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川
(作者单位:内江广播电视台)
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发展路径
彭 川
(作者单位:内江广播电视台)
摘 要:近年来,国内新媒体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电视传媒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网络异军突起之后,电视、广播以及报纸都被戴上了“传统媒体”的帽子。新媒体的出现,使电视的地位受到了很大的挑战,电视新闻作为电视节目的主体和骨干,应不断改革,不断提升自己。本文探讨了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发展路径,希望能促进我国电视新闻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发展路径
在模拟信号传输阶段,观众若是错过了节目播出时间,就只能等电视台重播。在新媒体时代,这一现象被逐步打破,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作息时间观看自己想看的电视节目,也可以自行确定各个电视节目的播放顺序。数字电视的出现,使人们不但可以看到新闻,还可以看到旧闻。在网络新闻不断增长繁殖的背景下,电视新闻若想有立足之地,就需采取措施,吸引受众关注,提升自身收视率。
知识经济背景下,新技术层出不穷,社会上出现了比网络还新的媒体——第五媒体。何为第五媒体?它是一种媒体集群,移动通信是第五媒体的技术支撑,互联网是第五媒体的传播平台,无线上网是第五媒体的接受方式。从第五媒体的社会存在形式看,主要包括移动电视、手机电视以及手机短信。
电视新闻是一个报道正在发生或近期发生社会事实的一个平台,电视新闻在报道声像资料时,需以光纤、通信卫星、微波为传输手段。有研究结果表明,喜欢阅读电子新闻的用户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无心关注传统媒体,由此可知,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的地位受到威胁,电视新闻节目的收视率也有所降低。
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的时效性有所弱化。新闻专题往往需要策划者进行策划,调查类专题还需记者到实地去考察,策划及考察工作的进行,均需占用一定的时间,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电视新闻的新鲜度,新闻节目做得再优秀,丧失了时间上的优势也会失去观众,最终影响自身健康发展。与此同时,电视新闻播放的节目具有线性特征,缺乏吸引群众眼球的亮点,难以赢得更多的受众。除此之外,电视新闻一般喜欢邀请专家做节目,专家来访能增强信服感,但专家的观点往往与节目主持人一致,这样的播放模式,缺乏思维与思维的碰撞,久而久之便会使电视节目丧失更多的受众。
3.1增强电视新闻的时效性
在大数据时代,电视媒体将竞争的焦点放在了时效性上。现在的新闻现在报道才最具影响力。从现状看,互联网上随时可见新闻更新,这在无形之中增加了电视新闻节目的新闻信息传播压力,继而使电视新闻处于被动地位。为扭转这一局势,电视新闻媒体应不断加强新闻的时效性,争取第一时间将新闻事件传播给受众。新媒体环境下,信息流通速度加快,但人们难以得知信息是否真实。比如,新闻刚一发生,便会通过微博或者微信在人民群众中迅速传播,但是人们无法准确辨别信息的真伪。基于此,电视新闻可发挥其专业性、权威性、可信度高的优势,及时向社会大众公布信息真相。综上,即便是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同样具有存在的价值。
3.2增强新闻报道的现场感
在新媒体时代,任何一个人都可能成为新闻的发布者,但新闻的传播效果直接受新闻的直接性、现场性影响。电视新闻传播具有形象、直观、直接及强烈的现场感优势,作为电视新闻工作者,应具备强烈的现场意识,及时捕捉现场信息。媒体工作者应充分利用电视新闻现场感强的优势,深入现场,获取最真实的视听材料,尽最大努力将现场的实际情况转达给受众,最大限度满足受众的视觉享受和听觉享受。总而言之,为在传媒竞争中有立足之地,电视新闻应迎合受众的收视习惯,不断打造新的传播模式。
3.3充分重视受众本位观念
在新媒体时代,传统电视新闻的线性传播特点被超文本和超链接打破。举例而言,一则电视新闻报道中包含的信息能被传播者分解、组装,别的新闻报道也可以借助关键字将信息链接在网页上。新媒体背景下,受众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大众化新闻,而是主动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受众在信息传播活动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受众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又是信息的应用者,还是信息的反馈者。新媒体时代的受众,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民主意识以及权利意识。他们对电视新闻的报道形式也有了新的要求,电视新闻节目若是一味进行灌输式、结论式、教育式报道,必然会离受众越来越远。基于此,电视新闻应了解受众收视心理及观看口味,走“分众”型的个性化传播道路,电视新闻节目制作者应不断努力,争取做出个性化强的新闻节目,满足受众需求,确立并强化以受众本位为主导的传播模式;从电视新闻频道看,需在栏目化、栏目频道化、
频道专业化的前提下进行个性化经营,向受众提供差异化服务,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不同信息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电视新闻在激烈的传媒竞争中有立足之地,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
3.4借助新媒体平台宣传电视新闻
在新闻传播媒体中,电视媒体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电视新闻公开度高,收视率相对稳定,因此,它具备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新闻可对传播方式进行创新,比如,电视新闻可借助微信平台、微博平台进行宣传,组建专属于自己的官方微博账号、微信账号,发生新闻事件后及时报道,这样能让观众朋友加深对电视新闻的了解,还能吸引更多的观众。除此之外,电视新闻还可以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关注人们群众在网络上的呼声,并以此为依据积极改革,在报道新闻时融入人民群众的观点。
3.5转变制作方式,提高电视新闻魅力
近年来,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电视新闻的播出形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电视新闻应顺应时代要求,不断进行科学有效的改革,笔者认为,电视新闻可充分利用声像资源吸引受众眼球。电视新闻的制作方式和播出形式若是像以往一样固定不变,便不能满足受众观看需求。基于此,电视新闻应转变制作方式,更新节目播出形式,在新闻播放过程中应用新颖字幕或三维动画,以此满足受众的视听需求。
新媒体时代下,人民群众接受信息的方式日益多样化,电视新闻应立足实际,了解受众的各种需求,并根据受众需求创新服务方式,打造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如时政新闻、娱乐新闻),以满足受众的各种观看要求,让受众充分认识到电视新闻的独特性。本文对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探讨,希望对电视新闻工作者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谢金华.论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路径[J].今传媒,2014(3).
[2]童鹏程.浅析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发展趋势——以凤凰卫视新闻节目为例[J].视听,2013(6).
[3]刘朝霞.全媒体时代电视媒体和电视新闻的发展[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3(6).
[4]陈婧.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面临的挑战与发展策略[J].视听,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