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一格
(都市热报,重庆 400010)
发展轨交APP 抓住亿万轨道族
严一格
(都市热报,重庆 400010)
地铁报是中国报业目前正在崛起的一股新势力,它依托的渠道——轨道交通,不仅能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更是一个财富孵化器,催生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轨道经济时代的诞生。地铁报如果合理利用好了轨道交通这个渠道优势,将获取极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开发一款有轨道特色的APP系统,不仅为满足社会发展和用户需求,也是地铁报全媒体融合的必然方向。
地铁报;轨道经济;APP;媒体融合
随着轨道交通(轻轨、地铁)的迅猛发展,地铁人群在规模上已经不再是一个窄众群体,其在未来将是城市最庞大、最主流的族群。据统计,中国地铁报已接近30家,普遍处于快速发展状态,而且还有更大的上升空间。不过,在整个轨道经济生态系统中,地铁报尽管拥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但却始终作为经济圈内的从属地位。要想真正实现自身品牌价值的最大化,成为轨道经济圈内的“强媒体”,轨道传媒依然需要积极地加快其全媒体融合步伐。发展轨交APP,抓住千千万万轨道族,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活动,是未来地铁报发展的重要方向。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深入发展,纸媒如今都在大力发展新媒体,尤其是两微一端——微信、微博、APP,地铁报也不例外。但笔者认为,微信和微博对于纸媒来说,只能是一种辅助手段,而不是核心工具。原因很简单,这个平台是别人的,你再怎么做都不可能得到最大利益,事实上,目前也没有哪个纸媒通过微信或者微博获得大量盈利。相对来说,只有APP是自己的,地铁报只有做好自己的APP,才能有底气说在新媒体上有突破。
据统计,目前重庆每天乘坐轨道交通的乘客,大约在250万人次,平均年龄30岁左右;而到2020年,将建成轨道交通线网300多公里,日客运量达到500万人次。在全国范围来说,每天的使用轨道交通的乘客已有6000万 ~ 7000万人次,随着各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加速,这个数量很快就会突破1亿人次。这样庞大的客流量,都是潜在的APP用户。谁合理利用好了轨道交通这个渠道优势,谁将获取极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因此,开发一款有轨道特色的APP系统正是为满足社会发展和用户需求提供了新型社交平台,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截至2016年3月31日,全世界共有近200万个APP应用,其中90%以上可以在中国地区下载。这其中,有13.3%的应用是由中国本土开发者开发运营或者是针对中国地区本地化的中文应用,换句话说,就是中文APP接近24万个。如何在这样庞大的中文APP库里,让用户看中并使用我们这一款轨交APP呢,这就必须要有鲜明的特色和持续的使用功能。
目前国内大多纸媒的APP基本是从内容入手,着力打造有影响力的新闻客户端。比如澎湃、界面、封面以及重庆晨报所属的上游新闻等。但轨道交通APP更适合从交友入手,打造社交类平台。有调查显示,每天乘坐轨交上下班的年轻人,都会在一个大致固定的时间和地点乘车,这意味着很多陌生人,其实每天都在擦肩而过。假如有这样一款APP,可以通过GPS定位记录哪些人曾经与你相遇,并根据次数给出一个排名列表。同时,提供一个平台让大家交流。这样,在同一区域上班的年轻人就可以通过这个应用互相认识,找到志同道合者甚至是另一半。那么,相信这款APP一定会深受欢迎。同时,如果这款APP也能提供轨道沿线吃喝玩乐资讯,组织各种活动并通过数据分析给用户推荐定制的新闻信息,那就能从更深层次扩大其使用功能。
这样一款APP系统,必须包含终端用户层、移动服务层、内部系统层等多个结构层次。界面呈现包含缘分指数特色板块、相遇次数列表、新闻互动板块、图片分享板块、视频分享板块、垂直场景社交板块等,并与所在城市的地铁报、网站和微信、微博打通互联。
