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实验高级中学)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教学的感悟
于洋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实验高级中学)
作为一名普通高中新教师,我知道普通高中教育在为上级学校输送精英人才的同时,更承担着培养社会合格劳动者的任务。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的人才。要适应社会的需要,培养出多样化的人才,必然需要多样化的课程和选择。我们无权更不能轻易剥夺一个孩子想上好学校的梦想,身处教学一线的老师有责任指导他们在奋斗过程中有所提高,更好地、客观地发现自我。下面我结合一线教学实际工作谈谈我的些许感悟。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引导者,新课程最终要落实到让学生有所收获中来,没有教学新课程终究只是一个书本上的方案,而不会是现实的课程。而教师恰是实施新课程的主体,任何其他人不管对新课程有多么关注,都不能代替一线教师的课堂真实教学。
确定了这个观念之后,对于开展新课程是有好的意义的。对于教师之外的其他人而言,明确这一观念就要尊重一线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感受、想法和做法,鼓励和信任教师的上课成果和过程,从各方面为教师的新课程上课搭建平台、创造条件,而不是无条件地对教师提出各种“过于高标准”的要求。对新教师而言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要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重任,用自己的头脑智慧去实现新课程;二是要对自己以往和现在的课程满怀信心,要在认真分析以往教学的优长与不足的基础上,借着新课程的契机,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特长,改正乃至克服以往的不足。一定要坚信那种认为新课程要一切都是新的,以往的做法都是陈旧的、不适应新课程的想法是不正确的,它也不利于新课程的开展。旧的东西也不一定不适用于新课程。
作为高中新课改要求下的新教师,我们在课堂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摆脱过去传统思维的定式,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要更多地融入自己的感情,用感情来引导、激励学生。
高中学生的情感世界观已经定型,他们只跟与自己有感情的人亲近,我们高中教师已经错过了对他们最佳的教育时间,他们的心理形成应该在小学和初中,所以我们更应该想办法让学生尽快积极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以提升综合能力。如果我们用没有感情的强硬灌输式的教学理念,也许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很好的教学业绩,但这严重违背了基本的人成才的教育规律和理念。如果我们用研究启发的方式,在同样的时间里我们可能获得的教学业绩比较少或不够突出,但是对孩子的一生可能是有非常大的影响。强硬灌输学习使学生到了大学的时候,其创造力难以发挥出来,因为前面我们给他的知识都是强硬灌输的,严重缺乏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运用启发研究式的学习方式,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想象力和思维都得到了同时发展,到了大学研究的阶段、需要创造的阶段,它就呈思想火花爆发的趋势。所以作为实施新课改的教师就必须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必须采用启发、鼓励的方式来教学。
1.新课程教学模块特征
全面性:模块以一个专门的内容定为该模块的中心,模块教学中的所有内容都围绕这一中心设置。但是课程标准中并没有出现对这一节课具体的内容要求,这就给我们创造了非常大的发挥空间,可以自由地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安排。每一模块的中心都有目标,中心是模块的灵魂。学生在模块教学中所获得的不是孤立枯燥无聊的知识,而是一种在主题中心下的灵活课堂。相同的一节课可以有不同的上法,出现所谓的“同课异构”。
(1)独特性:模块的内容相对独立成章节,每一节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中心思想,结合学生学习习惯和教学常规,可以形成相对独立的“章节”。每个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特定的主题内容,对学生的经验和社会生活等内容进行整合,构成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
(2)拓展性:模块教学允许改编原来课程内容的体系,即所谓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使课程教学内容可以用多样化、多系列、多层次的方式进行重新再次组织,以方便实现教学内容构建起让学生学会的知识体系。
2.模块教学层次关系
思维层次联系:模块教学的内容自我独立,同时又不可割裂,是相互联系的统一知识体系,形成思维层次递进关系,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到难。在教学中处理这些独立模块时,可以依先后顺序进行。以地理学科为例,先进行地理必修一的学习,再进行地理必修二的学习;最后完成地理必修三的学习。地理必修一、二、三的教材相对独立但先后顺序却不可以调换,是一种知识认知上的递进关系。
“高中新课改之后怎样对学生进行学习和品德综合素质的评价?”“新课程对于学生的高考有影响吗?”“这样的改革学生能完成教学大纲上原有的教学要求任务吗?”之类的问题成了一线新课改教师关心的重点问题。在已经进行过高考后的第一批新课改试点地区的一线教师以及学生们是怎么评价新课改的呢?本届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比其他非课改地区的学生有什么明显的优势?我所查阅的资料中专家这样回答:“现行课改的省区,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大部分从开始的顺从走向认同,一部分教师从认同走向内化,还有一部分教师不但内化而且进入创新阶段。虽然教师认识处在不同阶段,但从整体看,从起点看,已经有很大变化。”可见高考的试卷成绩仅仅是评价的一个很小的侧面,课改的成果不能只用高考试卷成绩来衡量,课改的效果应该是长期见效的,其结果在默默的无声无息中影响着我们。
高中新课程将改变高中生的学习生活,影响着学生的终身发展;高中新课程也将改变高中教师的教育生涯,教师将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我想,新课程终究要在教师的实践中形成,让我们共同努力!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