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2016-03-02 00:32:33石通和
新课程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湖湘文化对策

□杨 琼 石通和



湖湘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杨琼石通和

【摘要】湖南高职旅游教育专业担负着培养本土旅游人才的重任,学生必须了解掌握家乡的旅游资源及其蕴含的湖湘文化。调研发现,实际教学中存在湖湘文化类课程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的问题。本文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湖湘文化;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对策

湘楚大地上历代湖南人长期延续并不断嬗变的社会思想、民间风俗逐渐形成一种趋于稳定的表现形式及特征,称之为湖湘文化。它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其精神特质,是蕴藏在广义湖湘文化中的内核,类似于谭嗣同、黄兴、蔡锷等体现出的“心忧天下”和魏源、曾国藩、毛泽东等人的“敢为人先”精神。

旅游与文化的交融在各地都有呈现。历代文人墨客游历祖国山河,留下许多墨迹诗文与传说故事;各地普通民众的生产生活实践,也留下了独具特色的历史遗迹。这些都是旅游资源的重要载体,也是旅游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湖湘文化是湖南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在湖南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中融入湖湘文化教学内容,一方面源于湖湘文化自身的特点,它所提倡的“经世致用”“与时俱进”本身要求与现时代的文化内容相契合,为年轻一代所传承;另一方面在于高职教育自身的特性要求,高职旅游教学担负着培养本土旅游人才的重任。在校的“准导游员”必须深入了解本省的旅游资源及其深厚的旅游文化,才能更好地胜任本地旅游文化的推广工作。湖南的高职旅游专业学生理应掌握湖湘文化,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湖湘文化融入高职旅游教育却并不宽广也不深入,学生掌握的情况也不尽如人意。

一、湖湘文化融入高职旅游教育的问题分析

要在湖南高职旅游教育中强化湖湘文化教育,使学生深入全面地了解掌握家乡景区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并非易事。其中存在不少的障碍,主要问题如下:

1.缺乏高度重视的思想认识观念

调研数据显示,湖南省高职院校中不重视湖湘文化类课程的比例占一半以上。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高职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就业为导向,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这使得学校更为注重学生从事旅游行业的岗位技能培训与训练,而降低了人文素养的渗透;另一方面,许多在校生求学期间大多以考取导游证后能从事旅游行业为求学目的,这项从业资格准入考试也间接成了办学的风向标。各学校、各系依据考试指南,将重心放在“政策法规与职业道德”“导游基础”“导游实务”“汉语言文学”及“湖南景点讲解”这些基础课程上,辅之以一些常规性的课程,如“旅游市场营销”“旅游美学”“旅游学概论”“旅游地理”等,这样构成了湖南省大部分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课程体系。这样的课程体系构架在彰显本土特色化旅游教学方面显得有所欠缺。

2.缺乏已转化为教学内容的教材

湖湘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文化,要转化融入为教学内容,如何转化?如何融入?这方面都缺乏学者进行研究,难以转化为教学教材。

湖南旅游资源中处处都渗透着湖湘文化。如:湖南民俗、湖湘名人(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蔡锷、黄兴、王船山、谭嗣同等)及其小故事、湖南民歌,长沙歌厅文化、湘西八县市地名文化、湘西少数民族文化习俗,简牍、岳麓书院、湖南菊花石、浏阳花炮、湖南黑茶、长沙窑、长沙湘绣、湘菜、火宫殿……这些都是湖湘文化在某一领域的凝结,也都可以作为一个专题在课堂上进行讲授,同时也是一名导游员需要掌握了解的乡土知识。但是,把这些知识进行梳理,形成一个系统化的湖湘文化旅游专业教材,还没有专家学者进行相关的工作,市面上也缺乏可以作为湖南高职教学的系列乡土旅游教材。

没有把湖湘文化进行剖析分解,没有把每一个专题整理编撰为一个独立完整的教学内容,没有把湖湘文化整合到已有的课程相应章节内容之中,教学失去了有效的依托,势必也影响湖湘文化在高职教学中的推进。

3.缺乏足够多的课时比重

在调研中,翻阅湖南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发现另一个主要障碍在于课时受限。经比对,该专业各校的总学时约在2300~2700课时之间,总学分在130~160学分之间。