这款APP需要拥有轨道+媒体+社交+缘分特色等多个概念,借助手机终端的功能,集成网站、微信、微博等系统,让用户可以互相交流;同时根据数据分析,APP可以把相同爱好用户归类,形成一个强力的多样的社交平台。主要功能应该包括社交、商城、内容、商城、物流以及其他版块。
(一)社交
轨道APP必须以社交为主,而且是轨道内的社交,瞄准的对象就是乘客。
假设小白是一位每天乘坐轨道交通上下班的单身男青年,他只需打开APP,系统后台便会自动记录在他上班路上与他擦肩而过的人。如果他与另一名异性的相遇次数达到一定量级,系统会自动将他们的联系方式推荐给对方。
(二)互动
轨道APP会根据地铁或者轻轨的每条线路,单独开设活动频道。互动不仅是文字,会侧重视频和图片,让同处一条线的乘客有更多交流;也可推出同一主题进行交流。
(三)内容
轨道APP的内容主要是为了增加用户黏度,可以定制推送一些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有趣的新闻;也可以是官方组织的各项活动。
(四)商城
在有了一定量的用户基础后,轨道APP可以适时推出商城。商城商品主要为婚庆相关产品的上下游端,比如婚纱摄影、婚宴预订等;同时,也可以推出面向情侣的旅游产品。
(五)物流
轨道APP可利用轨道站点推出物流服务。
(六)其他版块
根据发展,轨道APP可以增设如轨道沿线美食、轨道沿线楼盘、旅游、商圈等。
综上所述,这款APP用户使用越多推广,会呈现几何级增加,预计推出一年能有10万以上下载量,两年达到30万。而且该APP可突破地域限制,在全国拥有轨交的城市推广,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可限量,对舆论的掌控和引导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初步测算全国范围推广后,第一年就能达到200 ~ 300万左右下载量。该APP构建在轨道交通封闭环境下,拥有特殊的渠道覆盖,并在区域内有垄断效果,可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并在全国推广。
制作和推广这样一款APP,需要多大的花费呢。笔者测算第一年的投入是200万元,主要构成是技术开发、软硬件采购、人员经费。
(一)技术开发成本
技术开发成本估计在50万元左右,包含基础通讯服务18万元,逻辑服务10万元,ANDROID手机端9万元,苹果手机端10万元,后台管理4万元。
(二)硬件部分成本
硬件部分成本主要是服务器成本,第一期预计投入5台服务器(可使用云服务器),以10万用户规模预算。推荐配置:主服务器(2台)配置4核CPU、16G内存、1TB存储、20M带宽;数据库与存储服务器(3台)配置4核CPU、16G内存、1TB存储、5M带宽。5台服务器需位于同一机房(内网千兆网络互通),预计每年8万元。
(三)推广运营成本
按照现在普遍10元~20元一个粉丝的成本,第一年要达到10万粉丝,需要100多万的投入。不过,借助地铁报自身的广告宣传优势,这部分成本可以降低到忽略不计。
(四)人员经费 计80万元
作为一个独立的开发项目,人员必须包括产品经理(1人)、程序开发人员(2人)、测试专员(1人)、运营团队(4人)、UI设计(1人)。按照市场行情,上述人员工资在5000~10000元之间,平均每人每年8万元。
轨道交通APP的社交功能,比一般APP更精准、更有趣。随着用户基数的扩大,产品进一步升级,可以覆盖全国轨道站点,上千万用户,初步考虑盈利模式有以下几个方面。
APP广告:开机广告、页面广告、活动冠名广告等。
高级会员:用户缴纳一定费用,可以获得更多特权和定制服务。
线下活动:包括线下相亲活动以及婚博会,与婚恋有关的上下游产品。
电子商务:主要客户为婚庆公司、婚宴预订、旅游产品等。
物流:通过地铁或者轻轨网状分布的点,配送或者宣传相关产品。
全媒体:与各城市地铁报、轨道交通渠道(车厢广告、语音播报系统、灯箱广告)、网站、微信、微博等,合力形成全媒体,从而获得强大的推广能力。
融资:随着产品的功能进一步完善和技术升级,未来不仅是面对重庆用户,甚至可以面对全国用户。这种情况下,进行多轮融资和上市不是没有可能。
对于这个项目,在稳妥落实自有资金的同时,更应加强项目业主与有关政府部门的沟通、合作,争取有关主要领导及各政府部门领导的支持。投资估算风险的防范需要在估算时考虑人力、设计等费用、费率上涨的可能性,预留涨价费并尽早实施项目建设。
G216.3
A
1674-8883(2016)23-0160-02
严一格,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都市热报编委、轨客网执行总编辑、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