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春华
(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 江西赣州 341000)
外科护理教学中学生临床观察能力的培养探究
康春华
(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 江西赣州 341000)
临床观察能力是医学护理学生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学生只有具备敏锐的临床观察能力,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及时发现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情变化,进而采取行之有效的处理措施。因此,在外科护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临床观察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外科护理教学中学生临床观察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相应的分析,以供参考借鉴。
外科护理教学 临床观察能力 培养策略
临床观察是一个具有目的性、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认知过程,医学护理人员通过临床观察,才能获得临床资料和数据,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外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基础的护理知识和技术,而且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临床观察、临床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在外科护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临床观察能力的培养,立足教学实际,优选有效策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临床观察意识,增强学生的临床观察能力。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外科护理教学中,多数教师仍沿用传统而陈旧的“灌输式”、“填鸭式”等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临床观察、分析和思维能力培养,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致使学生临床观察、判断以及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薄弱。因此,在外科护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转变教学观念,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察意识,提高学生临床观察、判断、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包括:
(1)注重案例分析教学,以实例为素材,启发学生观察分析。案例分析教学,是一种以分析典型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在外科护理教学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逼真的学习环境,选取临床护理中的典型病例,引导学生积极观察思考、自主探究分析、合作交流互动,让学生在对案例的分析和处理过程中树立正确的观察意识和观念,提升学生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习“胸部损伤”内容时,笔者先向学生出示一例典型气胸的临床病例,让学生认真观察,然后提出问题:气胸有哪几种?上述气胸属于哪一类型?各类气胸的临床表现各有什么不同?如何急救?诱导学生自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这样,通过案例分析,既提高了学生临床观察和判断能力,又深化了知识理解,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2)巧借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直观性,点燃学生观察热情。多媒体,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生动逼真,它可以将枯燥抽象知识具观形象化,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外科护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能优势,将外科护理知识以直观形象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从而达到临床见习的效果。比如,在讲解“腹外疝”知识点时,笔者借助多媒体课件先向学生展示腹股沟管、直疝三角、股管的局部解剖图,让学生了解其内部结构,然后再以总结性图表将直疝、股疝、斜疝等疝块突出的各种情况罗列出来,并通过直观、生动、逼真的动画加以演示,这样既冲击了学生的视觉感,集中了学生学习注意力,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观察目的明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观察效果的好坏。观察目的越明确,越具体,教学效果就会越好。由于外科患者大多病况复杂且变化较快,护理人员需要随时观察和注意患者的临床症状。因此,在外科护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明确观察目的,制定观察计划,以提高学生观察效果,同时要注意巧设观察任务,培养学生敏锐的临床观察能力。
(1)明确观察目的,提高观察效果。譬如,在开展手术器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需要让学生明确观察手术器械的种类、名称、形状、用途和操作方法。以手术刀为例,它需要学生观察手术刀的结构特点,掌握手术刀正确的持握姿势和装卸方法、了解手术刀的功能作用等。另一方面需要引导学生对各种手术器械进行比较、思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熟练地了解和掌握各种手术器械特点和使用方法,提高学生临床观察的有效性。
(2)设计观察任务,培养观察能力。当学生逐渐认识到临床观察的重要性后,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设计一定的观察任务,让学生走向临床实践,从而训练学生临床观察能力。以内脏出血患者为例,在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通常需要每隔一段时间严密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变化情况,如患者心率、脉搏、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是否正常,患者的精神状态是否发生变化,皮肤黏膜是否出现瘀点等等。一旦出现异常情况,需要立即报告医生,使其能够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处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观察主题,设计表格,让学生自由选择,走进病房,自主观察,独立完成表格。
护理人员临床观察能力的提高,建立在临床观察方法得当的基础上。因此,在外科护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让学生遵循一定的观察顺序,有条不紊的进行观察,从而确保观察的完整性和条理性,强化学生的观察能力。
(1)遵循观察顺序,重点观察。事物的观察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的,并非肆意而为的。在外科护理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临床观察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遵循一般到特殊的观察顺序,抓住重点细致观察。以危重病患为例,在掌握病情的情况下要做到重点观察,不可盲目,毫无目的。如,危重病患者的吸导管、输液管及各种引流管是否通畅、呼吸节律、速率是否正常,意识是否清楚等这些都需要观察的重点,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2)调动多种感官,深入观察。观察并非完全依靠眼睛,它还需要借助望、听、叩、触、嗅等各种感官方式参与观察活动。譬如,对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他们身上常常会散发出一种烂苹果味,此时,通过嗅觉,便可以初步断定其基本病情。同时,在护理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选择恰当地时机,与患者进行深入的交流沟通,以观察患者的情绪和状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并有针对地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外科护理教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在开展教学时,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巧妙联系,通过实验教学,强化学生的护理实践操作,从而增强学生的临床观察和实践动手能力。具体包括:
(1)开展实验前,教师应悉心备课,围绕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需求,对实验中的每一次护理技术操作进行反复演练,以期提高护理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教学有效性。在实验演示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的每一个示范性操作动作,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质疑,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护理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并能够在临床实践操作中正确运用。
(2)在实验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实验观察内容和护理操作方向,然后鼓励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方式,结合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实验演示步骤、实验评价标准以及自己对实验的理解,自主进行实验探究,以提高学生的临床观察和实践动手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者的作用,适时适当地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点拨,对学生在实验过程表现出来的闪光点和创新点予以肯定和赞扬,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同时要及时指出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便学生改进完善,从而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规范性以及可靠性。
(3)教师需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结合临床护理实际病例,精心设计综合性实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临床护理知识,积极探究和开展实验,从而提升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临床护理综合技能。
总之,培养学生临床观察能力对于今后学生的实际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平时外科护理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临床观察能力的培养,不断探索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医护理学生的临床技能操作水平。