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军霞
(山西阳泉煤矿高级技工学校)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实施
许军霞
(山西阳泉煤矿高级技工学校)
结合教学探索实践,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两大主要问题进行了细致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应对的可实施策略,旨在切实提升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并不断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水平、高素质电子专业操作型的专业人才。
电子技术基础;问题;探索实践
电子技术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高效率、高质量的学习效果对本专业学生实现对其他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起着良好的基础作用。其学习必要性及重要意义可见一斑。可是,在教学实践中,我却发现多数中职教师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对此现象,我进行了一番细致的探索与研究。现将分析结果呈现如下:
1.教材编写陈旧,不能充分契合中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如今,中等职业院校教师在教授该门课程时采用的多是电子技术基础这一教材,这一教材虽然很好地阐述了现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电路的工作原理、典型电子元器件及其应用等诸多电子类专业学生应当熟悉掌握的理论知识点,但因为是由大学教材直接改编而来的,其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学习者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以及理解、接受能力。
中职学生同普通高中学生相比,成绩较为落后、文化素质稍微欠缺,更谈不上同知识层次水平更高的在校大学生相比了,这就使电子技术基础这一教材的编写远远超出了一般中职学生可理解、可接受的范围。
2.传统教学方式盛行,不能很好地适应中职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探索实践中,我发现多数中职教师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仍主要使用“板书+讲解+实验”的落后教育模式,即:教师先照本宣科地将教材上的理论知识点一股脑儿地强硬灌输给学生,随后再带领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特别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实验操作又以验证性的实验为主:教师提前将实验的目的、具体操作步骤以及实验结果等事无巨细地一一讲解给学生,然后规定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某一特定实验。殊不知,无论是在课堂讲解活动中,还是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都更为侧重电子技术理论知识点的讲解,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发展及有效锻炼。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中等职业院校电子专业的宗旨在于培养具备高超电子实践技能的专业技术型人才,而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则仅仅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及掌握实践过程中经常用到的理论知识点即可,并不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范围做过多的要求。
考虑到这一点,笔者认为,中职教师在教授电子技术基础这一课程时,应当恰当而灵活地使用教材,既要有针对性地选用教材所给出的理论讲解知识点,同时又要对其中难度较大、知识结构陈旧的内容进行大胆舍弃与删减。只有实现教材内容的创新整合,才能保证教材内容同中等职业学生知识水平相契合,才不至于因为难度过大而使中职学生失去对相该科目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
如,在教学“多级放大电路”这一知识点时,考虑到中职学生的理解能力及实际接受水平,教师只需要将其中蕴含的电子学定理直接讲述给学生,“电路对放大信号而言,属于串联关系,前一级输出的信号就是后一级输入的信号,多级放大电路总的放大倍数为各级放大倍数的总乘积。”这样一来,就不用再向学生详细讲解该定理的具体推导计算过程及验证过程,既节省了教学时间与精力,同时也大大降低了该定理的学习难度,有利于所教中职学生实现对该知识点更深刻的认识、理解与记忆。
2.教学方式应侧重中职学生未来的职业需求
传统而落后的“板书+讲解+实验”的教育模式不能很好地满足电子专业中职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想方设法优化模式及方式方法,既要确保其能真正发挥应有的实际教学效果,更要侧重于其对所教学生电子专业技能提升的积极推动作用。这其中笔者常用的是“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及“案例教学法”这两大创新性的教学方式。
如,在教学“集成运放的使用常识”这一节内容时,我首先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集成运放是否能完全取代交流放大电路中的晶体管?”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认真阅读教材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借助相关电子设备尝试进行探究性的操作实验,这样既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同时,实践探究过程也确保他们充分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而这些都将为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有利于他们在日后的社会生活中及时、有效地解决更多的工作难题。
再如,在教学“扩音机”的相关内容时,我在课堂上为学生出示了如下案例:某双声道扩音机的制造厂最近出现了一次严重的产品质量危机:新来的工人因为对操作流程不甚熟悉,导致在安装过程中犯了二极管接反的低级错误。请问这一错误将会对该工厂制造出来的双生道扩音机带来哪些不良影响?如果你是该工厂的负责人,你会如何避免工人再犯此类错误?
随后,便要求学生在这一案例的背景下,尝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交流与沟通。如此,便借助该案例的设置大大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思维思考方法,同时还有利于他们借助自身所学的电子学理论知识轻松自如地解决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难题。
总之,中职教师在教授“电子技术基础”这一课程时,既应正视理论教学的重要性,有针对性地将教材上的理论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同时,更要侧重于中职学生多实践、多操作的学习特点,想方设法为他们提供充足的实践操作机会,如此方能确保中职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发展、提高自身的电子专业相关实践操作技能。
马荣辉.浅谈电子技术相关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体会[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4).
·编辑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