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玉红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龙嘉中心学校 吉林长春 130504)
对历史学科课堂教学的若干思考
韩玉红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龙嘉中心学校 吉林长春 130504)
作为探索与总结人类已往活动的一门学科——历史,具有强烈的鉴古知今的作用,所探索的是对人类自身命运的关怀,因而它能够永恒!满怀着对历史的敬畏与热爱,我走进了中学的历史课堂,获得了一项特殊的权利,对一批又一批的中学生进行历史教育的权利。在享有这权利的同时,我也意识到所要承担的义务与责任,那就是努力上好每一堂课。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在历史教学中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优势,在四十五分钟内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同时又能取得良好成绩。
历史 课堂教学 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要着眼于人的个性发展,注重于人的内在价值,强调人的主体存在;要把自己变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顾问”、“参与者”、“协作者”,让学生尽可能“活动”起来,如学生朗读、观赏、表演历史剧、看图说史、绘图大比拼等活动,鲜明、形象、生动的情景会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这些活动让学生的情感得到释放,自然就掌握了该掌握的历史基础知识、道德情感;一些再现历史场景的“活动”让学生有深刻的印象,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并能强烈地震撼他们的心灵,唤醒他们的良知,陶冶他们的情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史、在“活动”中悟史、在“活动”中明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交流协作的能力,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所以我的学生中有“秦始皇”、“张骞”“明智天皇”等人物角色,班级中有各个“阶级”的代表,教室中有不同时期的“各洲、各国”等等。
对历史教材的专业性把握,切忌讲假话,讲大话,讲空话。一切真的、善的都是美的,历史学如果失去了真实,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当代社会正走入信息时代,学生的历史信息来源是多渠道的,并且和教师处在同一个平台。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这一时期的青年学生,成人感特别强,逆反心理也强。一旦假话伤害了他们的感情,后果是严重的。那样我们将失去对学生理性思维培养的最佳时期,将失去对他们正确价值观培养和引导的最佳时期。
那么该如何处理和把握这一问题呢?我认为对于历史的表述,有再现历史事实和价值评论两种类型。再现历史事实应尽量真实,不附加主观色彩。要坦诚地、不割裂地把历史的本来面目呈现给学生,只有真实才能养成正确的历史认识。如中国近代史中关于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人物,关于南京国民政府30年代的经济建设、对日抗战等问题,我们一方面要避免对领袖人物高大全的阐释,又要避免对国民党的全盘否定。而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价,则属于价值评论的范畴,应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评论,尽量做到客观与公正。价值评论可以有主观色彩,学生也可以有自己的理解与判断,但教师要加强引导。如关于佛教、基督教等宗教问题,过去多持否定的观点,只是在同农民战争有联系时才给予一点肯定。而事实上宗教与我们每一个民族、与我们的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对社会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忽视宗教对人类的影响,历史将是不完善的。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一些时事热点来对历史知识进行强化总结,将历史知识生活化,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印象。比如,在讲授《三民主义》时,许多学生可能对“三民主义”的意义都不太理解。那么教师可通过当前我国严重的物价上涨问题进行分析,指出人民生活的重要性,对党“提高民生”的思想进行解释。这样一来,学生对此知识点的记忆就会更加深刻。又如,在讲授《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时,教师可要求学生问家里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了解他们年轻时的生活状况,再与自己的生活状况对比。这样学生不仅能对我国人民的过去生活方式有充分了解,还可以让他们明白当前幸福生活的可贵,激发他们珍惜现在、好好学习,为祖国发展做出贡献的雄心壮志。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
俗话说“文史不分家”,在所有学科中,语文是与历史联系最紧密的。在讲历史知识时必定会渗透很多文学知识,如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白居易的“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做地衣”,使学生认清了唐朝末期统治阶级残暴、安史之乱的灾难、百姓的疾苦,理顺唐末农民战争的历史背景。又如在谈到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时,可通过《范进中举》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来说明古代人们对科举的重视程度,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认识。运用恰当的语文知识来进行历史知识地讲解;不但会使得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变得趣味横生,还可以提高了教学效果。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科目,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也完全可以信手拈来,比如在讲授《新中国的成立》时势必会提到三大战役,那么可通过对这三大战役的地点进行分析,阐明三大战役的重要性,结合地理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在讲授1929年“经济危机”时,通过思想品德中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不同点的分析,来帮助学生理解其产生的原因;在讲授中国古代的“青铜文化”时,可让学生知道“青铜”本来不是青色,只是由于年代久远,出土时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出铜锈才变为青灰色的,因此称为“青铜”等等。历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有机结合,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优秀人才。
现代教学技术广泛应用,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如文本、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不同类型的信息媒体,通过综合编排处理,不仅扩大了学习容量,节省了时间,还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再现生动的历史场景、鲜活的历史人物、复杂的历史事件,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具体的、直观的感性材料,有传统教学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在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时,不能对传统的教学手段一概否定;因为传统教学手段有自身的长处,更有多媒体技术不可替代的优势。教学中应将两种教学手段结合,适时、适度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才能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因为任何计算机或教学软件都只是一种教学手段,都只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工具。我认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普及,不是不需要教师,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参与改革,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同时也要冷静思辨,保留和发展传统教学模式的长处,实现二者的和谐统一。
总之,历史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还要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还要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创造的能力以及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打好基础;并让历史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我们要抓住内化学生科学精神的各个重要环节,掌握教学策略,不失时机进行实践与探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