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陶化彦
王丽娟:油田花仙子
○ 文/陶化彦
创造绿色的希望,使树苗销售收入逐年增加,王丽娟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王丽娟在欣赏自己培育出来的花卉苗木作品。 供图/陶化彦
2015年12月下旬,大庆油田园林绿化公司,专门为一个人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事迹报告会。她叫王丽娟,苗木公司经理。
几名事迹报告者,都是最熟悉王丽娟的同事。他们从不同角度分别讲述了王丽娟根植这片沃土创业的感人故事。一位熟悉她的领导说:“王丽娟既是一位难得的技能型人才,又是一位有能力的成功企业管理者。曾经有不少外企高薪聘请她,她都未动心。”
有人为她惋惜。她却说:“钱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活得有价值。”她被评为油田“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杰出员工”,2015年又被集团公司推荐为全国“绿化劳动模范”,被人称之大庆的“花仙子”!
王丽娟,从小就喜欢花草树木,更喜欢东北的黑土地。上学时,她对生物课格外感兴趣。
因此,她高中毕业便考入了大庆农校。毕业时,她又留在了大庆这块黑土地,从事花卉和树木培育研发工作。三年前,她又接受重任——从花卉公司经理转任苗木公司经理。30年,她从未离开过这项心爱的事业。
然而,如今摆在她面前的任务,可谓艰巨而困难。其苗木市场虽然占据了油城绝大部分,但如雨后春笋般涌出的民营苗木企业来势凶猛。
因此,她一上任,便扑向了大地。她一面吮吸着这里的空气,一面倾听着这里的呼声。很快,她发现这里依然潜伏隐忧。摆在她案前的第一件要务,就是普查苗圃、摸清家底。
原来,上万亩苗圃掌握的数据都是大概数、估测数。因此,普查不仅能准确掌握苗木种类、数量、规格、健康长势状况,而且能为科学规划、战略调整、管理提升提供科学依据。很快,普查方案确定:“规则抽样、不规则个查。”班子成员带队,下田间、到地头,进苗圃、入林地。
那年的冬天,雪大,天冷。然而,这未阻挡住她的脚步。跋涉在没膝深的雪中,很快她的鞋与脚就冻在了一块。裹着脸的围巾,也凝结了厚厚一层霜,露出来的一双眼睛紧紧地盯着脚下每一棵苗木。
从冬到春,4个多月,她走遍了万亩林地,也越过了沟沟坎坎。她不仅摸清了企业资源状况,而且发现了一些问题。“职工思想素质、基础素质都很好,但是多年的‘一人班组’问题,依然是制约企业管理的根源。”于是,她与班组长谈心、聊天,征求意见和建议。很快,刀子又伸向了这里。
原来,是一个“一人班组”管理,现在是4个班组分片管理,每个班组都有一名专职技术员,每个班组都有一名分片包干的机关干部。班组力量加强了,苗木成活率也高了,由85%提至95%以上。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王丽娟非常清楚:技术和人才,才是企业发展的“引擎”。
马鞍山苗木基地,风沙土,碱性大,养分差,不利树木生长。因此,早在20年前,王丽娟就主张引进了“针式播种机”。这被称之传统播种方式的一次革命。同时,她探索出了“组培管理”,开启了品种培育驯化实验先河。
如今,她依然本色不改:白天工作,晚上学习,先后学习了《苗木生产技术》、《园林苗圃》、《生态学》等教材。这也让她更精熟苗木管理。
其实,看似简单的田间管理,在王丽娟眼里却大有文章可做。两年前的12月一天,她去北5号地普查,眼前的“景致”,顿时让她陷入了沉思:这樟子松太密了,死的多、畸形的多,枝条分叉的多,这怎么行?
于是,就地召开现场会,针对苗木密度是否需要疏株等问题展开了讨论。熟料,话题一打开,就引发了很多争议。并很快形成了共识:移植。
怎么移植?她同技术人员一起研究探讨,翻阅了大量资料,根据樟子松生态习性,确定了不同高度的樟子松,不同株距移植方案。
随即,移植会战展开了,5800株樟子松被移走,树间距扩大了2倍,移植成活率达90%。田间管理,让王丽娟从中悟出了很多科学道理。她根据生物学特性,研究实行了“1+1”套种方法;总结推广了一二年生苗木和三年生以上苗木“2+1”穴播施肥方式。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增强了苗木抗病性、抗寒性,成活率达95%以上。
她又把眼光瞄向了“品种培育驯化”技术上。结果,初期引进的黄菠萝树种,因没有掌握好耐寒性,几乎全军覆没。
这一惨痛教训,让王丽娟重新思考,改变了思路,把引种驯化方向确定为目前常用与未来需求苗木上。
两年来,先后引进了蓝叶忍冬、白桦、山槐等稀有品种。目前,苗圃基地拥有62个品种403万株苗木。她还培养出了“生产管理大拿”房新宇、“综合服务多面手”闫伟、“蔬菜大王”祖玉英、“业务过硬的保管员”张庆艳等一批有特色专长人才。
如今,园林市场竞争激烈。去年,公司520万元经费补贴也被取消。因此,王丽娟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于是,她带领职工集思广益,很快便确定了“一主一辅”(主业,即苗圃繁育;辅业,即绿化施工)经营思路。同时,确定了两条腿走路发展战略:(眼睛向内深挖潜力,靠精细管理控制成本;眼睛向外开拓市场,靠专业优势增加效益)。
过去,企业是买种子育苗,价高,成活率低,还会遇上假种子,造成企业成本增高。于是,每到收获季节,她就带领职工背上丝袋子、拿着铁钩子采集树种。两年,共采集树种1050斤,合格率99%,节支4万元。
她还带领职工自己动手做工具。利用废旧钢材结合硬度较高的菜刀,制作出锋利的锄头;利用旧钢管、钢筋、角铁等制作成耙子、推雪铲、货架等,不但提高了工具耐久性和劳动效率,而且节约材料费约2万元。
王丽娟,可谓“分角必争!”是的,以前,因冻害、病虫害、牲畜啃咬死亡的树木,几乎没人要。她却如获至宝,制成支撑杆1.7万根,节约材料费10.2万元。
她还将能人发动起来,利用所长,为企业创造财富。如今,这里使用的农药,都是自己配制的。她们将禾本科、莎草科、阔叶这三大类别除草剂混合搭配使用,只需喷洒一次就可将杂草清除干净。
每年,苗木公司栽植、养护种苗,多用外雇工,费用几百万元。王丽娟心疼,倡导管理人员“上午拿文具,下午拿工具”。从起挖死树,到平整场地,从放线插旗,到树木定植,后期修剪、除草、浇水等养护都是自己人干。
她还在公司门外建设了园林景观展示区,在圃地道路两旁栽植了“样苗展示区”。现在,媒体上也有声和影了,客户纷至沓来。
树苗销售收入,逐年增加。去年,苗木公司共销售树苗5.58万株,收入747.8万元,比上年增收553万元,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责任编辑:陈尔东
znchenerdo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