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三个教学问题

2016-03-02 08:25韩利娟
新课程(下) 2016年4期
关键词:自主性新课改教学方法

韩利娟

(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三个教学问题

韩利娟

(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学过程中又遇到如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师生之间的提防心理影响着正常的沟通;其次,泛化理解降低了教学的有效性;第三,教学控制与秩序缺乏完整性。因此,有必要针对上述几个问题加以分析,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题;措施

一、提防心理的存在限制了师生的自主性

(一)提防心理对教师自主性的遮蔽

提防心理主要影响到教学模式与理念方面,如教学行为、设计方面的刚性评价。当师生交流、学生讨论、多媒体的应用等作为必要的评价指标时,就会影响到新课改教学的评价标准。此时,为了达到相应考核标准,教师往往会放弃自己的思考。这种“为活动而活动”的教学行为不仅与学情和教学内容相悖,还限制了教师的自主性。

(二)提防心理对学生自主性的限制

如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一直是基础教学探索的内容。课程改革始终强调了个体生命的自主发展,根据不同的职场环境、经验与自身特点来创建相应的教学空间。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动防范往往会限制学生的空间自主性发挥。首先,课前学习成为教师控制的主要方式,课堂往往表现为课前学习演练的场所,这种自主学习往往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其次,为提升学生的自主性,部分教师通过多形式、快节奏的教学来调整学生的思维。其授课实质演变为学生的被动学习。

针对这种提防心理问题,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应以新课改为前提,以教育目标为基础,最大化地发挥出教师与学生的自主性,在相对自由的空间内及时有效地传递出准确的信息。

二、泛化理解降低了教学的有效性

(一)泛化理解教学生活化

基础教学应突出学科特点,如:数学的数量、空间关系与形式等特点;语文的文字、构思、情趣、意境等方面的特征。不同学科需适当突出其自身特点,如过度追求教学内容生活化,彻底推翻以教材为核心的课程资源,将直接淡化学科特点。无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该课程内容和知识要点。因此,教材生活化是以学科特点为前提的升华,是以尊重学科特点为基础的调整。

(二)泛化理解教学方法

泛华理解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方面多表现为按照新与旧两种标准来替换好与坏。其弊端在于教学方法评价出现“一刀切”的情况,即:完全肯定或否定传统教学方法。往往以探究、自主、合作来替代“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针对其提出依据与内涵则缺乏必要的深度思考。

(三)泛化理解教学评价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学评价更侧重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简单地将鼓励性语言作为主要评价方式。部分学校甚至形成了固定模式的评价语言。这种泛化评价无疑成为“八股”式的标准,与教学的初衷和主旨相背离。

泛化理解是基础教育课改中常见的问题,该问题的出现源自于传统教育的彻底剥离,我们应秉承借鉴、继承的态度去研究传统教育的精髓,使其与新课改有机结合到一起,在有破有立中继承和发扬。一味地否定过去,无法实现质的飞跃。

三、教学控制与秩序缺乏完整性

(一)否定教学控制与虚假学生主体

新课改否定了既有的教学控制,过于强调教学生成性使得教学目标随之弱化,相应的确定性也被分解。对传统教材的新解读往往背离了时代背景与精神内涵,例如:解读《愚公移山》时强调移山直接破坏了既有的生态环境,这种做法导致了文本价值的丧失。过于标新立异让授课沾染上过多的随意性。这也让学生演变为虚假的主体,直接造成授课体系的肢解,教育呈现出表面化的趋势。

(二)集体意识缺失,降低了学生的道德感

新课改过程中,过分追求学生的自主权与人文关怀降低了学生的集体依赖感,往往通过自身努力来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同时,学生自主性的放大也膨胀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即便是不正当的、违背道德评判标准的行为也逐渐被认定为是正确的。这种道德观念的变化与简单的教学相比更具危害性,严重违背了教学初衷。

教学控制的重要作用在于:调整、引导并纠正学生的行为与思想,最终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成长,并克服与之对应的消极心理和情绪。学生的“自我塑造”与“被塑造”要实现辩证的统一。该观念也致力于合理地约束学生的显性行为与潜在精神的健康发展。

上述问题的出现主要源自标新立异,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规律,如过分追求新意则是对传统文化的丢弃。“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在几千年以前就对教育和学习的过程加以诠释,我们在进行新课改时必须合理借鉴,站在前人的基础上才能保证教育的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与教学宗旨、教学理念相悖的问题。根据唯物辩证法来看,我们既不能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也不能教条地将形式上的变化定义为新课改的成功。

[1]许慎.说文解字[M].段玉裁,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733.

[2]严华银.回归真实:语文课堂教学的一条出路[J].中学语文教学,2011(4).

[3]秋风.利己主义的魅惑[J].文化纵横,2010(1).

·编辑董慧红

猜你喜欢
自主性新课改教学方法
国家自主性与文在寅政府的对朝政策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的创新实践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及其教学应用
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创新教学研究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
发展性教育督导与学校办学自主性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