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昌旭,李玲莉
(1.重庆市渝北区新牌坊小学校;2.重庆市渝北区龙溪小学校)
浅析互动教学模式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詹昌旭1,李玲莉2
(1.重庆市渝北区新牌坊小学校;2.重庆市渝北区龙溪小学校)
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一直有相对应的教学方法被创造出来,同时也借鉴国外的教育方法两者相结合,互动教学法就是其中应用较广的。从字面的意思上来理解就是使学生和老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沟通。将互动教学模式和数学课堂学习是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使教学目标达到教与学的互动,师生之间相互沟通,从而促进共同发展的要求,不仅能够使数学课堂生动化,不那么枯燥,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加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沟通。
互动教学模式;小学数学;数学教学
改革开放的成功实施使中国与国际接轨,我国各方面都受着打开国门的影响,教育方面也无可避免地受到影响,西方教育思想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教学改革,由于受我国国情的影响,无法做到像国外那样,但我们遵循也在相应的基础之上进行改革。学校学习的重点课程一直包括数学的学习,学习数学能给学生带来诸多好处,比如对逻辑思维的养成。小学是为学生日后学习打基础的关键阶段,从多方面分析,小学也可以分为低年级和高年级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学习重点也不尽相同,前者是为后者打基础,重点对一些基础概念的认识和计算能力的培养,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进行更加复杂化的习题训练。因此,不管是从哪个方面来讨论讲,互动教学模式与小学高年级段数学的学习相结合能让学生进行更好学习。
当今世界的局势是各国都被联系在一起,遵循一定原则进行发展,社会日益成为一个分工细化的集体,在这个大集体中人们也要进行不断合作促进发展,培养合作意识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模式,小组合作就是随机把五六个人分为一个小组,综合组内成员的意见进行合理分工,一个集体肯定会存在有些人要好,有些人之间关系冷淡,通过随机性进行小组分配,这样可以避免小团体的出现,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布置完任务后,可以宣布通过竞赛形式使学生得到相应的奖励来刺激学生的胜负欲,从而提高课堂参与度,由于学生性格都不同,有些学生性格内向不愿意表达想法,在课堂上都会有能避免问题的回答尽量避免的想法,而有些学生性格太强势、做事积极,不愿意把机会留给别人,喜欢自我表现,以小组的模式来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平常不怎么相处的同学学会共处,促进集体发展。
小学生正是处于爱玩的阶段,自我控制能力差,上课极易开小差,特别是在数学课学习中,数学相对于其他课程而言是一门极需要开动思维的课程,同时也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对于小学生而言,能做到一节课45分钟专心听讲的是极少数。但如果我们把简单的游戏运用到数学课堂中,想必会得到不一样的效果。比如,老师在课堂中提出一个问题需要学生在黑板报上书写回答,以往都是老师根据学号随机抽取,这次可以选用击鼓传花这个简单的游戏来抽取学生回答。还有,把握课堂时间进行简单的游戏比赛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比如在上小数与小数的运算中,老师通过PPT展示出一张图片,山峰的左右侧分别5道左右不同的小数乘以小数的计算题目和一道不同的小数乘以小数的解决问题,在规定的时间让学生完成,老师给予像橡皮擦等这类学习用品作为奖励,奖给速度快真确率高的学生。因此,以游戏的方式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潜能,调动每个学生所拥有的不同智能,充分开发他们的各项智能,从而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老师作为教育的主力军,在教育学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老师在课堂上教育学生所采用的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知道一味地进行演讲,不重视课堂互动,只知讲解则会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私下搞小动作浪费时间,从而影响学习,不利于学生发展。我们所强调的互动教学更加要求老师能够与学生进行很好的互动,对于老师自身要求及时更新知识储备量,做到与时俱进,现代技术发达,很多科技都和教育相结合,老师可以利用这些技术与自身知识相结合进行教学,恰当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进行圆柱的体积公式推理时,可以先用课件演示割补的过程,把圆柱割补成一个新的长方体,然后让学生观察比较割补前后两个图形中的变化,我们可以通过讨论发现,通过求出长方体的体积,从而求出了圆柱的体积,在这样的演练,能使学生直观明了地弄清原理,使教学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使学生看得清,想得通,记得牢,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数学已经成为学生必须所学的一门课程,它对学生的影响体现在各个方面。在小学高年级段数学教学中,我们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游戏设置和利用现代技术等手段,将互动教学与小学数学相结合,增加课堂趣味性、多样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提高小学高年级段数学课堂效果。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
[2]部霞.努力把握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山西教育,2004 (10).
[3]庞丽娟,陈琴.论儿童合作[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01).
·编辑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