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FDI对技术溢出的影响分析

2016-03-01 10:57米硕
2016年2期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国际贸易

米硕

摘要:技术的国际间传播会对国家产业和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近年来,企业的海外技术投资份额高速增长,因此,国际贸易和跨国公司的海外活动成为技术外溢的重要传播渠道。相关学者对三者之间的关系已有一些实证研究,但是由于研究角度和样本数据的采取各有差异,对于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活动会对技术外溢产生何种以及多大程度的影响还未达成一致的结论。本文将总结归纳前人的研究,基于新的视角对三者的关系进行论证。

关键词:国际贸易;对外直接投资;技术溢出

1.前言

国际贸易和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既是技术传播的起点,也作为技术溢出的载体。跨国公司将其生产经营活动扩展到不同国家,是国际技术最重要的生产者和传播者,据资料显示,美国制造业83%的R&D得益于其跨国公司的母公司,因为一项新技术的开发和使用必定会优先在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良好的传承和互动机制。并且调查结果表明,积极参与到国际贸易和跨国资本流动的企业,其平均生产率要普遍高于国内企业。基于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这就带动更多的国内企业积极主动地进行海外活动来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并且,企业的国际贸易活动和对外直接投资有很强的关联性,美国的跨国公司占据贸易活动的40%。

2.文献综述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内外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成果

国内外对国际贸易和FDI的技术溢出效应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关FDI的技术溢出效应,Macdougall(1960)在进行外商直接投资影响东道国的经济效益分析时,首先提出了溢出效应,其后各国学者们对此展开了研究并且研究了技术溢出的具体渠道和溢出机制。Caves(1974)将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分为打破原有市场垄断、本地企业的模仿、竞争和示范三种形式。Kokko(1994)基于此,更系统地将FDI的外溢效应分为竞争效应、模仿效应、直接帮助效应以及劳动力流动效应。Branstetter(2001)对美国和日本之间的双向投资进行了研究,结果证实了存在显著的双向溢出效应。赖明勇、包群、彭水军和张新(2005)认为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技术进步效应的大小会受到尤其是经济技术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R&D、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等因素的影响。WolfgangKeller(2009)主要研究了FDI和贸易活动中如何产生技术知识的外溢。

2.2国内外对国际贸易与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成果

Coe&Helpman(1995)使用进口份额作为权重建立了国外R&D存量,首次对贸易伙伴的R&D是如何通过贸易这一传导机制来影响国内技术进步的。Lechtenberg&Portterie(1998)通过改进C&H模型的数据处理方法,证实了国家的开放程度越高,越容易受益于国外的R&D。朱钟棣和李小平(2006)通过对我国工业的1998-2003年32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和国际贸易作为技术溢出的渠道进行分析,证实了国际R&D会通过国际贸易的渠道促进我国工业行业的技术进步,有利于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于津平和王孝成(2010)认为国际贸易促进技术进步效应的大小会受到尤其是经济技术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R&D、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3.数据的选取及测量标准

3.1技术外溢的衡量标准

在测量技术外溢的理论方法中,使用最广泛的是研发外溢回归方法,并且该实证分析已经扩展到包括溢出的特殊渠道和机制。特别地,在所有的实证分析中有以下两个最主要的问题需要加以注意。首先,如果一个公司的技术能力拥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我们能否说这种改善是从外国某公司获取技术转移的结果。这种因果关系是实证分析中的关键点,通常接受技术转移公司的技术能力改善情况是不能得到完全的测量的,并且也很少能获得技术转移的有效数据。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建立前述因果关系是比较困难的。第二个关键问题在于技术转移中的哪部分可以被看做技术外溢,在经济政策的干预下,评估这种情况显得尤为重要。

3.2实证检验标准——地理位置导致的技术外溢

无论技术外溢是通过何种渠道进行的,大多数研究认为,全球范围内的技术外溢会导致收入均等化,而地区范围内的技术外溢会导致收入不均。因此一些主流文献的研究将地理距离看作国际技术外溢的主要衡量标准,其主要优势就在于将地理位置作为一外生变量进行研究的。而将地理位置作为技术外溢的衡量标准,对此进行的研究方法有很多。虽然大多数的研究都认为国与国之间的技术外溢要多于一国之内的技术外溢,但是也有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与此相反。

Keller(2002)不再将技术外溢水平的研究局限在国内和国外之间的差异,而是将研究点放在地理距离和国家区位的相互关系上。他运用九个OECD国家的行业生产力水平和G-5国家的R&D数据,建立了一个简单的全要素生产率和地理距离之间的递减函数:

lnTFPcit=β[Scit+∑exp(-δDcj)sjit]+Xγ+εcit(1)

