
传媒评论(2019年9期)2019-11-16 09:25:38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电影文学(2016年9期)2016-05-17 12:30:22
解读张艺谋影片的视觉审美
电影文学(2016年9期)2016-05-17 12:24:36
后现代视域下香港电影的解构与建构
电影文学(2016年9期)2016-05-17 12:08:24
国产“现象级”影片的跨文化症候
电影文学(2016年9期)2016-05-17 12:01:17
猫的悲剧
学生天地(2016年17期)2016-05-17 05:46:31
近视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