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
位于开阳县禾丰乡的十里画廊旅游区,有着旖旎恬然的田园风光,底蕴深厚的水东土司文化,浓厚的布依族、苗族风情,呈现出优美的自然景观。2006年,十里画廊景区获国家旅游局 “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2014年10月,景区被评选为贵州省首批20个最美景观。禾丰供电所,就坐落在这画廊里,它承担着禾丰乡、南江乡9260户用电客户的供电服务及所辖线路的安全运行维护工作。所里的19名员工,都是画廊中的一道风景,在做好供电服务的同时也给画廊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供电所迁移“亮”形象
“天气一好,游客就特别多,周末的客房三天前就被预订光了。”安排打扫房间、叮嘱厨房确定菜单、核实入住客人资料,开阳县禾丰乡水头寨客栈老板老罗清早就张罗着一天的工作,忙个不停。
4月的禾丰,春光明媚,十里画廊旅游区进入了一年中最热闹、最忙碌的时节。自驾游、短途游,源源不断的观光客涌来,各家客栈都出现了“一房难求”的情况。
“多亏供电所工作人员平时为我们的供电线路设备进行‘保养,进入旅游旺季后他们来检查的频率更高了。这还不止,为了更方便快速地服务,供电所2013年搬到了景区附近,有什么事,工作人员分分钟就能到。”老罗介绍说。
据了解,负责十里画廊景区供电服务的就是禾丰供电所,该所于1999年由原禾丰、哨上两个电管站合并而成并取名哨上供电所,当年,该所供电范围内的南江大峡谷也刚开发,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南江大峡谷成为了贵阳旅游景区内一张靓丽名片,邻近的“十里画廊”景区也以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点,成为当地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
随着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从2007年到2012年的5年时间,南江大峡谷的用电量从16.24万千瓦时跃升至61.5万千瓦时。昔日的供电所已不能满足地方发展的用电需求。2012年,开阳供电局选址在“十里画廊”景区内打造了具有古韵民族风情特色的禾丰供电所新大楼,作为景点可靠电力供应和保障服务的先遣。2013年3月,供电所大楼正式向景点及当地群众提供用电保障服务,随后,供电所也正式改名禾丰供电所。如今这座大楼俨然成为了景区的一道风景线。
近年来,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打造宜居、宜游、宜业城市的双重目标,贵阳重点推进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将乡村旅游作为建设“宜游”生态文明城市的主要内容,打造了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开阳十里画廊乡村生态游是其中之一。十里画廊是新农村建设人口居住及用电服务稠密区域,也是乡村旅游的中心区和旅游文化节开幕的两大主会场之一,每年景区都举办大型多样化旅游推广主题活动,保电任务很重,把供电所建到景区后极大地满足了该地区发展的用电需求。
倾情服务“促”发展
“有了供电部门热心帮助,负荷在哪里电就送到哪里,用电不愁,在这里投资我们很放心。”贵州开阳久事生态农业公司经理鲍克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贵州开阳久事生态农业公司是一家集科技推广、生态示范和观光旅游于一体的新型多元化生态农业企业。当初选择在开阳县禾丰乡“十里画廊”投资,不仅看中了这里美丽的自然风光,更看上了这里优质的电力服务。
“刚到景区投资时,由于远离电源点,20多千瓦电器电源没有拉通。当时距离开业仅5天时间。”鲍克刚说,由于时间紧迫,他立即给供电所打了电话。随后,查勘、架线、施工,仅用3天就解决了难题。不仅如此,工作人员还上门检查了线路和设备,公司不仅如期开业,开业当天游客爆满,“电”安然无恙。帮助企业按期投产运营,在禾丰供电所早已是一项常态化的工作。
“供电所的服务确实好,三次升级了水头布衣寨的变压器,满足了村民的用电需要,旅游旺季用电更有保障了。”开阳县禾丰乡乡长蒙荣军说道。水头布依寨是“十里画廊”景区里一个古老的村寨,寨子用电经历了三个阶段性的细节变迁。2007年7月前,用的是20千伏安变压器供电,仅用于生活照明方面。随着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当地农家乐的兴起,用电量也逐年攀升。为满足安全用电需要,2007年7月,将村寨线路、入户线及表计进行了轮换升级改造,变压器也同步增容为50千伏安供电。近年来,“十里画廊”旅游热吸引了大量游客,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负荷,2013年4月,50千伏安配变升级为100千伏安。“有你们的贴心服务,我家开的农家乐、酒坊生意兴旺,且力推了我们布依村寨经济的快速发展。”布依寨顺子酒坊老板陈仕学高兴地说。
“为了让辖区范围的群众们放心用电,我们以‘锄禾日当午的精神,给他们做好服务。”禾丰供电所副所长唐大学如是说。
内外和谐“丰”形式
“歌王,把你的布依山歌唱起来,好好歌颂我们党我们祖国我们的好时代,好好唱唱我们禾丰乡嘛。”“兄弟,把你家石磨推起来,让南来北往的客人都亲切感受下我们禾丰文化,体验一下我们布依人的热情嘛。”听到这声音,老乡们就知道是禾丰供电所营销班班长盛志忠来抄表了。
能把禾丰乡土文化了解得如此清楚,离不开老盛与电结缘32年,他管辖“十里画廊”14个台区,840多户村民用电,帮忙给乡亲们换灯泡、修理电器、接电线都是常事。用心服务乡亲们的老盛,不仅是画廊的光明卫士,还是村里农家乐的“活导游”,每当抄表途中有游客咨询去处,哪家土菜好吃、哪家猪是原生态饲养、哪家土鸡是跑地鸡,他都如数家珍。前来十里画廊旅游的游客称赞道:“我们南来北往去过的地方不少,能把这里的旅游特色、产品介绍得如此专业的“向导”确实少见,谁都想不到他是一名抄表员。”
盛志忠只是禾丰供电所“19名大将”中的一员。禾丰供电所一代又一代的电力人,用真情和汗水传承着生生不息的传帮带文化,用对景区的真心和责任诠释着“辛苦我一人点亮千万家”的南网人精神。
“用单头栓穿过瓷瓶,上紧门铁的螺栓,这种线路缠绕方式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猪蹄叉。”作业现场,老盛手把手教年轻人组装材料和缠绕下户线。“用毛巾沾点汽油,擦掉错误杆号,贴上数字模喷油漆。”这是谢洪一边干活一边向新员工介绍所内师傅们的“小发明”,这让线路名称和杆号发生变化后即将废弃的2000余块杆号牌重新上岗,节约资金近万元。“按住Ctrl和C是复制,再按Ctrl和V粘贴。”青年员工由徒弟变成师傅在教老员工计算机知识……禾丰供电所老师傅带业务、带技能,新员工帮助老师傅提升信息技术,以“一带一”的师徒传帮带形式传承着经验和技术。
禾丰供电所作为开阳供电局的“黄埔军校”,通过建立“装表接电”和“配电线路运行与检修”实操基地,开展“比技能”、“秀服务”的活动,每年向开阳供电局输送大批优秀员工。在各类劳动技能竞赛中,禾丰供电所已成为开阳供电局的标杆和人才培养基地。
在信息化工作方面,禾丰供电所也是遥遥领先。截至目前,33个台区已实现远程抄表,并通过向客户大力推广POS机、电费充值卡、自助终端交费等“非现金”缴费方式,已实现100%“非现金”缴费。一个集信息化、高科技技术应用一体的县级供电所,正以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满足着不断发展的“十里画廊”的需求。(作者单位:贵阳供电局 责任编辑/李唯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