其中Dcj表示国家c和国家j之间的地理距离,X是一控制变量向量。如果ε大于零,表明国家间的地理距离越远,R&D占比导致生产率变化因素中的权重就越低;如果ε等于零,表明地理距离和相对位置不相关。他的研究结果证实了ε是大于零的,并且得出地理距离每增加1200公里,技术扩散水平就会降低百分之五十。按照这一研究方向,Bottazzi&Peri(2003)发现欧洲范围内的技术外溢和地理距离有着很强的负相关性。这些研究都表明在特定的国家和地区,技术具有高度的本地化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近年交通成本的降低、通讯技术的改善和国际活动的日益频繁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地理位置对于技术外溢的这种影响程度势必会有所减弱。并且这种研究方法的缺陷在于地理位置这一影响因素本身具有多样性,因此并不可能把所有的影响因素都纳入到研究中。尽管该种研究方法存在缺陷,但总体来看,其得出的地理距离是技术外溢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这一结论是不可否认的。

4.技术外溢的传导机制

4.1对外直接投资

FDI的技术外溢包括水平技术外溢和垂直技术外溢。水平技术外溢是指跨国公司通过经营运作而对同行业的其他公司产生技术知识的外溢。而垂直外溢则发生于不同的产业之间。在研究母国FDI逆向技术溢出时,一个典型的等式如下所示:

ΔlnTFPijt=βX+γΔFDIjt+μijt(2)

其中ΔlnTFP表示母国企业的生产率增长水平,向量X代表一系列可控变量,ΔFDI表示IFDI的变化量。当FDI的流入对母国生产力起到促进作用时,系数γ为正,μ代表随机干扰项。当等式(2)应用到同一产业间的企业中时,则表示水平技术外溢;若是不同产业间则代表垂直技术外溢效应。

4.1.1产业内FDI技术外溢机制

WolfgangKeller通过统计美国企业1987年到1996年的相关数据,发现导致生产力增长和技术外溢的因素中,水平FDI占比达20%,并且水平FDI的技术外溢主要集中在技术水平相对较高的部门,在技术水平低的部门表现并不明显。

目前,关于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内技术外溢的机制,国内外学者将其主要分为三大类:竞争效应、示范效应和人员培训流动效应。示范效应下,外资企业主动展示、转让传授的一般技术,内资企业可以通过模仿学习掌握。竞争效应下,外资企业的核心专业技术不会主动传授转让,内资企业只能通过自身的技术实力,对外资企业在国内销售的先进产品进行逆向破译才能掌握,两种学习行为和学习渠道分别对应两种不同性质的技术。而FDI的技术溢出效应也会产生于劳动力的流动中。当跨国公司在同产业的企业中进行员工培训时会提高其生产力水平,但是对不同产业的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其生产力的提升效应并不明显。

4.1.2产业间FDI前、后向关联技术溢出效应

企业通过对外投资而对东道国的上下游关联企业的技术进步起到示范、援助和带动作用,也称为FDI的垂直溢出效应。当技术从东道国公司扩散到下游相关企业时,会产生垂直的前向溢出效应;而当企业从当地供应商买入投入品时,技术也会随着交易的发生而传播,从而形成垂直的后向溢出效应。

4.2国际贸易

4.2.1出口与技术外溢

国内企业通过出口与国外的技术产生联系,从而提高国内的技术水平,进而提升国内企业的生产力水平。下图所示为出口产生的技术外溢传导机制:

在出口产生的技术外溢传导机制中,存在一种learning-by-exporting效应,如企业通过和他们的国外客户交流,就可以获悉国外对于产品质量的设定标准及为了满足这一标准所需要的其他相关信息,从而使自己的信息及技术水平通过出口活动更接近于国外较之先进的企业。

4.2.2进口与技术外溢

同上述出口产生的技术外溢传导机制,国外先进的技术知识会通过进口来扩大国内的技术存量,从而提高国内生产力。

Sjoholm(1996)研究发现瑞典企业的专利引用和双边进口呈正相关。Pavcnik(2002)研究了智利20世纪70年代初的企业,发现进口相对自由的产业较之进行进口限制的产业,企业的生产力水平能够提升更多。Amiti&Konings(2008)使用印度尼西亚的生产普查数据,发现低关税会丰富商品的多样性,提升产品的技术水平。

5.促进技术溢出效应的政策建议

首先,应引导国内企业向发达国家的产业集群投资。在我国当前对外开放的总体战略中,政府的优惠政策较多地集中于境外加工贸易和境外矿产资源开发等领域,如果将技术寻求型的对外直接投资纳入政府重点扶持的领域,那么政府对于这类投资项目将会投入更多的资源和优惠政策。当前这类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产业的选择可包括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等知识密集型产业。此外,国家还可以通过各项政策鼓励、引导国内企业向发达国家具有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投资。

其次,要努力提高企业的技术吸收消化能力。技术溢出效应与企业的吸收能力是正相关的,企业的吸收能力越强,越能有效利用外部技术研发溢出的正外部性来促进自身的技术创新。企业与外部知识源的沟通交流主要取决于企业自主创新的愿望以及从外部获取知识的方式。一般来说,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从海外机构获取知识包括三个相互关联的阶段:海外分支机构获得知识阶段、向母公司传递知识阶段和母公司消化吸收知识阶段。在任何一个阶段积累形成的知识学习能力、学习机制都直接影响着知识转移的有效性。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建立开放的、共享的内外部学习机制将会促进企业吸收能力的提高。

猜你喜欢
对外直接投资国际贸易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点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2015年《国际贸易》月刊总目录
国际贸易融资研究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