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一羡
(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铜陵第四小学 福建漳州 363000)
激发小学生写作兴趣浅谈
黄一羡
(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铜陵第四小学 福建漳州 363000)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语文教学中最适合发展学生个性的活动领域。学生的习作过程,就是经过一番创造构思后,把生活经历及其感悟转化成书面文字的过程,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因此,在习作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和谐的心理环境,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认识感受和想象大都不一样。在习作指导中,要注重开拓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把蕴藏在自己心灵深处,与众不同的素材“倾吐”出来。这样,文章的个性色彩就能得以鲜明地体现。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其写作能力和提高技巧水平,是广大语文教师潜心研究和不断摸索的课题。我在教学实践中,摸索、总结,就此谈谈几点看法。
1.广泛阅读,活跃想象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大量阅读,可以拓宽知识渠道,增知识广见闻,这样行文构思才能产生丰富的想象。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里面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句式和多彩的语汇。学生掌握各种形象的词句,是促进习作主体表象深化的重要条件。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经历阅读的快感后到生活中去采撷美的花朵。学会了想象,就可以博采众长,汲取范文的精华,为我所用,信手拈来,妙笔生花。如借鉴《荷花》的词句,去赞美水仙花;模仿《我爱故乡的杨梅》的写法,称赞家乡的特产……
2.开辟思路
有人把想象作文称为锻炼思维、培养艺术想象力的“头脑体操”。因此,教学中我利用一切机会培养、发展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指导学生大胆选材、构思,不拘形式任意表达,锻炼他们敢想敢写的心理品质,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如一个普通的0,在学生笔下可以是太阳,月亮;也可以是一口井、一顶帽子……作文教学中坚持多维启思、培养灵感,学生的笔下才会出现“雪化了变成了春天”的美丽意境。
3.运用假想,展现未来
假想是创造力的重要基因,发展学生的假想能力,对于发展他们的创造思维具有重要意义。假想的合理利用,能给文章增辉添色。教师潜心寻觅教材中的可想象因素,找准切入点,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预见未知、憧憬未来,使他们在想象中学会创新。我指导学生写《二十年后的我》、《假如我是…》等作文时,这样因势利导:假如你是本地的县长,你想干什么;如果我们生存的地球没有水,将会怎么样……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思维多向拓展,碰撞也创新的火花。一位学生在《假如我是一条鱼》中这样写道:“爹妈生我原是一条鱼,现在我还是一条鱼,原来我们在水里,现在由于环境污染我的朋友死的死,走的走……现在我多孤独。”多么新颖的创意,多么深情的呼唤,多么有灵气的文章,这正是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体现。
在作文教学中,利用简单的图形及图形组合,使学生从形及物,从物及事,从事及理,逐层地展开学生想象的翅膀,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创新力。上课时,我在黑板上画“— —”,启发学生看到这个图形,你能想到什么事物?学生说:“海浪、心电图……”接着启发学生,能回想一下和这些物体有关的事情吗?回想一下在这些地点你曾有过的经历?有的学生说看见 就想到大海,想到金黄的沙滩,一到夏天就经常到海边游泳。有的学生看见圆,想到地球,想到保护家园。学生的思路在一点点打开,他们开始抛弃固有的模式,将触角伸向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生活的事例中感悟真理。训练到此,我觉得学生的思想已经挣脱束缚,想象的翅膀已经展开。
今天的学生生活在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书籍、电视、网络向他们提供了一个精彩的世界。我在教学生写状物的文章时,没有讲解写作的方法,也没有请学生直接进行写作,而是请学生在写之前,先收集相关资料,可以上网查询,可以翻阅课外读物,可向家长咨询。在上课的时候,先请学生进行信息交流。这样通过交流学生的心中形成一个信息库,当他们准备写作的时候,从自己的情感、喜欢出发,从丰富的资料中提取、组合、加工,而后进行再创造,写出自己的文章来。这时我们看到的作文,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既有一定的知识,又充满了童真、童趣。
我在作文课上,尽量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给学生创造新的机会。课上,我请学生自己设置、绘制小报。其中有一位学生,特别认真,精心地绘制版面,仔细地绘制插图,该抄写文章了,她拿起笔直仔细的眷抄,忽然她“呀”在叫了一声,原来她抄错了一个字,怎么办?用修正带改有痕迹,用涂改液影响美观,这时她请我帮忙,我可以帮助她,但她失掉了一个动脑、动手、用心解决问题的机会。于是我夸张地皱皱眉,摇摇头表示了我的无奈,她见没有什么指望,开始低头冥想。一会儿,我见她开始动笔写上去,我走过去一看,不禁在心里乐了,只见她用红色的笔,在那写错的黑字上,画了一朵六瓣的红色小花,小花巧妙地挡住了黑色的错字,待展览小报的时候,我看见了“小红花专栏”,那夹在字间的小花开得正艳。报办完了,我请同学们选择办报过程中难忘的经历,写一篇文章,我看见了“小红花专栏”一文。我想实践给孩子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机会,而这些机会正是学生创新的舞台。
作文是极具创造性的活动,作文课堂是学生生命被激活、被发现、被欣赏、被丰富、被尊重的历程。多数情况下,适时评价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学生的积极情,但过早地对可能出现的多种思路给予终结性评价,自然就会扼杀其他学生创新与发散思维的火花。
作文如何给分,取决于打分的目的。打分不能单纯地停留在评定学生优劣的等级上,更应该有激励的方法激发学生写好作文的兴趣。作文完美固然得“优”,多给学生以鼓励,多给学生以希望,也许他们对作文的兴趣就从你的笔尖开始的,今后的成功就是由一个个“优”字堆成的。采用纵比方法打分,后进生只要比以前认真、用功,或比以前写的更好,都可以得高分,来唤醒他们沉睡的潜能,拨亮希望的火花,尝试成功的喜悦。
习作是最富有个性化的劳动,极能体现学生的生命活力。因此,教师在习作交流上要依据学生的习作,在描写具体处,在感受独特处,在联想精彩处,在动作描写处……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赏析品评,随机进行点拨指导,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信息,学习别人表达上的优点,并结合自己的体会融化为个人的感悟,促使表达素养的不断提升,最终让每个学生都能有自己的创意,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