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克松
(安顺学院附属高级中学)
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策略
张克松
(安顺学院附属高级中学)
地理学是研究人地关系的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地域性。对于学习者而言,学习地理不仅要认识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而且要掌握各个地理要素的空间特征及其之间的空间联系和空间变化。因此针对地理学科的特点,迫切要求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弥补过去的不足,不仅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更要重视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高中地理;空间思维;新课标
空间想象力是空间思维能力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地理学科的综合性,构成要素的复杂性,很多知识抽象不易感知,需要学习者具备较强的想象力,而模型演示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高中地理必修一普遍被认为是最难学的部分,有的内容如地球运动、大气运动部分,知识的学习需要建立在三维立体空间的基础上;有的内容如岩石、地貌部分知识的学习需要一定的生活积累。而高中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和立体的空间思维能力都较有限,再加上平时的课业负担重,生活阅历少,所以虽然有文字解释,也有图表说明,也没有办法使知识变得多么通俗易懂。在这种情况下有的教师平时还偷懒,比如在讲解地球运动一节时,仅仅只在黑板上画一个简易的地图应付了事,殊不知,这样做既浪费时间,对培养学生立体的空间思维也没有任何帮助,等上了考场,学生也只有对着考卷“望卷兴叹”。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也为了使知识更容易被接受,对于以上所提到的知识点,教师要尽可能地利用模型进行演示,地球运动用地球仪、经纬仪之类的教具演示,地貌部分用典型的地貌景观模型进行演示,将知识的讲解和模型的演示相结合,当然此过程也不能忽视学生的学习,毕竟学生才是主体,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教学难度,提高教学效率。
区域地理的学习,定位是关键。近年来,高考虽然对区域空间定位部分的知识考查有所弱化,但是以区域图为背景考查相关的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仍然是重中之重,只有清楚地了解某一区域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才有可能进一步认识其自然和人文特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区域空间定位能力呢?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包括点状事物、线状事物和面状事物,常见的点状事物有城市、岛屿、湖泊、港口等,线状事物如公路铁路干线、河流、沿海沿江经济带等,面状事物则一般包括不同等级的区域如大洲、国家和地区等。以上任一事物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它们各自有确切的位置,但可以通过一定的桥梁建立起各种联系,教师可以利用它们之间的联系训练学生的定位能力。首先,平时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点状事物、线状事物和面状事物的定位训练,如让学生读图说出某一点状事物的经纬度位置,在经纬网图上描出某一线状事物的大致走向,在经纬网图中绘出某一面状事物的轮廓,对于高考出现频率较高的地理事物要提醒学生重点记忆。再者,当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定位掌握到一定程度之后,教师便可以将有空间联系的地理事物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训练,以面带线,以线串点,从而构建“心理地图”,如学完非洲之后,让学生绘制非洲轮廓,添加重要的经纬线,在图中有标志性的地物,非洲的空间定位“心理地图”等。
地理学的综合性特征要求学生要具备全面分析的能力。地理学所研究的地理现象、地理问题通常是多个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地球运动及地表起伏状况等会使地球上不同地方的光、热、水组合有各自的特征,这又会对区域的其他组合特征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认识这样的地理事物时要善于联系,多角度地进行分析。如,在进行工业区位选择时就必须遵循综合性原则,不仅要考虑市场、交通、资源、科技、劳动力等社会经济因素,同时也要考虑水源、地形等自然因素。据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有限,无法用全面的观点去看待问题,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应该加强启发引导,使学生的思维全面化、系统化。如在分析新疆地区的干旱气候时,学生往往能想到的原因是新疆距离海洋远,湿润水汽不易深入,却容易忽略地形的影响,这时教师就要善于启发学生:除了距离能够影响水汽之外,还有什么因素可以阻挡水汽深入?如果学生还不能想到,教师可以联系旧知进行点拨。为了使知识系统化,接着可以进一步深化问题:干旱的气候又会对其他自然特征造成什么影响?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知道自然特征的描述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其次还要清楚各个自然要素之间是如何影响的,当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之下通过解决问题对整体性的概念有一定的认知后,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进行知识迁移,这样反复练习,学生的综合性思维必然会提高。
总之,新课程理念要求地理教学不再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主要目的,在此基础上还要突出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该转变传统观念,加强课外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科学方法。
朱毅.破解区域地理空间定位教学的困境[J].文理导航,2014.
·编辑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