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他说:“要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他明确指出,云南该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一年后的今天,云南的山更绿了,水更清了!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乎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应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从昭通市关于2015年生态环保工作的总结中可以发现,昭通生态文明建设已取得可喜的成效。
标本兼治 成效可喜
昭通始终坚持“生态立市,环境优先”的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上来抓,根据实际情况,编制了《昭通生态文明市建设规划》,在规划发展中谋划生态,在产业转型中突出生态,在城乡建设中抓好生态,在优化环境中提升生态,从本质上看,这有效促进了昭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2015年经济新常态下,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也成了新常态下的热点。昭通全面落实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治理为基础,以创新为发展。切实解决了昭通生态环境领域的诸多问题。昭阳区民李先生说:“以前大街上到处是塑料袋,现在已经干干净净,而且路边种植的花草树木也越来越多了。”
在生态环保方面,昭通和西南其他地区相比,都存在着发展不够和保护不足两个方面的问题,当前昭通正处于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关键时期,加快经济、实现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与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工作是两件大事,在每个环卫工人的恪尽职守下,昭通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骄人成绩:
污染减排与治理工作稳步推进。昭通环保工作始终围绕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展开,通过落实责任,强化考核,促进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水泥厂、火电厂等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确保污染减排顺利推进。截至2015年12月,四项污染物化学物:需氧量削减0.854万吨、氨氮量削减0.1108万吨、二氧化硫量削减3.1783万吨、氮氧化物量削减1.4937万吨。
建设项目环评工作有序开展。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不断提升服务意识,按照“党委政府有号召,部门就行动”的工作原则,昭通进一步推动2015年涉及昭通的全省“四个一百”、全市“四个一批”重大建设项目和“8·03”灾后重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2015年昭通共审批建设项目环评475个。
环境保护监管工作强势推进。为尽快改善和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昭通从实际出发,建立实施了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强化环保责任落实,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为保证工作顺利展开,昭通共出动环境执法人员1600余人,检查工业园区11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26个、自然保护区12个以及各类企业800余家,督促35家企业编制了突发环境应急预案,对24家企业共处罚金135.6万元,查封企业2家,停产企业5家,对2家企业相关负责人移送公安机关实施了行政拘留。同时,为确保金沙江流域昭通段的生态环境安全,昭通会同凉山州、宜宾市对溪洛渡、白鹤滩电站开展联合环境监察,筹办了川滇黔三省赤水河流域环境保护联合执法检查暨年度总结工作会议,推动跨区域环境联合执法工作有效开展。为建设便民系统,昭通开通了“12369”微信举报平台,畅通了环保举报热线和微信、网站等平台。截至2016年1月上旬,此举报平台共接受和转处环境信访案件324件,处理率和办结率均为100%。另外,昭通加强了核辐射管理,确保了“两节两会”辐射安全和放射源、放射线使用单位的生产、使用安全。从每一个细节为百姓考虑,为杜绝发生环境事故,昭通加强了对危废和危化环境的管理,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安全转移废矿物油约102.4吨。昭通已完成国控、省控、市控和节能减排重点污染源的监督性监测;完成了饮用水源地监测;完成昭阳区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100%的数据获取率,为环保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持。
生态环境保护扎实推进。昭通开启了省级生态文明市创建行动,截止2015年12月,昭通已创建33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277个市级生态文明村、2个国家级文明村镇、4个省级园林城镇,创建省、市、县级绿色学校分别为3所、7所、7所,创建市、县级绿色社区分别为25个、5个。另外,昭通指导彝良县对洛泽河镇毛坪等5个村和鲁甸县桃源回族乡岔冲村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设。制定了《昭通生态市建设规划(2015-2025年)》和《昭通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方案》,对辖区内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的环境监管和专项执法进行检查。
鲁甸地震灾后重建工作不断加大。灾后重建是昭通的重要工作,生态环保是灾后重建的重点。昭通市在鲁甸灾后重建工作中加重了工作力度 。昭通为百姓争取灾后重建环保专项资金2455万元,用于灾区饮用水源点修复和环境监察、监测能力建设。昭通完成了《昭通鲁甸“8.03”地震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工程项目灾后重建总体实施方案》《昭阳区灾后重建饮用水源点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同时,对涉及恢复重建的鲁甸、巧家、永善县的70多个行政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总体实施方案、集中式饮用水源点实施方案等进行了技术审查。还完成了鲁甸灾区“八包八保”恢复重建工作。
环境宣传形式多样。以新环保法宣传为契机,昭通利用重大节日开展多种宣传活动:以“6·5”世界环境日、宪法法律宣传月、安全生产月等节日、活动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新《环境保护法》及相关4个配套办法等法律政策的学习宣传活动。加强与媒体的合作,通过上线“政风行风热线”直播节目,就市民关心的环境问题作出解答、交流。通过多形式的宣传教育,营造了全社会关心环保、支持环保的浓厚氛围。
生态之旅 天朗宇清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作为承上启下的一年,面对2015年生态环保建设取得的成就,昭通不敢松懈。昭通在2016年将进一步强化责任,努力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深入贯彻落实新环保法,依法行政、严格执法,从根本扎实抓好环境保护工作,努力完成“十三五”规划的每一项目标。
