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财经素养及能力日益成为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和基本技能。然而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一直缺乏有关理财、金融、经济、创业等方面的知识和训练,家庭教育中对此也有所缺失。而在国外,财经素养教育往往是学校社会实践课程或选修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期“跨界”栏目,我们邀请到国内第一家专注于青少年经济公民教育的非营利组织——上海百特教育咨询中心创始人及理事长王胜,跨界论道我们为什么需要理财教育。
2009年前后,刚刚开始推广“理财教育”,经常有人问我们:孩子为什么要学习理财?穷人的孩子需要学习理财吗?
对于这两个问题,当时我也回答不上来。我想,人们之所以有这样的疑问,多半与理财的认识有关。时常,人们认为理财教育就是教人学习如何投资赚钱,如何“钱生钱”。既然是赚钱的事情,那就是大人的事情。穷人的孩子根本没有钱,那就更无从赚钱,更没有必要学习理财!
如果进一步探讨,往往还有其他的因素影响着人们对理财教育的认识:传统观念中接触钱有损于孩子的道德培养,会让孩子钻到钱眼中去;与知识的学习和升学相比,管理钱财是长大以后的事情。这些认识和观念看上去很有道理,但实际上,对他们孩子的成长,是一种缺憾。
百特团队在6~15岁的儿童中推广阿福童理财经济公民教育,多年下来,许多家庭和孩子以及教育工作者读懂了财商的必要性。很多人已经意识到“理财教育”不仅仅教人投资赚钱,还教孩子学习如何认识与发现自我,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通过小组实践学习团队合作,如何与他人相处;学习从小做计划与预算,科学地管理钱财……
那么,那些城市打工子弟,和贫困地区的孩子,他们根本就没有充足的零花钱供他们管理。这些孩子,为什么要学习“理财”?学习“理财”对他们又有什么好处?坦率地说,作为百特教育的发起人和理事长,我也是花了三年的时间,才找到答案。
2011年,经朋友介绍,百特的教师和志愿者去贵阳的一所打工子弟学校教“阿福童”小学生社会理财课程。那所学校坐落在贵阳城郊铁路边上的一个楼房里。很小的校园,如果还可以称得上是校园的话,挤进了三百多个流动儿童。校园里面没有运动场,也没有厕所,学生要穿过旁边的铁轨去对面上厕所。
学校的学生都是周围农民工的子弟。这些孩子即使坚持上完小学,初中到哪里去,没有人知道。但有一点人人都明白,就是这三百多个孩子很少有人能去上普通高中,更不用说上大学。他们天生注定了很难接受高等教育,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也许只能在社会底层重复父辈的辛苦人生。
校长告诉我们:“我很清楚这些孩子未来的命运,对此我也无能为力。我清楚知识学习对这些孩子而言意义不大。我们学校只需要教给孩子们两样东西就行了:一样是如何做人,如何待人接物;一样是如何管钱,也就是理财。”
校长很朴实,他认为他的学生长大之后,有了这两样本领,至少可以独立谋生,甚至可能因此改变命运。
这位校长的话让我震撼,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阿福童课程对于孩子们的重要意义。尤其是我们的 “阿福童社会理财课程”,教学方式是采取小组学习,教学内容中已经包含了教学生如何认识自我,学习沟通和合作,学习如何管理钱财等基本的内容。这些看似简单的内容其实正是这些穷人家的孩子成长过程中所迫切需要的。
再后来,我去荷兰阿姆斯特丹参加了一个国际金融教育会议,会上有同行分享了一个案例。在巴基斯坦,有一个公益机构在监狱里教青年人学习理财。这些年轻的犯人身上没有钱,监狱为他们建立了“行为银行”,专门给他们设计了存折,让他们记录他们每天的美好行为,例如一天下来没有打架,没有骂人之类。然后通过积分换取一些优待的机会。“行为银行”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很多犯人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都发生良好的改变,效果出奇地好。
这让我一下子想通了一个基本的道理:在面向儿童及青少年开展理财教育时,“钱”不仅仅是钱,钱其实只是一个教育的道具!我们教孩子学习如何管理“金钱”,其实真正的目的是教他们学习如何管理自己!自我管理的能力是让孩子终身受益的本领。
我的一位朋友,2009年去美国卡耐基学院留学,同时在一家留学机构兼职。这个机构主要帮助那些在中国读完初中或高一的学生去美国读书。几年下来,他得出一个宝贵的经验:这些中国的学生到了美国之后,成长的情况和国内的学习成绩并没有多大关系,但和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关系极大。
凡是那些在国内娇生惯养、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会和人相处,独立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弱的孩子,到了美国,在一种主要靠自我管理的校园文化里,就像放养的羊一样,很多人的适应能力备受考验,结局很惨!
从事理财教育,也就是经济公民教育几年下来,我们很清楚地知道儿童是需要学习理财的,穷人的孩子更需要学习理财。
“财”这个概念对于儿童而言,是金钱,是时间,也是资源,也是他们的整个人生。通过学习理财,进而学习如何管理他们自己,管理他们的时间、资源和人生,让他们有机会成长为于社会有益的公民,也有机会成为改变自己命运的天使。
这就是我们工作的价值,也是我们能够一起为孩子做的一点点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