一般而言,入学教育占总学时百分比约为1%,军训与公共安全占3%左右,公共必修课占15%左右,公共选修课占3%左右,专业必修课占比略多于30%,专业选修课占20%左右,毕业设计约占5%,毕业实习占比接近20%。

湖湘文化类课程开设在专业必修课或是专业选修课类别中。高职的旅游专业必修课一般需要开设“旅游学概论”“导游语文”“导游实务”“导游基础”“旅游政策法规与职业道德”“湖南景点”“模拟导游”“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景区服务与管理”“计调业务”等;专业选修课一般需要开设“中外民俗”“插画艺术”“演讲与口才”“旅游美学”“茶艺基础”“旅游客源国概况”“旅游民歌赏析与演唱”等。从中可以看出,保留固定必需的传统旅游课程,层层分拨下来,单独留给湖湘文化类的课时比重并不多。而湖湘文化博大精深,涉及面广、多、杂,要让学生了解得透彻而深入,课时不足是一个客观障碍。

二、对策与建议

1.转变思想观念,重视湖湘文化教学

开设什么课程,怎样开设课程,除了一些国家规定的必修必定课程之外,在选修课程中还是可以适当增加人文素养类及本土特色类课程的比重的。在[2006] 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到,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广大旅游专业学生要成为湖南旅游文化的传播者,就不能不接受湖湘文化的熏陶并通透知晓。由此,旅游专业的教师更应主动学习,在教学中加入本土文化教学内容。

2.编写系列乡土教材,便于学生课外阅读

湖湘文化浸透在湖南旅游的方方面面,湖南旅游资源处处彰显了湖湘文化。要在旅游专业教学中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家乡,排除专业教学课时不足这一客观原因限制,多开发编撰系列乡土教材是个不错的解决问题方法。例如,火宫殿、湘绣、湖南菊花石、湖湘名人等旅游元素目前都已有一些书籍或是册子,把它们开发转化为成体系的高职旅游乡土教材,供学生课外阅读或是作为选修课教材,将会极大地推进湖湘文化的普及。高职学生已完全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即便不开设课程,只是发放教材,对他们日后走上工作岗位的继续学习都将提供很大的帮助。

3.校内营造湖湘文化氛围,校外实践感悟提高

校园环境具有耳濡目染、熏陶感化的作用。在校内,可以把那些具有典型教育意义、体现湖湘文化精髓的旅游资源通过雕塑、碑文、图片甚至涂鸦等方式融入自然景观或院系教室、寝室、食堂等场所,使之成为湖湘文化的传播载体,让学生处处感受到湖南的自然风情与湖湘传统的精神品格。湖湘名人、近代湖南革命史、湖南传统工艺品、民俗风情、湘菜、自然旅游资源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张贴画的形式布置在校园中。

在校外,在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湖南景区内,可让学生进行现场导游讲解或是开展湖湘文化特色活动,有助于深入了解一个专题内容。例如,参观原第一师范学校,了解青年毛泽东的求学之路及品格精神形成过程;参观湖南工艺美术馆,能讲析风俗特产的特征及其价值。组织班级旅游活动,要求每到一地,每位学生都能进行沿途讲解与景点讲解。

湖湘文化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又为历代湖湘人民所传承的一种精神与品格。要将其转化融入高职旅游专业教学中,赋予其新时代的内容,为学生所接受传承并予以弘扬,工作量非常艰巨,还需要付出不少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郑焱.近代湖湘文化概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何智能.试论湖湘文化与湖南旅游之关系[J].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1,(11):104-106.

[3]陈才,张燕燕,刘英.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结构的系统分析与优化设计[J].旅游学刊,2005,(S1):77-80.

[4]杨琼,石通和,谢永林.湖湘文化转化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资源的路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7):137-138.

(编辑:秦俊嫄)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科研规划项目2014—2015年度立项课题“湖湘文化融入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研究”(编号:201418Y0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1-0035-02

作者简介:杨琼,硕士,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旅游文化和礼仪教育;石通和,硕士,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经济学、旅游市场营销。

猜你喜欢
湖湘文化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28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毛泽东与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确立
东方教育(2016年7期)2017-01-17 21:07:45
日常行为下的湖湘村落问题
湖湘文化中的忧患意识与魏源的“救亡图存”“经世致用”
撷湖湘文化精华,育良好职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