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克非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电影音乐的特性
吴克非
摘 要:本文以《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为例,并结合笔者对电影音乐的理解,对电影音乐的特性和主要艺术功能做了简单论述。
关键词:电影音乐;声画结合;音乐元素;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电影音乐
在电影作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其电影音乐具有明显的目的性,在作品的内容的表达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作曲家不能无视电影的主题、人物、情感、场景或元素等,自由创作电影的音乐。当然,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必然会融入个人的情感和体验,但作曲家在表达情感时,不能离开电影内容这个大框架。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以一曲印度风格的音乐开篇,奠定了影片的基调,这种充分展现印度古典音乐的形式和复杂丰富的音乐风格,大大满足了市场的需求。印度古典音乐这一“神圣意志的音乐能把人的精神净化”的精神,确实值得注意,古典音乐和现代文化的完美融合,正是其备受好评的原因。尤其是随着宝莱坞电影的兴起和普及,印度音乐以其惊艳而不失神秘的旋律、充满异国风情的服饰、强烈的舞蹈节奏,赢得了很多观众的喜爱。
电影音乐的诞生要比电影迟很多,因此,电影音乐自诞生之日起,其和电影画面的关系就一直备受争议。笔者认为,电影音乐就相当于一座房屋的装潢,而画面则是房屋的框架。没有了框架,房屋不复存在,没有了装潢,虽然房屋还在,但也是一座丑陋的房屋。虽然电影的叙事才是一部电影的中心所在,但是,真正好的电影一定会在戏剧性冲突上下大工夫,而冲突的表达也正是电影音乐的强项,音乐是一种装饰性的电影表达手段,而电影音乐又是为了装饰电影本身而存在的,就像好的房屋不会多装饰也不会多建框架一样,好的电影不会让冗余的声音或画面出现,这就需要音乐和画面的完美结合。
电影音乐不能单独出现,其是电影的一部分,而电影的另一重要特征,即图像的跳跃性,也决定了电影音乐的残缺性。相关的电影作曲者需要根据电影本身的特性和发展,创作不同的音乐,与电影的结构需要保持一致。普通形式的音乐或声乐,有其音乐结构的严格要求,但电影音乐与之不同,其时长至多不过几分钟,而一些大型的交响乐则以小时为单位。所以,电影音乐受到电影画面和电影情节的双重影响,单独一段或某几段电影音乐,必然无法完整表达电影的情感和主题;此外,电影音乐的时间性也很强,甚至要精确到毫秒,与大型交响乐的长时间表现完全不同。因此,除了片头片尾会留给作曲家一部分发挥的空间外,其他碎片化的电影音乐很难在短时间内展现出与交响乐一样完整的美。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以理查德·帕克的梦开始,在梦中他好像看到了犀牛、长颈鹿、斑马,甚至是他朝思暮想的初恋情人阿南蒂,简单节奏的低音把其幼年生活的记忆凸显出来,印度长笛独特的悲伤感,把少年派的哀愁表现得淋漓尽致。当风暴来临时,少年派在鲨鱼群的凶猛攻击中奋力躲避、艰难求生,音乐显示了在偌大的海洋面前,人类是如此的无助和渺小。当风暴再度来袭,则伴有海浪的呼啸,让观众仿佛置身于一望无际、变幻莫测的海洋中心。当男孩在食人岛的淡水湖中游泳时,电影音乐突然变得欢快轻松,让人完全忘了他还在大洋上漂流。当夜晚来临,天堂却张开了他的大口,一颗人类牙齿突兀地出现在莲花之中,少年派突然发觉这是地狱不是天堂,惊慌失措的音乐,也让我们更能理解当时少年派心中的波涛汹涌。
影片还用很大的篇幅描述了少年派在一望无垠的海洋上漂流,陪伴他的只有一头随时会吃掉他的老虎,这种悲凉的无助感,通过电影音乐淋漓尽致体现出来,这些音乐既代表着海洋的自然和壮丽,也代表着流浪的辛酸和生命的无助。在如此强烈的反差下,加强了观众的畏惧感和紧绷感,而其中所点缀的那些愉悦欢快的小段音乐,也让观众的心情得以放松,使其随着情节的变化而波动。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叙述的不仅是少年派的成长和路途中的郁闷困扰,还展现了很多欢快愉悦的片段,在这些片段中,除了前文举例的笛声,还夹杂着印度传统音乐特有的帕卡瓦甲鼓,这是一种复杂多变的乐器,能奏出各种不同的乐调和节奏,用这种鼓声表达少年派对初恋阿南蒂的复杂感情,在天堂岛上,这种婉转多变的鼓声也表现了少年派看到牙齿之后的惊恐和跌宕迷离。
电影中还充斥着女性低声的歌唱,时而悲伤,时而温暖。其实,在印度电影世界观中,笛音、鼓乐是不可或缺的,但最重要的还是女声所特有的慈祥与爱意。《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作曲家巧妙地抓住了印度电影世界观中音乐的特点,让这种女声始终萦绕全片,和帕卡瓦甲鼓声一起诠释了母性的深沉和少女的欢快。印度笛音和鼓乐伴着女声,一次次的把少年派的回忆和幻想放大,展现了一个理想的世界。
本文以《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为例,通过全面介绍了其电影音乐,了解当今广播电视电影领域内音乐的影响。电影创作和电影音乐是统一的整体,笔者希望通过研究电影音乐,更好地认识、创作电影作品。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