在指导思想上实现根本转变。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目标,实现指导思想上的转变。昭通生态建设需实现从数字减排到以质量改善为纲的转变,从浓度控制到总量控制的转变,从末端治理到全过程管理和风险防控的转变,从单纯考虑生态环境治理到与节能减排、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产业结构调整等结合起来转变。
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基本要求。发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保护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实践中两者同等重要。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把人类活动控制在自然能够承载的限度之内,给自然留下休养生息、恢复元气的空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文明建设千头万绪,一手抓当前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大气、水和土壤等污染问题以及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争取早见成效;一手抓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全面系统地统筹推进。设定不可逾越的底线,以防止出现生态环境不可逆恶化和人民群众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资源和能源消耗设定上限,污染物排放设定上限,生态环境质量设定红线。生产方式实现根本转变。资源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方式相伴随,传统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将导致资源环境的约束加剧。只有实现生产方式的变革,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推行绿色循环低碳的生产方式,推动各行各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工业生产彻底抛弃高投入、高污染的粗放式增长模式。农业生产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降低水、土地、农药、化肥的投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优化产业结构是现阶段推进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措施之一。大力发展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节能环保产业可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物质技术基础和产业支撑,也可提供绿色就业机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积极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围绕提高资源产出率,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优先”的原则,坚持政府推动、企业实施、公众参与相结合,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推动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促进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生活方式实现根本转变。生活方式的变革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人的消费方式不但会对资源环境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也会通过消费需求间接影响生产方式。因此,实现生活方式的转变意义十分重大。一方面,昭通大力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舆论和社会氛围,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使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成为主流价值观。另一方面,昭通正在落实党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要求,在衣食住行游等各方面,加快向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反对各种形式的奢侈浪费、讲排场、摆阔气等行为。运用价格等多种手段鼓励百姓购买绿色低碳产品,使用环保可循环利用产品,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限制过度包装。从部门实际出发,切实加强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昭通坚持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关,防止新污染源的产生。重点抓好规划环评和大项目环评,通过环评参与综合决策,促进生产力合理布局和经济结构调整。对未按规定履行环评报批手续等环境违法行为依法查处。切实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强化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管,严把试生产和竣工环保验收关,从严查处未批先建、批建不符等环境违法行为。切实强化环境监管职能,全面开展环境执法检查,依法处置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严格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同时,继续强化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对国控、省控企业进一步加大污染物排放总量的监管,督促企业完善污染设施,实现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集镇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和处理,力争在“十三五”期间,重点集镇建成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城镇污水处理率达7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80%以上。切实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科学划分生态功能区,规范环境资源开发活动,实施好生态功能区划内的各类建设项目。组织开展好省级生态文明市创建工作。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提升农村环境管理水平。
生态昭通,环保昭通,“生态”是一种安全,“环保”是一种发展。生态环保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昭通的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有利于改善百姓的生活环境,而且还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